菲亞所在的幼兒園準備在六一辦一次家園互動活動,菲亞班上有兩個節目,菲亞在媽媽的鼓勵下都參加了。可是表演那天,菲亞上場前~直跟媽媽說不想表演了,最后幾乎是被媽媽推上去的、結果動作也忘了詞也忘了,坐在舞臺中央哭起來。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菲亞以前參加表演的時候就出現過,現在似乎是越來越嚴重了。按菲亞的水平,完全可以有很好的表現。媽媽為了幫孩子克服怯場鼓勵她多參加活動,可是現在看來,會不會越逼她參加這類活動越給她積累負面情緒。
詹森效應
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上到大場面就發揮失常,與成功失之交臂,這種情況被稱為詹森效應
詹森是美國的一名速滑運動員,他從1984年到1994年十年間,曾經參加過四屆冬季奧運會,但卻只在1994年冬奧運上獲得金牌。1984年,初次參加冬奧會的詹森在500米速滑上得到了第四名的成績,1988年,他是奪金大熱門,可惜,姐姐去世的消息干擾了他的情緒,使得他大熱倒灶,沒能坐上冠軍的寶座。1992年,仍然實力雄厚的他仍然與獎牌無緣。1994年,他在500米速滑中意外滑倒,只得了個第八,幸而在1000米的比賽中,他穩住了自己的情緒,終于發揮出高水平,一舉奪得冠軍,并打破了世界紀錄。
像詹森這樣有實力的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比的不僅是技術水平,更是心理素質。其實,許多著名運動員都有這樣的體會與共識:在競技水平相當的時候,比的就是心理素質,就是對自己心態與情緒的控制與把握。
詹森效應與怯場
詹森效應跟我們平時所說的怯場非常相似,當然,這兩者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怯場大致有兩種情況:是實力確實不足,所以擔心、害怕,導致情緒異常波動;二是實力雄厚,但目標過高、動機過強,巨大的壓力影響情緒,異常波動的情緒導致失敗。詹森效應通常只指后面這種情況。不論是哪種形式的怯場,都和詹森效應一樣,凸顯了心理素質,特別是承受壓力和管理情緒的重要性。
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怯場時的情緒管理。
臨場前怯場的處理
有些孩子在考試、比賽等的前一天,甚至個星期就開始緊張,有怯場的表現了。這個時候,除了理性地引導孩子調整目標和動機水平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傾聽孩子對情緒的訴說。有時候,目標和動機水平并不需要特別的調整,孩子說出自己的擔心和害怕,得到父母情感上的支持,情緒得以宣泄,就能平伏下來。
如果孩子平靜了,情緒穩定了,也變得積極了,那么可以嘗試繼續做以下的練習:讓孩子想象第二天考試或比賽現場的情況,然后預想自己可能會做的事情,特別是做了能讓自己情緒變好的事情平靜中的想象,還有對策的預想,都是預防針。使強烈刺激的環境變得平淡無奇。
臨場情緒管理
考試、比賽、表演等現場,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強烈的刺激考場嚴肅的氛圍、同學最后時刻的爭分奪秒,或者挨挨擠擠的觀眾,又或者一臉嚴肅的主考官等等,都讓人不得輕松。假如孩子在進入場景后,由于受到場景的刺激,怯場了,該怎么辦?
有情緒不等于壞大事,怯場可怕嗎?
其實怯場并不可怕,認為怯場可怕的念頭才真正可怕許多人沒有辦法在臨場控制好緊張情緒,常起源于一個錯誤的念頭:怯場就是不自信,自信未必會贏,但不自信就會輸,所以怯場是壞事
當然,“自信未必會贏,不自信就會輸”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和“怯場就是不自信”結合起來則非常有害。因為里面隱藏著這樣一個推斷:怯場就是不自信,不自信就會失敗,怯場的最終后果就是失敗所以,當發現自己怯場了,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臉紅耳赤,失敗的烏云就已經蓋頂了。自己即將失敗的預期使情緒更無法控制,結果,失敗就如預期出現了。
要把這個念頭的影響去掉,心理暗示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對于曾出現怯場的孩子,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在發現自己怯場的時候,輕輕閉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把下面這樣的句子重復念上二十遍,“沒事,怯場是正常的,一會兒就沒事了”,或“害怕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怕也能做好事”。念的速度要盡量放慢,一遍遍地念清楚,同時,不能在念過之后對自己剛剛說的表示懷疑,比如“是不是啊?”“真的嗎?”“唉,希望吧!”。
暗示的句子,會作為正面的消息刺激大腦邊緣系統,邊緣系統會對這些句子作出反應,從而使孩子的情緒得到
定的緩和。
放松是怯場的克星
放松是緊張的不相容反應,怯場緊張、焦慮時,馬上進行放松練習,能夠在短時間里緩解情緒
由于在特殊的場合下,活動性過大的練習常常不適宜,那么可以用最簡單的深呼吸放松法和握拳放松法。
深呼吸放松法簡單易用,如果結合上面所講的心理暗示,效果則更好深呼吸時,需要注意的是,吸氣時要慢,呼氣也要慢呼吸時,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面,身體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放松
握拳放松法的步驟是先緊緊握拳,然后命令自己放松,接著迅速把手展開,活動下手指,同時體會放松的感覺反復練習,放松的體驗越強烈,情緒就越容易得到改善、
使用放松法來進行臨場情緒調整,最關鍵的是練習必須從平時不緊張的時候開始,不斷地重復“緊張一放松”的指令,讓大腦能形成這一固定的指令,并通過不斷的體會而熟悉這一特定的放松的感覺
不然,萬一到了真的很緊張的叫候,拳一握緊了,放松的指令未必奏效,那就沒有辦法放開了。這樣,不但不能使自己放松,反而更增加了緊張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