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是交際的媒介,培養職校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增長,也增加了學生就業的機率。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筆者深感普通話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南雖說是一個小島,但方言種類多而雜,對普通話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何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成為開展普通話教學工作的著力點。根據日常的教學,筆者總結出在教學中通過語音訓練,尤其是“看聽讀說”教學方法,能較好地解決學生普通話矯正的難題。
一、語音訓練的重要性
普通話的訓練過程是一個逐步矯正語音、克服方言影響的訓練過程,拼音是訓練普通話的基礎和關鍵,只有通過拼音的訓練,普通話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否則無從談起。由于海南地處閩南方言區,對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時,除對聲韻母進行發音培訓外,還必須對學生日常訓練中遇到的重點音、難點音進行重點練習。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集中幫助學生排除發音障礙,突破發音難點,掌握并鞏固難點音節的標準發音。否則,很難從根本上矯正學生的語音。
二、語音訓練的步驟
1.看——辨清音節的發音唇形、技巧
許多學生在剛開始上普通話訓練課程時,都對觀察語音的唇形變化不屑一顧,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才真正明白如果唇形不對,發音永遠都不準。這是因為受方言的影響,許多方音不知不覺滲透到普通話中,人們往往會把方音的發音帶到普通話中,連學生自己都混淆了。所以要掌握標準的語音,首先要注意觀察每個音節在口腔中的發音位置,方能模仿。如由于海南方言中沒有翹舌音,受此影響學生往往將平、翹舌音混讀為一音,把翹舌音都發成平舌音。其實平舌音是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齒背,憋住氣,然后舌尖稍稍離開,形成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聲帶不顫動;而翹舌音則是舌尖翹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舌尖稍稍離開,讓氣流從狹縫中擠出,聲帶不顫動。通過對比、觀察發音的位置,能夠讓學生掌握具體的發音技巧。
2.聽——識別語音
學生學會觀察語音后,要讓他們從聽覺中慢慢識別每個語音、字、詞匯等的區別。教師可采取語音資料、廣播、電視新聞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從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中,進一步掌握容易混淆的語音,鞏固學生的語音知識,便于學生從聽覺中識別每個標準音的正確讀法。調查發現,許多學生在學校都用普通話交談,平均達2小時以上,并不存在普通話訓練時間短的問題。但為什么還是說不準呢?原來大部分人無法辨清方音及普通話的聲韻調,結果海南普通話不斷地重復、鞏固,語音的負遷移產生的錯誤在頭腦中定型,難以糾正。
3.讀——糾正語音
學會讀是普通話教學中很重要的環節,往往有些同學能聽辨出標準語音,但到自己開口朗讀的時候,又潛移默化地被帶回到方音中,這使教師的教學陷入紙上談兵的僵局中。俗話說“打鐵要趁熱”,在學生能夠聽辨語音的時候,教師要加緊讓學生讀準標準語音,糾正語音的錯誤。傳統的語音糾正很枯燥,可通過繞口令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標準語音的印象。因為繞口令是我國民間文學中獨特的語言藝術,它有意將發音相同、相近、容易混淆的音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讀起來很繞口但妙趣橫生的語言藝術,起到矯正發音部位、辨析語音、鍛煉口舌靈活的作用。
4.說——學以致用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運用,能夠將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準確地傳達給對方,因此,學以致用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學生在經過課堂的發音訓練后,語音的發音問題得以矯正。但在日常的生活中,與人進行交流時,不自覺地,方音又出現了,說明語音訓練與實際運用相脫節,實際上方言并沒有得以真正矯正。因此,在對語音進行訓練的同時,還應當更加重視要求學生將標準發音落實到日常交流當中去,要分辨清每一個常用字、詞的標準讀音,而不受方言的干擾。例如海南話的音素幾乎沒有后部位輔音和后舌位元音,加上唇形、開口度等其他發音因素不同的影響,使學生的普通話走了樣,帶有濃重的方音腔。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用勤查字典等方法將字的標準音落實,有效地找出原因,排除干擾,突破障礙,嚴格按發音的理論要求,強調發好普通話的后音素,進而發準聲、韻母,切實打下學好普通話的基礎。
綜上所述,教師要根據學生語音面貌的實際狀況,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進行學生普通話語音的訓練,達到語音訓練的目的。
(作者單位:海南省技工學校澄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