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內部約束機制不完善
(1)執行財經紀律觀念淡薄。不少單位是單位領導收支審批“一枝筆”,執行財經紀律存在著極大的個人隨意性,很多財務行為不受約束,未能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進行財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從而為某些干部占用、挪用資金提供可乘之機。
(2)缺乏真正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有些單位沒有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有章不循、有規不守;有些單位出納兼任記賬、檔案保管,記賬兼任復核;還有的是駕駛員兼任會計,材料保管員既保管實物,又承擔部分會計職能。各單位均普遍存在著這種嚴重的兼崗現象,不相容職務未能合法、合理分離。
2.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固定資產處置隨意性大
(1)固定資產的計量不科學,資產管理信息比較混亂。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同于企業固定資產,其購買和建設費用全額列入事業費支出。不按固定資產原值和使用年限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在這樣的賬務處理中,以收入數額為基數計提的“修購基金”和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產生脫節,無法對固定資產的折舊數作出正確反映。
(2)固定資產監管力度不夠。固定資產沒有專人管理,造成部分固定資產未經批準也未辦理產權變動手續,就被作為本單位的非經營性資產向外出租或興辦經濟實體,國有資產處置也比較隨意。有的對不用或過時的固定資產未按規定程序辦理審批手續就隨意報廢,使大量資產流失。
3.財務管理行為不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1)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原始憑證填寫不完整,部分事業單位核算的很多原始憑證不符合國家相關法規的要求,各項原始憑證要素的填寫存在漏填、少填、不填、虛假的現象。這些不完整或者虛假的原始憑證被納入事業單位的會計資料,影響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2)財務管理信息失真問題日益嚴重。一些單位為了小團體或個人利益,不顧誠信道德而損害單位和公眾利益,在會計數據上做文章,假賬真做,造成賬實不符,以達到轉移國家資產、粉飾業績等目的。
二、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1.健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和各項規章制度
(1)建立有效的相互約束機制。事業單位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建立一套內控嚴格、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對現金管理、財產審批、審批權限分配、財務計劃制定和實施、資金籌集和使用都要有明確而具體的規定。
(2)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各項規章制度是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者的基本依據和行為規范。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就必須制定一套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實現規范管理的要求,保證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2.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1)制定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以財政部36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公布為標志,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要逐步使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以法律形式明確行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同時,要把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之中,督促單位領導高度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2)完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構建有效的監管體系。認真搞好資產清查,嚴格設定資產登記管理和考核體系,推動資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構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從形成、使用到處置全過程的有效監管體系,加強信息化建設以提高資產管理效率,促進資產調劑或調配,優化資產配置和分布。
3.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
(1)充分認識財務人員素質的重要性。財政部門要嚴格執行執證上崗制度,把思想素質好、業務技術精、責任心強的人員調到財務崗位上。
(2)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各級財政部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責任意識,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財務管理人員要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和政策水平,加快財務信息傳遞。
4.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財務監督體系
(1)規范內控措施,實現有效監督。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做好“不相容職務分離”及“授權批準”等內部控制環境建設。明確職能,強化責任,真正做到確保支出合理真實,憑證有效,審批手續明確、嚴格;事業單位領導應重視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和專職人員的配備。
(2)強化財政和職能部門的檢查監督工作。財政部門要加大會計法規實施力度,強化單位負責人的第一負責人意識,增強法紀觀念,對單位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合規性進行經常性監督。實行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統一管理,收支兩條線,加大對單位預算執行及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監督檢查力度,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并按項目計劃使用,財政部門及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強監督、指導,促進單位嚴格遵守財經法規,規范財務管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