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目的,激發(fā)興趣
首先要把刮削的優(yōu)點、應用和實習的必要性對學生闡述清楚。
一是刮削具有切削量小、切削力小、產(chǎn)生熱量少、裝夾變形小等特點,能獲得很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傳動精度和接觸精度。
二是刮削時,刮刀對工件既有切削作用,又有推擠、壓光作用。因此經(jīng)過刮削的工件表面金屬組織比較致密,硬度有所提高,同時耐磨、耐腐蝕、抗疲勞性能提高,并且表面粗糙度值小。
三是刮削后的工件表面形成了比較均勻的微淺凹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存油條件,有利于潤滑,還便于顯示運動件磨損的情況。
四是機床導軌的滑行面、工作臺滑動面、滑動軸承接觸面、工具量具的接觸表面及工件的密封表面等常用刮削方法進行加工。
二、正視困難,做好準備
由于刮削每次只能刮去很薄的一層,效率低下,勞動強度又很大,且動作單一枯燥,又比較難以掌握,還需要多次重復操作,學生易產(chǎn)生畏難、怕累、煩躁等情緒。教師應提前對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有一個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當然,也不能一味強調(diào)困難,這時可以向?qū)W生展示一些以前老師、學生加工過的,精度較高、外形美觀的工件來激發(fā)學生克服困難、爭取成功的興趣和決心。
三、動作準確,打牢根基
刮削的姿勢、動作練習貫穿整個刮削過程的始終,對刮削質(zhì)量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嚴格要求、反復練習。其中,最重要的是幾個力量動作的運用,一定要讓學生認真體會。左手壓、身體頂、右手掌握落點方向和抬刀的動作,壓、頂、抬動作一氣呵成,協(xié)調(diào)自然。操作時身體的力量一定要用上,不能只用右手的力量,否則雙臂極易疲勞,影響刮削質(zhì)量。
四、刮刀鋒利,提高效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話用到刮削上再貼切不過了。要隨時保持刮刀的鋒利,這樣既能保證刮削的質(zhì)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刮刀的刃磨練習,可安排在學生刮削姿勢動作練習中交叉進行,也就是刮一會兒工件,磨一會兒刮刀。平面刮刀的刃磨主要控制兩點:一是幾何角度,二是刀刃形狀。現(xiàn)在教材規(guī)定刮刀的幾何角度分別為92.5°(粗)、95°(細)、97.5°(精)。在學生開始練習磨刀時范圍可適當放松,掌握在90°~100°之間即可,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刃口形狀要盡可能平直,在細刮、精刮練習時刃磨刃口形狀可略帶圓弧。并且在姿勢動作和進行粗刮練習時,可以只在砂輪機上粗磨、細磨,不作精磨,待進行細刮、精刮練習時再在油石上對刮刀進行精磨。同時,學生要注意刮刀平面應保持平整光潔,刃口無缺陷。
五、粗細精刮,循序漸進
平面刮削練習可按粗刮、細刮、精刮、刮花的順序依次進行。
第一,粗刮是為了去除過多的余量和取得工件初步的形位精度。所以刮削動作要有力,必須采用連續(xù)推鏟的方法,刀跡連成長片,并要保證每一刀的寬度,愈寬愈好。在粗刮時學生要特別注意壓力要用正,握刀不能偏,否則會造成深刀痕,劃傷工件。當粗刮至每25×25mm方框內(nèi)有3~5個刮研點時,粗刮即可結(jié)束。
第二,細刮是用刮刀在刮削面上大塊研點,使刮削面進一步改善。隨著研點的增多,刀跡要逐步縮短,并仍保持一定的寬度。這時,隨著刀跡的長度縮短,有的同學刮削時寬度往往不夠,刮得太細,容易在工件上刮出深凹痕,所以一定要強調(diào)保持寬度的重要性。同時,每刮一遍后,要交叉地刮第二遍,以消除原方向的刀跡。還要注意顯示劑要涂抹均勻,推研后的研點硬點刮重些,軟點刮輕些,直至顯示的研點軟硬均勻。在刮削面上每25×25mm方框內(nèi)有10~14個研點時,細刮即可結(jié)束。
第三,精刮目的是增加研點、改善表面質(zhì)量,使之符合精度要求。刮削時落刀要輕、對刀要準、提刀要快。在每個研點上只刮一刀,不能重復,且刮削方向要始終按交叉原則進行。這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力量的輕重運用,仔細觀察,認真體會。最大最亮的研點全部刮去,中等研點只刮去頂上一部分,小研點留著不刮。當研點數(shù)增至20個以上時,可以結(jié)束精刮。
第四,刮花目的是使刮削面美觀,并使運動件之間形成良好的潤滑條件。刮花練習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但往往是熱情過高,而力量、方向掌握不好,容易劃傷工件。所以不能讓他們在刮好的工件上練習,可另外找一些廢工件單獨練習,直至練好為止。
六、合理分配,保持體力
刮削操作勞動強度大,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學生實習時間,分班輪流練習,勞逸結(jié)合,使學生始終保持較好的體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既可以按工作時間輪班,又可以按工作量輪班,也可以二者兼顧。
以上刮削實習教學積累的經(jīng)驗,用于結(jié)合指導學生刮削練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周口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