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歐亞大陸的大戰略實際上并不受體系結構的主導,而是受經典地理政治思想中蘊涵的權力政治邏輯支配。
“地緣政治學”這個名詞放在今天可算時髦,但就學科本身而言,探索地理與政治間相互關聯的嘗試可謂跌宕起伏:基于英美傳統的“地理政治學”與基于歐陸傳統的“地緣政治學”早在19世紀末即擦出火花,但在兩次大戰后卻因其與權力政治及納粹話語的關聯而遭冷落。至于今日習稱的地緣政治學,真正興起不過三四十年,更像是舊“地理政治學”相時還魂的產物。
吳征宇的《霸權的邏輯:地理政治與戰后美國大戰略》一書,是一部兼有歷史感與現實觀照的優秀作品。在中文著作中,本書是第一部對地理政治學的內涵及其發展邏輯進行系統梳理的,不僅匡正了歷來為論者濫用或誤用的幾大概念,也使構成地理政治學精要的“海權論”、“陸權論”、“邊緣地帶說”三種理論體系得到再現。
而地理政治觀在戰后美國戰略決策中的應用,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邊緣地帶”國家對地理要素的敏感,又使得本書后半部分的分析與判斷富有現實意義。學術史與現實政治的沉浮互為映照,既有增益智識的功效,又不免使人生出托克維爾式的感慨:一種政治研究路徑被反復遺忘和反復發現,究竟是因為人類精神的多產,還是由于人類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