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外資撤資,業內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無論是樓市還是其他行業,都仍是外資角逐的最佳市場。
9月底,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公司黑石集團,將其持有的上海Channell購物中心95%的股權,出售給香港富豪鄭裕彤旗下的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作價14.6億元。
另據新華社旗下《國際先驅導報》報道,繼黑石動作之后,一批美國個人投資客集體拋售其上海物業,10多位美國投資客,集體拋售了上海某酒店的70多套房源,市場總價約在1.26億元。有市場人士稱,上海閔行金虹橋、長寧古北等外籍人士居住較為集中的板塊,境外業主拋盤現象正明顯增加。
這些外資機構或個人拋售物業的舉動,似乎給身處調控的房地產市場帶來更多寒意,關于外資從中國樓市撤退的聲音再度響起。
部分外資撤退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黑石集團購入該購物中心的價格為10億元。盡管在持有的3年時間內,該購物中心具體營收數據尚不得而知,但黑石集團已通過良好運營將其出租率提高至超過90%。與此同時,港交所的信息顯示,黑石投資近期減持中國中鐵H股1.66億股,合計套現3.08億港元(1港元約合8.17元人民幣)。盡管黑石并未對此一系列動作作出解釋,但在外界看來這是黑石看空中國資本市場的信號。
由于外資動向一直十分隱蔽,目前有多少外資從國內房地產市場撤退尚不得而知。有消息人士稱,美國友邦等外資也在逐步撤出中國樓市。
DTZ戴德梁行華北區投資部主管及董事王宇濤表示,今年有很多大的交易都發生在上海,這跟其業主有關,上海很多優質物業為外資基金持有。而北京市場歷來沒有上海市場活躍,大部分資產屬于國企或私人持有,相對穩定。
相關數據也已顯示出這一微妙變化。據商務部數據顯示,1至9月,房地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僅增長13.29%,低于服務業總體增幅6.84個百分點。而在2010年前三季度,房地產實際利用外資則逆勢猛增,增長達56%,截至目前,房地產吸收外資也已驟然降溫。
“相對前兩個季度,第三季度大宗物業交易確實不是很活躍,在北京暫無大型物業交易。”仲量聯行北京研究部主管覃曉梅表示,說外資撤退還談不上,但在這個時點,確實會引起一些評論。
王宇濤表示,目前國內并未出現異常的大型外資拋售物業情況,關于所謂“外資撤退樓市”的說法并不成立。“有些外資在出貨,但是接貨的很多也是外資”。
外資困境內外膠著
多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外資投資機構有其投資周期,持有物業達到一定年限后,則會獲利退出。這說明黑石手里物業的上漲達到了預期盈利目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看空了中國的樓市。
覃曉梅表示,國際的一些機會基金要提高商用物業出租率也必須一定年限,持有三到五年是比較正常的,獲利之后退出,交給可以忍受較低回報率并偏好安全性的長期基金,如養老基金等。
黑石撤退消息兩天后,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形勢不容樂觀,未來6至12個月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流動性壓力將會加大。近期,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和住建部部長姜偉新都紛紛表態調控不會放松,市場對明年的預計趨于悲觀。
“國內住宅調控跟商業關系不大,部分外資撤出主要還是外部經濟的影響。”覃曉梅回憶說,上一輪經濟危機也就是2008年時,也是上海開始有外資拋售物業。主要是為了在全球進行資金配置,每個資金都有目的期,在特定時段就要退出,尤其在年底前或多或少會受到資金鏈和股東回報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內宏觀政策和市場調整的背景下,外資“快進快出”也將成趨勢。但會否引發蔓延現在判斷為時尚早,因此不排除今后一段時間,熱錢撤資中國樓市增多。
就在今年10月,央行對外發布了《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要求境外投資者在辦理境外人民幣投資資金匯入業務時,應向銀行提交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或備案文件等有關材料。對于房地產業外商投資企業,在辦理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匯入業務時,銀行還需登錄商務部網站,驗證該企業是否通過商務部備案。此舉被業界解讀為中國在收緊對境外資本進入國內樓市的監管舉措。
另一個導致外資撤離的指向是,最近四個多月來美元指數已大幅上漲2313%,使得坐等人民幣升值的資金開始回流美國。隨著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一系列可持續經濟復蘇計劃,美國加大經濟刺激力度,以改變就業困境。目前,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已宣布,把1.2萬個工作崗位從墨西哥和中國遷回美國。
長期看多趨勢不變
目前,包括黑石、摩根士丹利、高盛、麥格理、瑞銀、美林等眾多國際投資公司均以不同形式進入中國房地產業。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認為,國內房地產市場問題不大,一般不會出現外資集體減持國內房產。而且當前人民幣仍處于上升通道,這點受到外資青睞。
覃曉梅表示,隨著中國的房地產回歸理性,一定會存在部分外資撤離樓市。一部分外資的目的是以投機為主,認為短期內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風險較大,因而采取了短期看空的姿態。但從長期來看,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毋庸置疑,無論是樓市還是其他行業,都仍是外資角逐的最佳市場。
外資并未也不可能整體撤出中國大陸,尤其在實體經濟上更為如此。有評論文章指出,許多海外資金掌控的行業已在中國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或產業集群。
與投機機構不同的是,許多有意在中國長期發展房地產業務的外資機構,則加大了在華前進腳步。包括駿豪地產、瑞安集團、恒隆地產、仁恒集團等港資房企正在大步加速進入國內樓市。
9月29日,香港瑞安建業高調宣布,公司的定位轉以中國內地房地產發展為業務重心。據悉,瑞安建業在內地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重點城市。11月2日,李嘉誠旗下的港資房企大鱷和記黃埔斥資8億元,將佛山南莊生態區商住用地收入囊中,該地塊以底價成交。
北京中原分析稱,目前外資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并未完全看空,特別是商業地產領域。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境外資本直接投資我國房地產的資金同比上漲幅度達到了71.5%,主要投資類型為商業地產。
10月1 8日,新加坡嘉德置地旗下零售業地產——凱德商用產業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凱德商用表示,第二上市的考量主要鑒于凱德商用于中國的業務重要性日益強大。凱德商用計劃在3至5年內,內地的購物中心由現時55家增至100家,相應資產值達至1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