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籍畫家莊名渠(石渠)已七十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從1961年負笈廣州,離開家鄉潮南,最后落籍肇慶,屈指也有50年了。他與家鄉漸行漸遠,但心卻從未離開過潮汕!深情郁郁故園近啊!淵深的潮汕文化是他藝術創造的背景,他的畫我第一眼就讀到了他的鄉情,那偉岸婆娑的古榕,掩映的鄉村,多么親切。這樣的題材雖沒占據多大的篇幅,但僅那么三兩幅就已十分動人。
關山月對這位潮籍學生尤其欣賞,曾贊其“認真不草率,有傳統,有新意。”可謂知徒莫若師,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大師對莊名渠的影響是終生的,不但在藝術上影響著他,而且在人格魅力上也感染著他,從關山月處他得到了創新的力量,從黎雄才處他感受到了傳統的博大。他說最令他難以忘懷的是老師對藝術的認真。大都以為大師畫畫都是那么信手揮灑,但事實并非如此,俗語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目睹了關山月、黎雄才的小心翼翼。關山月畫畫從來都是躲避人的,靜處一室,構思創作;黎雄才倒不避人,人越多興致越好,看他畫得酣暢,其實他常常到大自然寫生。莊名渠說僅七星巖他就去了好多趟,一住幾個月,都是我陪的。大師的認真到了一絲不茍的地步,哪怕鈐印,也不假手別人。他就多次見到黎雄才鈐印時,認認真真地拿著尺子量,然后穩扎馬步,那么沉穩有力地壓下去。相比著當下的某些畫家的草草,莊名渠不禁搖首苦笑。他的鈐印也是從來親手親為的。
師法自然是每個有作為的畫家的必由之路,在莊名渠身上有兩點尤為突出:其一,堅持寫生。肇慶的山山水水他寫不厭,現在雖已古稀卻還大半年在外跑,廣西、湖南、河北,今年又計劃過三峽入蜀,到云南去,寫生使他藝術不老,與時俱進,畫面總能見出時代的氣息。其二,創新。他不愿意總在前人筆下討生活,在大師身影下生活是最沒有出息的。藝術貴在創新,莊名渠深懂這個道理,他的畫總不想復制自我,總想能給人一點嶄新的藝術沖擊。他的潑彩山水,讓人眼前一亮,有意象派的風格,與傳統寫意殊異,那濃艷的斑斕,另有一番韻味,可是這又是源于傳統的創新。現在的莊名渠,在創作的同時,更傾注精力的是培養學生,他說,藝術,就是這么傳承下去的。(責編: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