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作者:
請接受我深深的敬意,誠摯的感恩之情。
“老董泉苑”創辦以來,我大約估算了一下,收到的稿件大概在兩萬篇以上,可惜限于篇幅,能發表的不過是千把篇。雖然大部分未用,但是大家的勞動、心血以及寄予《收藏界》雜志的熱誠與希望,卻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
作為編者和大家信賴的朋友,我也有著深刻的感受,每當接觸到大家的稿件,我便像一個淘金者,一個海灘的拾貝者,開始充滿期待的神游。
其實,我和大家的關系,是互惠雙贏的,刊物介紹給大家的是錢幣知識和信息,珍泉鑒賞、辨偽技能等,但來自四面八方的稿件、信函,也使我不斷受惠,更新眼界,讓我見到了以前幾代泉家沒有接觸過的東西。
記得世紀初,應戴志強先生的盛情,在中國錢幣博物館看到許多國寶級的古錢幣,印象殊深的是“咸豐寶泉”當百金質雕母錢,其規整厚重的制作,精美嫻熟的館閣體書法,金燦燦的耀眼光芒,無一不體現了皇家的高貴氣魄,與我所見的象牙、紅木、銅質的雕母比較,更令人難忘。
這些年,在與同行的交流中,作者、讀者和求鑒者的互動中,經我上手的有生坑品“國寶金匱直萬”、生坑品背龍鳳白金三品銀龍幣、背雙龍“咸豐重寶”大型銅雕母、背大清寶福局當百、寶鞏局祺祥小平、北宋大觀背雕母、背廣十“天啟通寶”、銀質“建國通寶”、元代銅質權錢二十五文母錢、“天眷通寶”、“飛龍進寶”、北宋鈔版原拓、元代至正寶鈔、漢代“辟兵莫當”銅母范等等,無不為罕見之孤品、珍品。
另外,從讀者、作者的稿件、圖片中,百多年來隱身的“雛虞峙錢”、金代“天當寶會”銀錠、篆書“太平天國”錢、篆書“道光通寶”錢、紅木寶陜局當千雕母錢(方穿圓孔、背當頭千)、“應歷通寶”背高浮雕金龍錢以及先秦刀布環錢中的稀品,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也引起整個泉界的矚目。
慶幸的是我編稿的過程中,首肯的“崇寧通寶”雙點通、長捺“大觀通寶”兩種已往未見的北宋錢版別,也得到泉界的認同。
回首二十年主持錢幣欄目的感受,應當說廣大的讀者、作者為刊物也為我這個編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豐富的營養。是讀者、作者、編者共同搭起了一個大平臺,使我國豐富多彩、五彩斑斕的錢幣文化得以充分地展現,不僅廣大泉友從中獲益,編者也感到更加充實和自信。
“泉苑”得到大家的熱情支持,接到不少鼓勵贊揚的信件,也有朋友從關心愛護的角度提出一些異議,所有這些不管從刊物健康發展還是從學術研究的探討來說,都是好事,是值得歡迎的,特別是那些認真負責的不同聲音,永遠是鞭策刊物前進的動力。作為一個力量微薄的老編輯、老朋友,我要向你們誠摯地說一聲“謝謝”。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