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載了我國幾代人夢想的南水北調工程終于在新世紀之初成為了現實。其中線工程在河南包括水源地丹江口庫區和總干渠兩部分,涉及河南文物點330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占南水北調工程東、中線文物保護工作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南水北調工程的文物保護工作,是河南省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文物保護行動,共需要對330處文物點進行考古發掘或其他方式的保護工作。
經過河南省廣大考古工作者五年的辛勤努力,南水北調工程河南段的文物保護工作取得重要收獲,鶴壁劉莊遺址、安陽固岸墓地、滎陽關帝廟遺址、新鄭唐戶遺址、新鄭胡莊墓地、滎陽娘娘寨遺址等6個項目分別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7年,平頂山文集遺址也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文集遺址位于葉縣常村鄉文集自然村西南地,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至200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10400平方米,清理遺跡619處,房基26處,水井4口,地灶50個,窖藏坑23個等。遺址出土器物按質地可分為陶、瓷、三彩、鐵、銅、石等六大類。其中瓷器可分為白瓷、黑瓷、青瓷三種,器型有碗、盤、缽、盅、瓶、盂、器蓋、燈、執壺、注子、盞、尊、盆、缸燈。三彩器有枕、燈等。值得一提的是發現的兩個儲藏器物較多的窖藏坑,其中一個坑出土瓷器、鐵器、陶器達60余件,僅瓷器就有40余件,而且大部分保存較好。該遺址的窖藏坑年代均在金末元初,并出土了基本完好的鈞瓷、青瓷與白瓷器燈30余件,尤其是一套完整的配有盞托、盞碗與盞蓋的茶盞極具藝術價值。現擇其精品介紹如下:
鈞瓷茶盞 金代器物。通高8.05厘米,蓋口徑8.4厘米,杯口徑7.4厘米,盤口徑11.5厘米。杯部尖圓唇,口稍斂,垂腹。托盤翻沿淺腹,圈足稍撇,從杯到足中間貫通。褐色胎,通體施乳濁青釉,釉色淡雅光潔,素面無紋。
白底黑彩執扇女俑 金代器物。高11厘米。站姿,頭發挽髻于頭頂,右手握扇子于胸前,左手下垂,身穿長衣,系腰帶。
三彩枕 金代器物。長52.7厘米,寬21厘米,高14.2厘米。
青瓷碗 金代器物。高5.7厘米,口徑13.6厘米,底徑3.8厘米。敞口,斜弧腹,圈足,通體施灰青乳濁釉,圈足露胎,胎質灰黃,素面無紋飾。
青瓷碗 金代器物。高5厘米,口徑10.8厘米,底徑3.2厘米。侈口卷沿,斜腹,小圈足,底露胎,素面無紋。
青瓷碗 金代器物。高6.1厘米,口徑13厘米,底徑3.4厘米。敞口,深腹,小圈足,施淡青釉,底露胎,素面無紋飾。
青瓷碗 金代器物。高5.4厘米,口徑13.9厘米,底徑4.8厘米。敞口,鼓腹,圈足,通體施灰青乳濁釉,圈足露胎,胎質灰黃,素面無紋飾。
青瓷碗 金代器物。高5.45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4.5厘米。侈口外翻,斜腹,小圈足,底露胎,通體施灰青乳濁釉,素面無紋。
青瓷盤 金代器物。高2.5厘米,口徑20.4厘米,底徑12.6厘米。翻沿淺腹小平底。胎質灰白,通體施乳濁青釉,底露胎,素面無紋。
青瓷碗 金代器物。高5厘米,口徑23.8厘米,底徑13.6厘米。直口,直腹,腹下弧收,大圈足。通體施乳濁青釉,有開片。底露胎,胎質灰黃,素面無紋飾。
青瓷盞托 金代器物。高2.65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5.3厘米。翻沿外撇,淺腹,小平底。胎質灰紅色,通體施乳濁青釉,底露胎,釉面較厚,素面無紋飾。
鈞瓷碗 金代器物。高8.3厘米,口徑19.8厘米,底徑6.1厘米。直口,鼓腹,圈足。通體施青色乳濁釉,圈足露胎,胎質黃褐。素面無紋飾,釉面溫潤,肥厚,略有開片。
鈞瓷盤 金代器物。高3.4厘米,口徑16.5厘米,底徑5.5厘米。敞口,淺斜曲腹,坦底,矮圈足,底露胎,胎質灰黃,質堅致。施天青乳濁釉,素面無紋飾。
鈞瓷器蓋 金代器物。高6.5厘米,直徑6.7厘米。子口,面呈荷葉狀,中心有凸起的花蕊。施青色乳濁釉。
白地黑花瓷碗 金代器物。高7.75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6.2厘米。直口,深腹,腹下弧收,大圈足。底露胎,胎質灰黃。
紅綠彩碗 金代器物。高5.5厘米,口徑15.5厘米,底徑5.5厘米。敞口,斜弧腹,圈足。碗內壁底繪紅花綠葉紋,外圍四道紅彩圓周紋。
白釉瓷盂 金代器物。高7.1厘米,口徑9.8厘米,底徑5.7厘米。圓唇,侈口,矮頸,鼓腹。深褐色胎,外表施白釉,素面無紋飾。
白釉褐點紋瓷燈 金代器物。高6.6厘米,口徑9.6厘米,底徑4.4厘米。寬沿上飾一周褐點紋,深腹內可盛燈油,近底處折腰,高足外撇,底露胎,有明顯的旋紋。
黑釉瓷碗 金代器物。高4.7厘米,口徑13.5厘米,底徑3.55厘米。撇口,斜腹,小圈足。通體施黑釉,底露胎,素面無紋。
白地黑花瓷碗 元代器物。高13.3厘米,口徑26厘米,底徑8.4厘米。敞口,鼓腹圈足。碗內壁底以褐彩書寫裝飾文字“不義富如何,家和貧有好”,外圍兩周紅褐彩細線紋。
白地黑花瓷盆 元代器物。高10厘米,口徑38.5厘米,底徑24厘米。口沿斜折,斜直腹,平底。盆內壁底用黑彩裝飾花草紋。
白地黑花瓷盆 元代器物。高15.4厘米,口徑31.5厘米,底徑20厘米。敞口卷沿,深腹,平底。盆內底用黑彩裝飾花草紋。
白地黑彩“霄”字瓷盤 元代器物。高4.3厘米,口徑16.7厘米,底徑5.7厘米。直口,淺腹,腹下弧收,圈足。盤內底飾黑彩“霄”字。
白地黑花瓷盤 元代器物。高4厘米,口徑14.87厘米,底徑5.9厘米。直口,淺腹,腹下弧收,圈足。盤內底用黑彩裝飾花草紋。
文集遺址是一處自唐代延續至元代的,在金代發展為較大規模的民間商品流通、交易場所——集鎮一類的遺存。遺址較為清晰而明確的地層關系和豐富的遺跡、遺物,為研究這一地區唐代至明代的歷史文化面貌,尤其是金、元時期民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社會生活諸方面的發展狀況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以上介紹的這些瓷器也增進了我們對中原地區金元瓷器的認識和了解。(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