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個性怪異
嚴老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很有個性的宋代書法家——米芾(fú)。
小鵬:怎么有個性呢?說給我們聽聽。
嚴老師:史書上說,他個性怪異,喜歡穿唐裝,遇到石頭,就拜為兄弟,因而人們稱他“米顛”。他六歲熟讀古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是個早熟的怪才。
小鈺:這樣的怪才一定很聰明!
嚴老師:是啊。米芾一生在書法上下了很深的功夫,行書的成就最大。今天我們來欣賞他中年的作品《蜀素帖》。
《蜀素帖》的由來
小鵬:《蜀素帖》,這個名字很特別,什么意思呢?
嚴老師:北宋時,蜀地(四川)生產一種質地精良的本色絹,稱為蜀素。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個長卷,只在卷尾寫了幾句話,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題詩,可是傳了祖孫三代,竟無人敢寫。因為絲織品的質地不如宣紙細膩(從右邊的“青松本無華”中,可以看出絲織品質地比紙粗糙),吸墨效果不好,滯澀難寫,所以一直沒人敢寫。
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歲時,他見了這卷蜀素卻“當仁不讓”,在上面題了自己作的六首詩,一揮到底,寫得如魚得水一般,隨意自如,清勁飛動,這就是《蜀素帖》。
小鈺:這些詩都是米芾作的?他不僅是一位書法家,也是一位詩人啊!
嚴老師:是的。這樣的書法作品被后人視為無價之寶,因為它不僅有書法價值,而且還具有文獻價值、史料價值。
小鵬:您的話很有道理,書法家不僅書法上要獨樹一幟,而且要有學識,是嗎?
嚴老師:是的。書法家要有學問,這得下苦功夫。米芾每天臨池不輟,雖自幼天分高,但他的成功主要來自后天的苦練,絲毫沒有取巧的成分。
小鈺:嚴老師,我發現米芾寫的字都是傾斜的。為什么?
嚴老師:這正是米芾書法的一個風格:奇險。再看上面的“青松本無華”五個字,個個傾斜,這樣就顯得生動了,從整體來看還顯得很有氣勢。蘇軾用“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來形容米芾的書法。
小鵬:“沉著痛快”好理解,就是寫得很瀟灑,無拘無束,率意揮灑。“風檣陣馬”是什么意思呢?
嚴老師:這四個字中,只有“檣”的意思我們不清楚。查字典吧。檣,是桅桿的意思。我們再看,米芾的書法很多字形是偏長的,真像那高高的
小鵬:真是這樣。
用筆特別
嚴老師:米芾的在用筆上也有特別之處,你們看,他寫的鉤和我們一樣嗎?
小鵬:仔細看,真不一樣啊。
嚴老師:這種鉤人們稱之為“蟹爪鉤”。
小鈺:真的很形象。
嚴老師:你們再仔細找找米芾用筆還有什么特點?
小鈺、小鵬和嚴老師又繼續討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