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我們的身心卻并不是越來越輕松?!拔铩敝械娜?。無論在得到之前還是在得到之后,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累。
高物價讓人心不定
人們戲稱現在的城市人面臨新的“三座大山”:住房、高價醫藥費、孩子上學。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可能也不完全是少數人。眼見得高樓起,一座賽一座;耳聽得到處叫囂自己的學校怎樣有名,就是費用太高。
回想自己婚后十多年。先是為一個小套間努力,當日子寬裕點,又嫌小套間太小,想要大房子,于是又借貸買樓房。等日子又好過點,又想買車子、商鋪,還是欠債。后來誤入股市,先嘗了點小甜頭,又開始妄想炒股暴富,借錢孤注一擲,恰逢大股災,血本無歸。其實這是我的心一直為物所役。
曾看過一幅反映夫妻間情感變化的四格漫畫。漫畫家通過一個家庭對車的更新升級,表現了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通過夫妻乘車時相互間距離的增大,反映兩人內心情感由親近到疏遠的變化。先是兩人同騎一輛單車,女孩緊緊摟著男孩如膠似漆,親密無間;后來,買了輛微型轎車,兩人開著車,勾肩搭背,相依相偎,幸福甜蜜;幾年后,有了積蓄,換上了一輛高級轎車,兩人之間有了距離,沒有了往日的親熱;最后,衣著華貴的夫妻二人,開著豪華氣派的轎車,人卻離得更遠了,變得更加冷漠了……愛情需要經濟基礎,需要一定的物質生活來保障,但豐厚的物質生活,不等于就是幸福生活。人常說:金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v有家財萬貫,死后也帶不走一文;縱有豪宅千間,晚上也只能睡其一間。
觀了自心,知了苦源。不當物質的奴隸,要做心靈的主人??墒牵覀兊男那樽兞?,我們的志趣變了,我們的靈魂變了,我們在用一種不恰當的方式滋生我們的欲望,培植我們的貪婪,滋養我們的壞心情。本該是快快樂樂,隨即卻憂愁憂思:本該是清清爽爽,無緣故平地起浪;本該是我自為王,卻變得奴性心腸,自我迷失而至自我錯亂。
圣嚴法師說: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寧靜下來,問問自己,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其實也不過如張愛玲新婚時所愿“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之所以折騰,還是來源于攀比和對物質的不滿足,所以,活得越來越累。
小人役于物
荀子說:“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記得這句話,是緣于老師講的一個笑話:某人買了一條褲子,怕弄壞了褲子而不敢坐在板凳上,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他說,君子是使用物品的,小人是被物品所使用的,自己寧愿做物品的奴隸。
在物質相對貧乏的年代,人們對物欲的追求反而比較低,但隨著社會的發達,物質條件相對優越后,很多人的幸福感卻越來越弱了,這是為什么呢?
采訪中,有這么一位女性,夫妻均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大學畢業的,當年兩人每人54元的工資,星期天騎自行車帶著孩子到郊外去玩,生活比較清貧,但很愉快。后來妻子下海到深圳去闖蕩,成功了。有幾百萬時,丈夫和孩子勸她回來,她沒有同意:有幾千萬時丈夫提出離婚了,孩子跟著父親;現在有上億的資產,年齡也過花甲了;孩子從來不要她的錢,要媽媽?,F在她后悔了,認為自己太糊涂,弄得天天緊緊張張,沒有笑臉,更沒有歡樂,她非常懷念當年帶孩子到郊外游玩的時光。她說,她的幸福被過度追求物質而葬送了。
人要生活當然是離不開物質了,而物質是要靠錢來購買,掙錢沒有錯;要想掙到錢是需要很多條件的,譬如前面說的衣服、住宅等,這些都是外部條件,沒有似乎不好辦。但還有更重要的是內部條件,這內部條件就是個人的素質。
人要生活不僅僅是物質,還有精神、親情,如果沒有這些,守著金山恐怕也不行,也不會有幸福。有人說,只要有了錢什么都可以獲得。殊不知,有錢買不到感情,有財有勢可能反而會導致身敗名裂。周幽王愛褒姒,他可以得到褒姒,卻不能看到褒姒的笑容。所以點烽火臺來博得褒姒~笑,導致周王朝的覆滅。
人要生活得好,沒有錢不行,但應該明白:這些錢和物質是為了生活好而服務的,千萬不要為了獲得這些錢和物質而毀掉自己美好的生活,也不要做這些錢和物質的奴隸。要役物,不要役于物。
隨心役物才有樂
不管金錢多寡,不管職位高低,生活的壓力讓每個人甘苦自知,生活如同匆忙地趕路。因為趕路,我們錯失了許多人生道路上各種迷人的風景。為了生活而生活,卻忘記了品味生活本身的滋味。
讓生活恬淡一些,別為物所累。要明白生活本身的意義超乎于金錢之外,也超乎于地位之外。不管是炒股、經商,還是做個上班族,幸福感不分貴賤,生活本身提供給生命的香味原本相同,經常變換的,不過是自己欲望的深淺。
我們憑自己的智慧和勞動掙錢,然后盡情享受自己所賺的錢財,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生活本來的豐盛和美好,可以自在的看看內心的感受,還有窗戶外的美景。
想一想人的需求,如同馬兒在駕車,頭不抬。眼也不睜,既得隴復又望蜀,而少年時渴望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境界已經沖淡了。靜下來。不妨帶一本喜歡的書,在山石上獨坐,看風生云起,心靜如水,心無纖塵,再次感受生活的恬淡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