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地處贛、浙、皖三省交界,境內山巒起伏。溪澗橫斜,終年雨潤風濕,霧罩云遮,歷史上就是出名茶的靈秀之地。婺源人會種茶、善制茶、懂飲茶。茶道、茶禮、茶俗就像是條涓涓的小溪,生生不息的匯入中國茶文化的海洋。在此,我們獻上從民間整理出來的茶道:農家茶、新娘茶、文士茶,愿和大家一道品嘗鄣圣的潤厚甘爽,欣賞她的葉綠湯清,感悟茶道的思想精神,體味她的高雅情韻。
婺源鄉村,家家種茶,人人飲茶。不僅上山采藥,下田耕作,要帶上茶筒,而且村間道路還設有茶亭。家里待客,常用茶壺泡茶分飲。茶重內質,情貴真誠,鄉土氣息,純樸親切。
清宮茶
首先準備茶具,投茶之前,先用熱水將瓷壺和湯甌蕩洗一遍。再沖泡注水,這種泡法叫“壺泡法”,就是將茶泡在壺里,然后再分飲。茶泡好后,一般要等三分鐘,這樣茶的香氣和汁味才能充分溢出。
農家茶婺源鄉村,家家種茶,人人飲茶。不僅上山伐木,下田耕作要帶上茶筒,而且村問道路還設有茶亭。家里待客,常用壺泡茶分飲。茶重內質,情貴真誠,鄉土氣息,純樸親切。
茶品:婺綠特級茶
水品:溪澗山泉
茶具:青花瓷壺、湯甌、銅水壺
茶道姑娘頭系蠟染頭巾。身穿青花小褂,外圍繡花圍裙,簡樸大方、明快素雅,散發出濃郁的鄉村氣息。農家茶的茶具是一種青花小碗。婺源叫湯甌,在鄉村,一般用來飲茶,既簡樸,又方便。投茶之前,先用熱水將瓷壺和湯甌蕩洗一遍。泡茶使用“壺泡法”,就是將茶泡在壺里。然后再分飲。泡飲所用的茶品是AA級綠色食品——婺綠茶特級。
婺綠茶基地平均海拔500~1 500米,主峰高達1 630米,特定的氣候與土壤條件,使婺綠茶具有香高、湯碧、昧厚、汁濃的獨特品味,深受人們的喜愛。茶泡好后,一般要等三分鐘,這樣茶的香氣和汁味才能充分溢出。
分茶時,八個湯甌,依次點灑,均勻布水。然后,又從最后一個開始,倒過來點酒一遍。這樣,茶湯才能前后一色,濃淡相宜。人們特此雅稱為“韓信點兵”。
新娘茶婺源人的生活中,無處不體現茶文化現象,新娘茶,作為古俗,可謂代代相襲,流傳不衰。當地風俗,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親手泡制香茶敬獻公婆及男家親眷。廳堂里紅燭閃爍,長輩們依序而坐,新娘在小姑的引導下,蓮步輕移,登堂向四周長輩施禮。新娘采用的茶具是從娘家帶來的陪嫁品,獻上娘家帶來的新人果子,里面有紅棗、花生、桂園、瓜子,它預兆新娘早生貴子。接著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取其甜蜜富貴之意,賜予親人吉祥如意的祝福。新娘敬茶講究的是規矩,有序重禮。敬的第一杯茶,當然是上方的公婆。按照婺源的民俗,當新娘向公婆敬茶時,公婆要遞上“紅包”,新娘敬好公婆之后,再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順序相繼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這種重禮之風,婺源民間至今還保存著。有道是“品飲新娘茶,一生福無涯”。
文士茶婺源歷史上屬新安文化,儒雅風流,書齋庭院,竹塢流星泥爐鄣炭,瓦罐竹勺,茶重形質,水選名泉,追求的是湯清、氣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的境界。堪稱為中國儒家茶之代表。
茶品:婺綠茗眉,婺綠劍峰
水品:廖公泉、廉泉
茶具:青花梧桐三筆盂、泥壺
茶道姑娘穿著婺源婦女的傳統服裝——羅裙。裙子是整幅的,二片交疊,前后圍系。雖然簡樸,但端莊高雅,頗有大家風范。
第一道程序:焚香、點香,一敬茶圣,二表示對賓客的歡迎。第二道程序:滌器。茶具宜燥潔,因此須用熱水將杯盞洗滌干凈,方法是:先將杯輕蕩三下,再淋蓋,最后涮杯托。第三道程序:置茶,先將錫罐里的茶葉取出放在“茶則”中,然后再用竹勺分別投入杯中。“茶則”,是茶葉的一種量具,古時是末茶煮飲,往往用茶則掌握~定的分量,現在是散茶泡飲,用茶則置茶,則更便于均勻布茶,做到杯杯濃淡一致。第四道程序:
“洗茶”,就是用少量的沸水先浸潤一下茶葉,稍頃,將水潷去,主要是為了祛蕩寒氣,促其張發。第五道程序:正式;中泡,沖泡時要做到心神專注。壺高水急,手法細膩,茶湯均勻。茶道姑娘現在表演的沖泡技法叫“鳳凰三點頭”,壺嘴三上三下,水柱銀珠成鏈,這樣不僅使杯中的茶葉上下翻滾,受熱均勻,而且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水在茶的泡飲中是十分重要的。茶為水之神,水為茶之體。陸羽在《茶經》中說:
“水以山泉為上,江河中,井水為下?!痹阪脑?,當取廖公泉、廉泉之水。此乃唐宋名泉,古人常臨泉煮水,品茗講道。煮水烹湯,在古時更是十分講究的:火有文武之分,湯有三沸之法,候火辨湯,歷來為茶人所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