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到風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海上花園”廈門鼓浪嶼,在一個街心公園,一位慈祥和藹的耄耋老人正與一群七八十歲的“年輕人”聊著天。有人介紹說,這是一位101歲的老人,名叫楊寶貴。
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鑠、滿面紅光,講起話來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老人用閩南話招呼著我們,并在她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一家店鋪前。老人指著店門邊一條不到60厘米寬的木臺階說:“我家就住在樓上,這里有34級臺階,每天進出兩趟都是從這里爬上爬下。”“不用人攙扶嗎?”老人見我們有些驚奇,便獨自拾級而上。望著狹窄又陡峭的樓梯,我們內心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楊寶貴,1910年1月出生于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后溪村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楊金鏈共育有10個兒女,楊寶貴排行老四。12歲時。父親托人將楊寶貴送到鼓浪嶼毓德小學讀書,但她只讀了4年,又回到了家里幫助家里勞務。就這樣,她學會了針織等一些手工活,用來掙錢貼補家用。21歲時她經人介紹,嫁給了鼓浪嶼修理鐘表店的高艇禎。她37歲時,丈夫被一場大病奪去了生命。從此,楊寶貴獨自帶著3個兒女。靠給人作針線活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她并沒有因此而崩潰。她堅強地說,3個可愛的兒女是我生命的希望,再苦再難也要把他們養大成人。10多年后,3個兒女都健康成長并走上了工作崗位。如今,老人一家已是四世同堂,每逢節假日,孩子們都從市區回來看望她,高興之余老人還會親自下廚,炒上幾個拿手菜。
老人平時很愛干凈,不管是出門還是在家里,總要穿戴得整整齊齊。飲食方面,老人一日三餐大都以粗雜糧和各類新鮮蔬菜為主。早上7點多起床,洗漱后便走到公園活動筋骨。順便買點自己喜歡吃的菜;8點多鐘吃早飯,稀飯配一些小菜;午餐和晚餐則是煮些半干半稀的飯菜。午飯后是她的午睡時間,起床后她通常會先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然后再到公園活動。晚飯后,老人一般都準時打開電視機,收看“臺海新聞”或歌仔戲,晚上9點準時就寢。
周圍的人都說,老人性格開朗且喜歡睡午覺,是她健康長壽的主要奧秘。老人自己卻說,動靜結合總相宜,才是她最主要的長壽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