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外茶”是在祖國醫藥學理論指導下,將單味中藥依法制成的一種特殊茶劑。由于“茶外茶”在增強人民體質,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方面具有的獨特作用,這一頗具傳統特色的飲食療法備受廣大群眾的青睞。現將臨床療效可靠的8種“茶外茶”的制法、功用簡介如下,以供參考。
柿葉茶
制法:取經霜打自然脫落之柿葉,洗凈曬干,切成長約1厘米,寬約0.3厘米大小的小碎片,每次取3~5克,煎湯或沸水;中泡代茶飲。
功用:治咳喘、肺氣腫、各種內出血。現代研究表明,柿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刺激造血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對治療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肝炎、腎炎有一定幫助。柿葉茶具有降膽固醇、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以及降血糖等作用,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頗有益處,對胃潰瘍、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功能性子宮出血、痔瘡、紅斑狼瘡等也有明顯輔助治療效果。此種藥茶還是一種上等無毒利尿劑。
山楂茶
制法:取生山楂10~30克,適當粉碎成粗末,沸水浸泡或煎汁代茶飲。
功用:消食積,散淤血,驅絳蟲,主治內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等癥。山楂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壓以及降血清膽固醇和降血脂作用,適用于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患者飲用。山楂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有較強的抗癌作用。
向日葵稈芯茶
制法:秋季采取向日葵芯,加工切成碎片(或塊),煎湯或沸水;中泡代茶飲。
功用:主治血淋、尿路結石、乳糜尿、小便不利、頭痛、牙痛、胃腹痛、月經痛、瘡腫等癥,長期飲用對胃手術后的患者有益。向日葵稈芯茶能抑制亞硝胺對消化道黏膜的致癌影響,有抗菌消炎作用。
枸杞葉茶
制法:春、夏季節將嫩葉采收洗凈,晾干,放鍋(忌銅鍋、鐵鍋)內,小火炒至發香后,放涼,收入容器內備用。飲用時每杯放8~10克,用開水沖泡當茶。
功用:常飲枸杞葉茶,對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昏、耳鳴、視力模糊、記憶力減退或秋冬季節的鼻咽干澀、皮膚皸裂、皮膚瘙癢等癥具有一定療效,對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痔瘡等也有一定防治作用。
柳葉茶
制法:將采摘的鮮柳葉(不宜久置)經飽和蒸汽蒸2分鐘左右,取蒸后的柳葉用自來水沖洗干凈,置竹篩或托盤內于60℃以下干燥,涼后裝入塑料袋內密封。每次取10克,加沸水;中泡后即可當茶飲用。每10克可沖泡2次,每日20克。
功用:清熱、透疹、利尿、解毒、降壓、降脂、減肥,適用于痧疹透發不暢、白濁疔瘡疔腫、乳腺炎、甲狀腺腫、丹毒及高血壓、高血脂等引起的失眠多夢、頭痛、頭昏。
決明子茶
制法:秋季果實成熟后,將采摘的決明子洗凈曬干,放鍋內用小火炒至微香取出壓碎;或從中藥店購買已炮制好的決明子裝入容器備用。飲用時每杯取10~15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用: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主治風熱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壓、膽固醇偏高、肝炎、肝硬化腹水、習慣性便秘等疾病。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可經常以決明子沖泡代茶,有較好的防治高血壓、潤腸通便的功效。
刺五加茶
制法:摘取刺五加鮮嫩葉,除去葉柄,蒸5~10分鐘(殺青)后晾干,另剝取幼枝嫩皮,洗凈干燥,兩者均適當粉碎,按2:1的比例混合均勻。每次取1.5克,沸水浸泡當茶飲。
功用:鎮靜安神、扶正固本,對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頭暈、心悸等癥有顯著療效,對血壓偏低或偏高有良好的雙重調節作用。
菊花茶
制法:取菊花10~15克,加開水浸泡或煎湯代茶飲。
功用:疏風清熱、明目、解毒,降壓、抗菌消炎等,適用于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及高血壓病。菊花茶是秋季很好的時令藥餌,適用于因秋令煤氣傷犯肺胃出現發熱、咽干唇燥、咳嗽少痰病癥的人服用。中老年人經常飲用菊花茶對肥胖癥、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