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安靜的躺在自己的香居里修身,這是它一路走來的最后居所:茶,隱隱的散發著芳香,安心的等待著出閣的時刻;茶,有可能會經歷喧囂的人來客往,茶,還有可能挨著清心寡欲的人兒;茶,自接受日月精華的那天起,短暫的生命一步步走向大美。
茶的功德相傳是久遠的。自從盤古開天地,瘟疫始終威脅著人們的繁衍生息,神農氏為解救眾生遍嘗百草中了毒,最后憑借著茶解了毒,這有可能是茶的第一次亮相。據傳,后來廟宇道觀的師傅念經打坐累了,初嘗了它的味道,體驗著它的功效,慧心靈感地感悟到,這是上蒼賜予的仙草。
茶大度奉獻自己的歷史可謂久遠。人們很早就萌發了禪茶一味的理念,這也是修身養性之人悟出的真諦。
茶,生長在江南秀麗的山川迷人的水鄉,它集山川靈秀水鄉俊美于一身,它納日月精華霧靄雨露于一體,采茶的季節到了,茶與那些采茶女有著肌膚相親的律動,纖纖秀指嫩嫩茶芯,清明的雨露沁著茶的葉尖兒,濕潤的茶樹間走著采茶的姑娘。茶是高貴的,自然的精靈受不了現代機械的叨擾,只能用手探,用心境相通,于是,清明前的‘茶’與清明后的‘茗’被請回家,開始了自己的旅行,開始了自己的禪修。
從蒸、炒開始,茶表現出忍辱負重,從擠壓揉搓算起,茶釋放出自己的清香。索取與付出在靜靜地融合,希望與歷練在無聲的延續,茶完成了從生長到誕生的崇高華麗轉身。
遇水而成茶飲,茶,堂而皇之又默默無聞地走上了舍身之路,把自己的身心布施給人們。茶在水中起伏飄渺,茶在水中慢慢的變色,茶在水中釋放出芳香,一縷香魂隨著水汽飄向了回歸。
茶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知,止渴生津,清新心腦,除懶去惰,醒神益志,解酒卻毒。茶的功效逐漸在佛堂廟宇、隱者仙人的推崇下精進,走入尋常百姓家。教化重開絲綢之路通延到域外,讓茶的文明漾出國度,至此,華夏與茶密不可分,以共同的釋義走向世界的舞臺。
輕輕地捏一撮茶葉,緩緩地斟一壺沸水,那翠綠色。那淡黃色,那琥珀色,留香四溢沁人肺腑。人們感恩茶的恩賜。對茶的現身很虔誠。于是茶經出現了。茶道出現了,衍生的茶文化出現了。圍繞茶文化產生的高雅談吐,伺候茶產生的虛靜之美,人們以行動反饋茶的恩澤,走向了清高和耐人尋味的境界。
茶與生俱來,生長羽化的過程是一種德行,一種奉獻的德行;經歷的苦痛,是一種磨練,是一種默然的磨練。來了去了,去了來了,沒有轟轟烈烈,直然把精華與性情留給了人們。人們從茶的本身悟出了許多的道理,把禪茶文化植入生活,一種既平凡又清奇的生活,這也是佛道文化匯入生活的一種體現。
當我們略知了茶的一二,再品茶啜茗的時候,就會升起一種敬意,一種由衷的敬意。誰說茶的短暫不是一個輪回,誰說人的一生不是一個輪回,茶人一體本無妨,靜靜地品茶,淡淡人生,誰說不是最好的修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