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飲茶,前陣子從潮汕老家回來時,女友特別囑咐我帶點茶葉給她,目的不用說,想嘗嘗揚名天下的潮汕工夫茶。飲茶這玩意看起來像喝有色;中劑一樣,只不過略帶茶香。其實并不然,茶有茶文化,泡茶有很多技巧性東西,其中有很多奧妙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
在中國,茶作為一種普通飲料,比起酒來晚得多。但是,與世界各國相比,在世界其他地區還不知道茶為何物的時候,茶在我國則從朱門到柴戶,便已成為比屋之飲。我們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發現了茶的效用,也最早發明了茶葉的加工制造技術,并把茶樹培育為一種重要的栽培作物。我國悠久的種茶、飲茶歷史,一方面為中國民眾提供了最普遍和最受歡迎的飲料,另一方面也為人類創立了一門飲茶文化,它的獨特風格、神奇魅力以及蘊含的文化內涵,確實值得人們去分析品味。
唐代中期,陸羽的《茶經》問世,這部書對飲茶的起源、茶的產地、采茶的器具、制茶的過程、飲茶的方法、所用的器具等等,都作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論述。這是我國茶史上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部茶書。它把茶的產生和飲用。總結提高為一門新的學問和文化,《茶經》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宮廷和民間飲茶的發展。
可以這么說,茶葉本身是飲料,又是藝術品。自從唐代陸羽著《茶經》后,人們對飲茶的學問越來越重視。與烹飪藝術一樣。作為藝術品的茶也講究色、香、味、形,而且茶葉的名稱也要有藝術美。因此這就要求茶葉的外形、品質、名稱都應具備藝術品的條件,應給人以美感。好的名茶要求其優秀的品質美、獨特的形象美和名稱的藝術美融為一體,以求達到質形交融,質寓于形,高質量和外形美完整統一起來,以充分顯示茶葉這種藝術品飲料的特色。
潮汕飲茶講究的是色翠、香郁、味醇、形美。精茶宜佳水,潮汕工夫茶十分講究飲茶用水。水質不良,自然影響茶味。茶能使水中的金屬沉淀,如果水中含有鐵質,茶湯則產生沉淀而使湯色暗濁。如果是井水,尤其是礦泉水和多含石灰或其他金屬的活水,雖不生沉淀,但這些水容易使茶變味,茶所特有的色、香、味,如遇到這些水會變化,飲不出茶的真味。潮汕人泡工夫茶可謂食藝結合。茶香飄逸。泡茶時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泡茶技巧。一般全副茶具都宜用精美陶瓷制作,燒水時要慢熱。火不能太旺,以免燒壞水壺。先將水壺和茶杯用水潤洗,等茶葉放入茶壺,用燒壺倒水浸泡,注意保持一定高度,開水盡量往壺壁浸透,這樣使茶色均勻,留有余香。小茶杯要成規則擺放,則杯與杯之間緊挨,用壺倒茶時宜保持短距離空間,且勿碰杯壁,這樣可避免倒茶時因高度差;中出泡沫,既不雅觀又不好嘗。潮汕工夫茶中“高;中低倒”則話源于此。“關公巡城,韓信點兵”,說的是倒茶進杯時要來回均勻,等倒完時再點滴往杯中甩干。茶具里有“茶膽”,開水倒入時不宜馬上沖破“茶膽”,否則很快茶葉顏色變淡。因為“茶膽”在水壺中央部分,是個“聚色區”;中水時宜要沿壺壁,等沖完幾次后才往中央部分沖水,這樣可以使茶色持久均勻,且茶香未盡。關于茶的文化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究,愿天下有心人能泡出壺好茶,品出一幕精彩的人生畫卷!
食藝結合,茶香飄逸,泡一手好茶,需要的是才藝,而真正會泡茶品茶的人,需要有茶文化的積淀,茶給人陶醉,給人清閑舒適的感觀認識,而且讓我們品出獨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