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吸收了儒、佛、道的思想精華。其中佛強調“禪茶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茶中體味苦寂,在茶中注入禪機,以茶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最高的哲理境界。
我對茶的喜好要追溯到童年,在我對童年的記憶里。似乎家里的飲用水只有茶,不僅僅是因為當年物質的稀缺,也在于父母是愛茶之人。當時對茶并沒有好壞的概念,家里的茶缸總是放在離爐子不遠的地方,茶溫總是剛剛好,不冷不熱的,放學回家就“咕咚咕咚”的喝個半杯,暢快淋漓。
從初中開始了離家住校的漫漫求學之路,我的生活里幾乎沒有了茶的味道。等到自己參加了工作,生活穩定了,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以后,我內心深處對茶的喜好再次被喚醒,茶當仁不讓的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只是對茶的要求也不那么隨意了。而且還附庸風雅的與朋友去茶社之類的地方去品茶,欣賞茶道,了解一些有關于茶的文化,休閑的時候卻也覺得那里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去處,有時也會有朋友淘到好茶拿來一起分享。
可似乎再也沒有了童年時的那種快感,每每與父母交流,提到當年的茶,父母也只是嘆息再也沒有當年那種純樸的茶了?,F在的茶琳瑯滿目、五花八門,形式、數量及種類之多,價格差異之大已非同日而語,茶的文化也與現代的生活文化緊密接軌。物質世界的豐富,極具誘惑力,金錢和世俗的侵襲使各種文化都具有了時代的特點;可是在經歷了世事滄桑,看慣了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以后,還有更重要的也是受到了茶文化的影響,似乎把心態又放的平和了;感覺到世事其實都很簡單,有時候是自己把問題搞的復雜了,只要把握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實質以外的東西就不會再會左右你的判斷。
就像茶,無論你如何去包裝,不管你用文化也好,用歷史也好,凡此種種……它在絕大多數時候充當的角色還是一種需要泡的飲品,還是那個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必需品,真正能夠很明確的區分茶的性能價格比非專業人士很難!作為聰明人不會單單去看價格,而是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沉浸在茶香所營造的氛圍,不僅可以細細的品,還可以靜靜的享受生活。
茶還給了我們很多:比如綠茶在用了一個冬天的時間,匯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孕育的生命只有二、三泡!不管你是極品、珍品、還是凡品,價格相差多么大;不管你是幽香綿長還是苦澀不堪;差異是存在的,但非為真正愛茶、懂茶之人,未必能真正品得些微的差異;茶泡的次數卻相差不大,凡夫俗子也可體味。這些似乎也是在給我們一個啟示:人的一生是那樣的短暫,而且屬于我們的長度相差并不大。
還有茶品和人品也極為相似,就像有價值的茶和有價值的人生也是相似的,它們都會在看似相同的外表下蘊含更多的內容;好茶會沉在杯底,而浮在水面的會略遜一籌。因為同是一棵樹上清明以前的茶在沖泡的時候會沉在杯底,而在此以后采摘的沖泡時會浮在水面,前者意味更加綿長,品質會好一些,價格也會更高;人生的價值也是,在看似相同的生命的長度,我們可以體現不同的人生,可以努力提高生命的內涵,提高生活的質量,尋求一種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展示自己更加亮麗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
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就像茶不能左右自己生長的環境和天氣、不能決定自己的加工工藝、沖泡工藝一樣i人有時也很難選擇自己的生存環境、選擇自己的出身、或者真正決定自己命運;但你一定要努力,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奮斗,去改變你所能夠改變的,方可泰然處之。真正達到老子所謂的“無為”的境界,品茶、參禪、感悟人生,“非上上智,無了了心”,那也得曾經滄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