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外面用餐,特別是到那些小餐館,同伴都擔心會不慎吃了地溝油,但又懷著一種將信將疑的僥幸心理:運氣不至于這么差吧?
可這一回,隨著地溝油流向餐桌的黑幕被一一揭開,升斗小民再也別指望能夠逃脫地溝油毒害的厄運。據近日媒體報道,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一個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環節于一體,橫跨全國數省的地溝油“產業鏈”終于大白天下,地溝油走上餐桌并非善良人們想象中的傳聞,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人們一直對地溝油流向餐桌心存疑惑,是因為無論如何也不曾把這想來就令人惡心的勞什子,與酒樓茶肆、家庭餐桌聯系起來。狹義的地溝油,是指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食物殘渣、生活垃圾,或者將賓館、酒店的剩余飯菜泔水經過簡單加工而提煉出的潲水油;此外,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提煉后產出的油,以及被反復使用超過規定要求的油炸食品的廢油,都屬于地溝油。
地溝油最早是用來生產肥皂或皂液的。近年來,隨著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地溝油成了生產生物柴油的廉價原料。現在,不法分子在暴利誘惑下,通過脫色、水洗、除臭等一系列物理處理,惡臭熏天的地溝油神不知鬼不覺地成為蕓蕓眾生的盤中餐。都說中國人缺少想象力,可在地溝油變身食用油的魔法中,誰會想到我們的同胞具有如此不同凡響的“變廢為寶”之創意,堪稱世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奇跡”。
地溝油的經久不衰及其龐大的消耗量,同樣開了舉世無雙的先例。
一位專門從事油脂加工研究的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用全國每年食用油使用量,減去每年國內食用油產量和進口量,兩者差值可能就是地溝油的使用量,這個推算的數字不可能十分準確,但基本上能反映地溝油重返餐桌的全國規模。據他估算,2009年,這個差值是400萬-500萬噸,而中國一年食用油的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可見情況的嚴重性。也有專家表示,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為200-萬300萬噸,那是比較保守的數字。不管按哪個數字測算,中國人進餐中食用伴有各種強烈致癌物質的地溝油風險之高,絕對冠蓋全球。
更絕的是,在此次地溝油“產業鏈”曝光之前,眾多官員、專家竟壓根兒就拒絕相信中國有地溝油這回事。
浙江省一位藥監局食品安全處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杭州做過暗訪,“他要把地溝油提純到食用油的水平,成本相當高,幾乎是不可能的,他是不合算的。”北京市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一位處長在一次食品安全論壇上說,不管理論上還是實際上,地溝油上餐桌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地溝油有很強的味道,用簡單的方法處理,它的味道是不可接受的。
官員昏庸無知也罷,專家學者呢?今年8月,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公然聲稱,“事實上哪里都沒有地溝油”,“從科學上來講,地溝油味道很大,如果處理到沒有異味,那么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是不可能的”。另一位兼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雙重身份的專家,同樣認為公眾關于“我們還能吃什么”的擔心毫無必要,因為“我們各個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強度”,類似地溝油上餐桌等訛傳源于媒體不求證,溝通不暢以致百姓誤解。
按理說,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面對公眾的表態,特別是對事關食品安全的判斷應該慎之又慎,在未經深入調查和科學研究之前,不可妄下結論。現在揭露出來的大量事實證明,地溝油煉制食用油的工藝流程遠比想象的簡單,不法分子在利益驅動下鋌而走險的賊膽也遠比想象的大得多,而使用地溝油在烹飪食品過程中掩蓋其異味的廚藝則已達到出神入化、難辨真假的境界(我一直懷疑,時下辛辣濃醬菜肴的非正常流行,目的就在掩飾食材品質的低劣和地溝油的異味),一些官員、專家在地溝油問題上的想當然,如果不是別有用心,也表明他們在行政能力和學識素養上何等弱智!
地溝油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管理者的官僚腐敗不作為。若是常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老百姓怕是被地溝油熏昏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