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報道(單獨做個處理)
英國普利茅斯半島醫學院研究結果顯示:父親通常影響孩子的身高,而孩子的胖瘦則主要是由母親的肥胖指數決定。
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綜合翻版,當你希望擁有一個愛情結晶時,你就會忍不住憧憬著有關寶寶的一切——他的大眼睛像我?高鼻梁像爸爸?柔順卷發像奶奶?……現在,你可以走進基因世界,更具體地勾畫出寶貝的可愛形象。
決定寶寶相貌的遺傳
無可奈何的絕對性遺傳
【雙眼皮】父親的雙眼皮留給寶寶的幾率比母親大得多。即使出生時是單眼皮的寶寶,長大后也會“補”上像父親那樣的雙眼皮。另外,大眼睛、長睫毛、高鼻梁、大耳垂都是父母最容易留給寶寶的“精華”。
【下巴】遺傳有不容商量的絕對話語權。只要父母任何一方擁有大下巴或其它極具特色的形狀,寶寶通常會再復制上一個。
【膚色】遺傳在這里扮演著“調色板”角色。就黃種人而言,膚色較黑的父母絕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寶寶;若父母黑白分明,那么寶寶會獲得一個“平均”后的中間值膚色,很少有偏向一方的情況。
大幾率的選擇性遺傳
【禿頭】重女輕男的造物主讓禿頭只傳給男孩,比如兒子有50%的幾率遺傳父親的禿頭,就連母親的父親,也會將25%的禿頭幾率留給外孫。這種不公平待遇真是讓男人郁悶不已。
【痤瘡】父母雙方若有過青春痘煩惱,寶寶的患病率將比無家庭史者高出20倍。
【肥胖】父母都肥胖的寶寶有53%的機會變成小胖墩,但只有一方肥胖的情況下,幾率便下降到40%,身材苗條的母親會讓幾率更低。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父母一定要努力了。
【身高】寶寶只有可憐的20%主動權,因為決定身高的因素50%來自父親,30%來自母親。假若父母雙方個頭不高,剩下的20%后天身高因素讓寶寶的努力不會有很明顯效果。
我的遺傳我做主
【腿型】當你不幸獲得了父母那雙脂肪堆積的腿型時,完全可以通過充分的鍛煉讓它變得修長健美。但如果是因遺傳讓腿型顯得過長或太短時,就只有聽任自然了。
【聲音】通常男孩的聲音大小、高低像父親,女孩像母親。但先天不美的音質多數可以通過后天的發音訓練而改變,重現甜美圓潤。
決定寶寶健康的遺傳
【過敏】父母一方有過敏史,寶寶得過敏的幾率可達48%;如果雙方都有,幾率將上升到70%。但寶寶的過敏源并不一定和父母相同,這時候需要父母對寶寶多加留意了。
嬰兒期食物過敏表現的癥狀為皮疹、腹瀉、哮喘、嘔吐或是鼻子充血。常見的易引發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雞蛋、海鮮等,最好將它們排除在食譜之外,堅持幾年后能使1/3的寶寶減輕不良反應,再吃此類食物時則無大礙。但是對海鮮、堅果、貝殼類動物的過敏反應很少會減輕或消失,所以最好永遠別碰。
花粉過敏會讓寶寶流涕、打噴嚏和流淚,常見于兩歲以上的寶寶。一旦經常出現這些癥狀,父母就要考慮過敏因素了,可以到醫院做個過敏測試,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寶寶不舒服了。
【濕疹】患有濕疹的父母會讓寶寶有10%~20%的幾率受到影響,有過敏或是哮喘傾向的寶寶更易受到青睞。
【哮喘】父母任何一方患有哮喘會讓寶寶獲得25%的幾率;雙方都有的話,幾率將上升到50%。
【糖尿病】父母中有一人患有I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寶寶得此病的幾率為5%;雙方都有并都繼承了MHC基因,幾率將上升到20%。II型糖尿病也同樣有家族遺傳史。
【偏頭痛】患偏頭痛的媽媽讓寶寶有50%的得病幾率;如果雙方都有,幾率將增加到75%。
【抑郁癥】有抑郁癥史的父母讓寶寶得此病的機會是其他寶寶的3倍。
【注意力不集中】別老責怪寶寶注意力不集中,先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過這種情況。它一般表現為思想不集中或非常沖動,有搗亂行為,并且這些行為不僅限于家里或是學校。
【飲食無規律】有厭食癥父母的寶寶得病幾率是其他孩子的12倍,如果有一方患有嗜食癥,寶寶得病的幾率是其他寶寶的4倍。
【癌癥】癌癥也與遺傳有關,關系最密切的是由異常的基因決定的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帶有異常基因的人有80%~90%的得病幾率,它會讓寶寶在1~2歲時突然失明。有結腸癌、乳腺癌的父母或家族史也會讓孩子患癌幾率變高。所幸癌癥的發生取決于內因和外因,這類遺傳只是讓寶寶具備了某種內因,如果再加上放射線、吸煙等外界致癌因素,癌癥才會發生,而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決定寶寶智力的遺傳
智力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腦細胞表達至少與數百種基因有關,遺傳物質決定腦細胞的發生和表達。醫學遺傳學已經證明,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癥等嚴重影響智力的遺傳病,都有染色體或基因的異常,迄今為止,有智力缺陷的遺傳病至少已發現數百種。
在正常人群中,遺傳對智力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遺傳結構完全相同的同卵雙生子,即使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其智商仍極為一致。古今中外不少超智力的人有家族聚集趨勢,如音樂家巴赫家族的8代136人中,有50個人是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和韋伯家族的幾代人中著名音樂家也不少;中國南北朝時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的兒子祖恒之、孫子祖皓都是機械發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智力的這種家族聚集性,一度被認為是遺傳決定智力的例證。然而,家庭也是智力發展最基本的環境因素,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現象,恰恰也說明了后天因素對智力發展的作用。
法國著名遺傳學家米歇爾#8226;杜依姆也認為:“雖然對于大腦細胞神經發育及運轉起非常重要作用的基因是遺傳而來的,但這并不能說明智力完全取決于遺傳,因為智力的發展要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如母親懷孕及分娩時的環境以及家庭環境不同,也可能造成兒童在智力發育上的差別,從而導致智商各不相同,即使孩子繼承了父母某些聰明的特征,這些特征也會因為后天環境的不同而被完全改變。”
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狼孩”和“豬孩”,這些父母智力正常的寶寶,離開了正常的生活環境,長時間與動物一起生活,當重新回到人類社會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正常的智力開發期,語言行動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呈低下的狀態,并且很難恢復正常。因此,遺傳只是為智力的發育提供了潛在的物質基礎,后天環境才決定了遺傳潛力的表現,如果父母積極的為寶寶創造優良的后天環境,在良好和適時地教育刺激下,每一個寶寶都會是父母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