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1年終場“哨響”尚余20個交易日,一年一度的基金排名戰激戰正酣。
《投資者報》記者整理Wind資訊數據發現,截至12月1日,王亞偉執掌的華夏策略精選以-4.3%的收益率暫居偏股型基金排行榜榜首,東方龍混合及新華泛資源分別以-5.23%、-5.58%的收益率緊隨其后,相差僅約1個百分點。
從近三年情況看,偏股型基金經理“一哥”的地位備受沖擊:2009年新華王衛東乘黑馬殺入,與王亞偉上演“二王爭霸”;2010年,華商孫建波強勢崛起,以8.27個百分點力壓王亞偉奪冠;今年,“一哥”冠軍的位置一直難坐穩。
華夏策略和新華泛資源同屬靈活配置型基金,且股票倉位上限均為80%。同時,兩只基金的管理者王亞偉和崔建波均對四季度市場判斷較樂觀,均采取了高倉位策略,因此,在10月份的股市反彈中,二者業績反彈均領先同行。誰能撼動王亞偉“武林泰斗”的江湖地位?令人期待。
本周走進《投資者報》“基金經理面對面”專欄的嘉賓有嘉實基金研究部總監詹凌蔚、國投瑞銀新興產業馬少章、浦銀安盛增利分級債薛錚、國泰信用互利分級債吳晨、東吳貨幣韋勇、銀華永泰積極債基王懷震、工銀保本混合何秀紅、國投瑞銀瑞源保本李怡文。
存準下調確立債市機會
《投資者報》:11月30日央行突然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諸位做固定收益投資的基金經理怎樣解讀?
薛錚:近三年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無疑將使市場資金面大幅好轉,助推債市整體投資環境繼續向好,目前是底部介入債市鎖定高收益率的良好時機。
雖然12月份為歷年財政存款季節性投放較大的月份,但由于投放時間不確定性、疊加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很小以及近期大盤股密集發行凍結資金數千億等多方因素影響下,造成了前期對資金面摩擦性緊張的預期。而此次央行存準率下調0.5%,釋放資金近4000億元,資金面將得到較大緩和。流動性改善使債市上漲的趨勢有較大的改善,將成為推動債市向好的直接因素,有利于債市中短期內的走強。
李怡文:股市調整已有兩年,估值也處于歷史相對底部,中期來看是一個較好的投資時機。但短期仍需適度謹慎,一方面歐債危機仍未見底,另一方面國內處在增長和通脹同時回落的類衰退環境中,短期內股市還難以出現趨勢性的行情,但與上半年的滯漲期相比,現在離股市的春天更近一些,股市熊市末期概率很大。
如果明年貨幣政策更為明朗,從微調轉為適當寬松,那么信用產品機會更大。我們在債券的配置策略上,會超配一部分信用產品,選擇質地優良、流動性比較好的信用產品,在利率產品上維持標配,在其久期選擇上也不會特別激進。
債基牛市還能走多遠?
《投資者報》:債券市場反彈已經一個多月,未來債基牛市還能走多遠?
何秀紅:這取決于宏觀經濟環境與流動性這兩個關鍵指標。前三季度“股債雙熊”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脹比較高、資金特別緊張,這是主要的矛盾。這個主要的矛盾在今年10月已經出現轉變的跡象。預計明年通脹會繼續下行,經濟增速緩慢下滑的趨勢也不會改變,在“雙降”的大背景下信貸政策既不會繼續收緊,但也不會出現根本性轉變,是一個“平穩略微軟”的相對放松狀態。我們預計明年債市的超額收益更可能來源于信用債和可轉債。
吳晨:從歷史經驗來看,在通脹見頂回落、經濟增速向下超過政府容忍范圍的情況下,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的松動都會帶來債券市場的牛市。著眼于中長線行情,債券的投資機會相對比較確定。一般情況下,債市比股市要提前反應,出現債券牛市之后,股市的投資機會同樣值得期待,因為在債市上漲末期時,資金開始騰挪回流進入股市,從而推動股票的上漲。
王懷震:從大的市場環境來看,對于明年的債市我們將繼續看好。這主要基于兩方面的判斷:一是,目前房地產銷售情況依然慘淡,未來房產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另一方面,國外歐美債務危機逐漸向實體經濟傳導,未來中國出口增速有可能會繼續下滑。隨著經濟下滑、通脹回落,債券的實際收益率會有所上升,此時債券的投資價值將會更加突出。
《投資者報》:除了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呢?
韋勇:現在大多數機構預測明年年中CPI才會顯著下滑,甚至降到3%,在此之前,我們認為投資者投資貨幣基金都大有可為。實際上,作為現金管理工具的貨幣基金,在存款負利率的環境下,能夠幫助投資者優化個人配置,抵抗通脹。尤其是近期銀監會表態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再加上銀行1月期理財產品的叫停,投資者需要尋求流動性高、安全性強的理財替代品。
又見險資戰略抄底
《投資者報》:最新數據顯示,十月份單月保險資金新增投資1420億元,創下年內月度增量新高。這是否釋放出險資認為市場底部已經筑成的抄底意愿?盡管各基金公司年度策略尚未出爐,能否先透露下你們的判斷?
詹凌蔚:從中長線行情看,目前股債兩類資產估值都較為合理,但是債券的投資機會相對比較確定。一般情況下,債市比股市要提前反應,出現債券牛市之后,股市的投資機會同樣值得期待,具有前瞻意識的投資者可以在這個時期提前布局優質股票基金。
至于明年市場走向,個人比較樂觀,結構性行情肯定好于今年,節奏上參考流動性約束可能是前平后高。不過,較溫和的衰退決定了政策調整的局部性,也決定了由政策調整引發行情彈性的局部性和平緩性,投資者還需降低收益率預期。從結構性機會來看,預計將主要集中在裝備制造業、裝備節能業和進口替代。
馬少章:近期密集發布的新興產業的各個產業規劃虛中有實,大多給予了“真金白銀”的支持,但以往政策紅利刺激下板塊齊漲的現象或難再現,故事型的泡沫化投資正在過去,從明年市場的投資機會看,新興產業仍然會是重點,但對其的具體投資將重在分析其真實需求帶來的成長性,尤其要挖掘具有核心競爭力、產業鏈深度的成長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