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受經濟困境的影響,新航母的建造歷經了幾次反復,但可以看出,發展航母將是俄羅斯的必然選擇,只要條件允許,俄羅斯絕不會放棄擁有航母的機會。
2011年11月2日,俄羅斯《消息報》透露,俄羅斯海軍決定2027年前建立2支新航母編隊,以擴大俄羅斯海軍對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影響。目前俄羅斯海軍唯一一艘在役航母為“庫茲涅佐夫”號。該艦于1985年建成,1991年加入艦隊服役,隸屬北方艦隊。該航母將于2012年在北方機械造船廠進行維修及大規模現代化改裝,2017年完成改造重返艦隊。
航母發展設想幾經變動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國防力量逐漸衰敗,蘇聯時期的航母建造基礎被劃歸烏克蘭所有,近20多年來沒有再發展航母。2000年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后,表現出重振大國雄風的決心。鑒于航母能夠在大洋充分顯示大國軍事存在,并對爭議地區具有強大的戰略威懾作用,俄羅斯國內對發展航母呼聲很高,朝野普遍認為,只有發展航母,才能重返各大洋,進而真正恢復世界大國地位。
但俄羅斯航母發展一直受資金、技術、人才以及造船設施等條件的制約。優先發展航母還是核潛艇,以及新航母建造時機、方案、數量等問題,成為俄羅斯國內爭論的焦點,航母的發展設想也一波三折。
2000~2010年,屢次提出發展新型航母的設想
2000年普京_上臺即提出,“只有成為海洋大國,才能成為世界大國”。俄羅斯海軍開始進行軍事改革和裝備維修與現代化升級,并制定了一系列振興海軍的規劃。在俄羅斯2000年制定的海軍建設“路線圖”——《2010年前俄聯邦海軍活動基本政策》中,明確宣布俄羅斯海軍戰斗編成中必須要有航母。其中“俄聯邦海軍活動重點政策實施措施”—章中提到,俄羅斯“要保持作戰準備,完善海軍武器與技術裝備,包括具有強大作戰能力、裝備各種有效航空裝備的航母”。之后幾年,航母建造也幾次被提上日程,但一直未能定案。
隨著經濟的好轉,2007年,俄羅斯開始加大對武裝力量和國防工業的投入。當年9月,時任俄羅斯海軍司令的馬索林宣布,未來20年俄羅斯將擁有6艘新的核動力航母,并在地中海保持永久性軍事存在。
之后,總統梅德韋杰夫及海軍多名高級官員也屢次在各種場合提及建造新航母的重要性。2008年4月,新任海軍司令維索斯基宣布,俄羅斯正在制定一份新的海軍戰略,包括要在2050-2060年前構建5~6支航母編隊的設想。新航母的建造將于2012-2013年開始。10月,梅德韋杰夫在參觀俄羅斯僅有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時稱,航母是海軍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方向。他指出要在未來20年內大規模建造新型航母,振興海軍,且計劃2013-2015年開始建造首艘新航母,恢復建造航母工業基礎。
2010年再次啟動航母發展計劃,但因資金不足暫時取消
2010年,俄羅斯海軍又重新提出航母編隊發展前景問題,并責成涅瓦設計局在2010年底前提交未來航母的技術方案和主要戰術技術性能。當時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包括:選擇航母型式;確定艦載航空聯隊的組成;建設新航母基地,組織培訓艦載航空飛行員等。
針對這些問題,俄羅斯國內有人認為,俄羅斯不需要發展類似美國(彈射起飛)的大型核動力航母,盡管大型航母具有更強的作戰能力,并能夠提高國家威望,但以俄羅斯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尚不能完成此類航母的設計、建造和使用。且彈射系統研制、生產和裝艦將拉長計劃周期,在飛行員訓練方面也存在難題。與此同時,俄羅斯也不需要專業化(如反潛)航母,而應該發展能搭載多種飛機的多用途航母,并能有效地完成以下任務:消滅敵方水面艦編隊、護航艦隊和登陸部隊;探測和消滅敵方潛艇;破壞敵方岸基軍事目標及內陸目標;奪取和掌握戰區制空權;在己方艦艇編隊部署期間提供空中支援,同時也為海軍陸戰隊及陸軍在海上行動提供空中支援;封鎖海區和海峽;航母編隊能夠為己方戰略潛艇部署區域和戰斗巡邏區域提供多功能掩護。
在此之前,北方機械造船廠與涅瓦設計局曾于2007年在國際海軍展上展出俄羅斯未來航母“大洋主宰者”的草案圖。圖片顯示,“大洋主宰者”將是滑躍起飛式航母,采用緊湊的島式上層建筑,不裝備打擊武器。由于沒有煙囪,可以推測該航母采用核動力裝置。從中體現出俄羅斯航母的一種設計思想。
綜合2007-2010年12月初各方面透露的信息,當時新航母的性能指標包括:采用核動力裝置,排水量5~6萬噸,首艘2012年左右開始建造,建造數量3~6艘,搭載第五代戰斗機(可能也攜帶無人機),載機量30架左右,由北方設計局或涅瓦設計局設計,北方機械造船廠單獨建造或與烏克蘭合作建造。
2010年12月上旬,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宣布,目前不會建造新航母,但不放棄發展航母的打算,2020年前將啟動航母建造工作,最多建造4艘。但在發布《2011-2020年俄羅斯國家武器計劃》時,對外宣稱沒有安排航母建造項目。對此,俄羅斯海軍確認,由于缺少資金,至少10年內不會建造航母。
2011年確定按照美國模式發展航母戰斗群
經過多年的反復爭論,2011年俄羅斯新航母的發展似乎進入一個新階段。俄羅斯軍方認為,蘇聯時期海軍主要發展核潛艇對美實施秘密核打擊的戰略已經不適合當前需求,水下潛艇遠不如龐大的水面艦集群更具威懾力。
2011年6月底,聯合造船集團總經理在圣彼得堡國際海軍展上宣布,新航母將于2016年開始設計,2018年建造,2023年建成,排水量為8萬噸。但7月初,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否認了這一說法。
2011年10月中旬,聯合造船集團總經理再次表示,俄新型航母的設計目前已逐漸成型,最終方案將在2017年確定,《2011-2020年俄羅斯國家武器計劃》中已包含了新型航母的方案設計,設計工作將由聯合造船集團的一個設計局負責。11月2日,俄羅斯海軍宣布,決定要發展2支“美國式”的航母編隊。這2支航母編隊分別隸屬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
目前海軍正在研究未來航母的技術方案,2017年前確定最終方案,第一艘航母2023年下水;新航母將在聯合造船集團的2家企業分段建造,最后在北方機械造船廠總裝。在第一艘航母下水前,俄羅斯將建立15艘規模的護航編隊,包括導彈巡洋艦、驅逐艦、多功能潛艇、護衛艦、輕護艦、登陸艦和保障船。目前聯合造船集團正在建造新的護衛艦和輕護艦,同時還在設計驅逐艦并制定導彈巡洋艦改造方案。除了組成航母編隊外,俄海軍還將建造新的航母保障基地,并在克拉斯諾達爾地區的葉伊斯克城建造陸上模擬航母甲板。
種種跡象表明,21世紀以來,俄羅斯發展航母的決心一直沒有改變,并積極準備,具體建造只是時間問題,技術方案也將直接取決于航母的任務,此次宣布建造航母也不會是簡單地按照美國模式進行仿制。2004年俄羅斯為印度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為航母建造積累技術與經驗。2011年6月,圣彼得堡政府、聯合造船集團、海軍上將造船廠聯合簽署三方協議,將耗時8年在科特林島投資建設現代化的新海軍上將造船廠,能夠建造航母、柴電潛艇、大型艦艇、破冰船、浮動核電站、7萬噸油輪等軍民用船舶。該船廠將于2016年完成第一階段建設,屆時將具備船舶建造能力,而這一節點與新建航母方案論證期基本吻合。2011年10月,聯合造船集團獲得無產階級制造廠的控股權,未來還將制定企業救助計劃,而該廠正是當年為“烏里揚諾夫斯科”號航母建造蒸汽彈射系統的企業。
因此,盡管受經濟困境的影響,新航母的建造歷經了幾次反復,但可以看出,發展航母將是俄羅斯的必然選擇,只要條件允許,俄羅斯絕不會放棄擁有航母的機會。
新設想航母性能特征
俄羅斯現役“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采用滑躍式起飛,相關技術和飛行員訓練已經非常成熟。此次俄羅斯并沒有說明新建航母將采用哪種型式,但從世界航母的發展趨勢以及俄羅斯對外公布的資料來看,極有可能采用彈射起飛/阻攔著艦的方式。2011年6月,聯合造船集團高層稱,新航母排水量將為8萬噸。根據這個排水量也可以判斷,新航母足以安裝彈射/阻攔裝置,并且可以借鑒蘇聯時期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建造基礎,—方面利用現成經驗和技術,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技術風險,另一方面結合最新技術發展和現代戰爭需求進行改進,提高新航母的作戰能力。
根據2011年以來的報道可以看出,俄羅斯新航母選型工作已經開展,目前正在對戰技術任務和需求進行研究,制定建造新一代航母所必需的技術方案。而在2017年前,將進行新一代航母的詳細結構和技術設計、試驗驗證和建造準備工作。2018年新航母將開始建造,建造周期5年,2023年左右建成。2027年前,俄羅斯將擁有2支航母編隊,部署在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而根據2007年以來俄海軍官員的講話判定,未來新航母建造數量將為3~6艘。
俄羅斯航母建造的工業基礎
蘇聯時期建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廠已歸屬烏克蘭,俄羅斯不僅失去了航母建造設施,也失去了重要的建造經驗和人才。為擺脫這種局面,近兩年來俄羅斯加強造船基礎設施準備,例如,對聯合造船集團各企業設備進行現代化升級(僅2010年就投入資金1150億盧布,約合37億美元),開始建設新海軍上將造船廠,控股收購曾經研制蒸汽彈射系統的無產階級制造廠等,為建造航母做準備。目前,北德文斯克的北方機械造船廠,圣彼得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和即將投產的新海軍上將造船廠都將擁有航母建造能力。其中,波羅的海造船廠曾經建造“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并擁有建造10萬噸級民用船舶的經驗。北方機械造船廠是世界上建造核動力艦艇最多的造船廠。
除基礎條件外,俄羅斯還加強航母建造的配套技術儲備,借助外力發展航母技術。例如,2004年俄羅斯開始在北方機械造船廠為印度全面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整個工作量相當于重建航母,將于2012年完工交付。接下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也將于2012年開始大修,2017年完工。這些都在為建造航母積累經驗與技術。
在建造費用方面,俄羅斯估算一艘中型航母將花費30~40億美元,如果包括艦載機和其他護航、保障艦船則所需費用將更高。近年來俄羅斯國內經濟形勢轉好,2000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以不變價計算連續年增7%以上,2009年和2010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有所下降。因此能夠保持穩定有序的投資,將成為俄羅斯未來航母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