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前沿

2011-12-31 00:00:00
軍事世界畫刊 2011年11期

美國防部公布《網絡電磁空間政策報告》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1月17日,美國防部公布了向國會提交的《網絡電磁空間政策報告》。該報告是國防部應國會《2011財年國防授權法》要求而提供的,系統闡述了國防部網電政策和法律、國防部長的決策、網電空間行動的國家軍事戰略等一系列問題。

提出“反擊、防御、基礎設施”相結合的綜合網電威懾概念

在反擊方面,一旦美國受到他國的網電攻擊,經總統批準,國防部可以使用包括網電進攻和軍事打擊在內的多種手段進行反擊。在防御方面,國防部將建設彈性的信息體系結構,特別是增強聯接到關鍵基礎設施的信息系統的抗毀性,并采取主動防御的方式應對威脅。在基礎設施方面,國防部通過持久安全框架和國防工業基礎網電安全信息保證項目,繼續與私有部門伙伴合作來增強網電空間安全,減少漏洞,并鼓勵保護和增強美國經濟必需的創新行為。通過“反擊、防御、基礎設施”相結合的綜合網電威懾概念,實現預防他國對美國采取敵對網電行動、保護美國網電空間安全的目的。

強調提升網電空間態勢感知能力

確認攻擊源是發動反擊的前提。美國防部希望通過支持軍方和私有部門的技術創新和研發、培養高技能的網電人才以增強網絡電磁分析能力、增強與國土安全部門和國際伙伴的網電態勢感知合作等手段,增強美國的網電空間態勢感知能力。

推進制定網電能力透明機制和國際規范

美國防部和國務院正積極與美國政府的其他機構、國際盟友和伙伴協同,尋求利用雙邊和多邊協定,推進相關國際規范的制定,以提升網電空間透明性、互操作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而推動國際上的關鍵國家和行為體提升其在網電指揮控制、條令和能力部署方面的透明度。通過建立網電透明機制和網電空間的國際法規等,使美國掌握他國網電能力的發展態勢,并限制他國使用網電武器。

以“全政府”協同的方式保護美國關鍵網電基礎設施和系統

網電空間是一個互聯互通的空間,僅靠國防部單方面行動無法消除網電空間威脅,所以國防部決定采用“全政府”協同的方式,加強網電基礎設施與系統的防護。如,與國土安全部緊密合作,增強網電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與司法部合作,共同打擊網電犯罪行為;與國務院合作,增進與國際盟友的協同,提高雙邊的網電空間安全。(李璜、孫宇軍)

NASA將試飛“獵戶座”深空探測器

本刊綜合報道

11月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透露將于2014年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的“獵戶座”深空探測器進行無人飛行試驗,該探測器未來用于將航天員送往月球、小行星或火星。NASA表示,希望試驗數據將“影響設計決策”,并能降低探索任務的成本及進度風險。NASA官員稱,試驗中進入大氣層的部分能夠為研制時速32000千米以上、并能將航天員從地球軌道以遠安全送返地球的航天器提供所需數據。(陳菲、許紅英)

諾·格展示新型多用途地基雷達

本刊綜合報道

10月5~6日,諾·格公司向美國防部高層官員展示了為美海軍陸戰隊新研制的AN/TPS-80“地空任務導向雷達”(G/ATOR)系統。其核心子系統是“雷達設備單元”(由裝在輕型拖車上的先進“有源電掃描陣列天線”及配套的控制與處理設備組成),其他還包括“通信設備單元”和“電源設備單元”。

G/ATOR未來將取代海軍陸戰隊的5利,現役地基雷達,其性能特點包括:①可探測、跟蹤有人駕駛飛機、巡航導彈、無人自主系統以及追擊炮彈、火箭彈和炮彈等多種目標;②作戰能力、機動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提高,運行、維護和全壽期成本降低;③采用可縮放、模塊化、開放式系統架構,僅需更新軟件,,即可裝備其他軍兵種。(王三勇)

俄羅斯將為“格羅納斯”系統投資104億美元

本刊綜合報道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副局長施洛夫2011年12月13日表示,俄將在2012-2020年間為“格羅納斯”導航衛星系統劃撥104億美元(3300億盧布)?,F階段“格羅納斯發展項目”將在12月31日結束。截至12月13日,“格羅納斯”導航系統有31顆衛星在軌,其中24顆正在運行,3顆即將投入運行,2顆處于維護中,1顆正在試驗,1顆備用。(侯丹、陳菲)

俄空軍新型預警機A-50U服役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2011年10月31日報道

俄羅斯國防部新聞局發言人德里克稱,一架A-50U新型多功能預警機10月30日加入俄空軍開始服役。A-50U是俄羅斯現役A-50預警機的深度改進型。

德里克指出,與A-50相比,A-50U的機載綜合航電系統的性能得到極大改善。新飛機采用先進的機載計算機,并更新了衛星通信系統和雷達系統,使各類空中目標(包括直升機、巡航導彈和超聲速飛機)的探測能力得到擴展。德里克沒有給出A-50U更具體的性能。

A-50預警機1978年首飛,1984年服役。目前,俄羅斯空軍共裝備26架以“伊爾”-76MD運輸機為載機的A-50M預警機(A-50預警機的改進型)。該機巡航速度為80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7500千米,可以分別探測到650千米和300千米遠處的地面目標和空中目標,可同時引導10架戰機執行空對空截擊或空對地打擊任務。

此外,俄羅斯正在研制新型預警機——A-100。其載機將使用配備PS-90發動機的伊爾-476改進型軍用運輸機,目前該機天線和雷達的研制工作已經完成。俄羅斯空軍總司令澤林表示,A-100預警機載機的改進工作將在2013-2014年完成,而整個系統的綜合集成將在2016年結束。(王秀麗)

DARPA研制新型“勇士網狀結構”

本刊綜合報道

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國防科學辦公室近日發布了“勇士網狀結構”(Warrior Web)項目的跨部門公告,尋求研制一種內部嵌有微型傳感器網絡、功能結構和驅動裝置的輕型結構,以減小沉重的負荷對士兵肌肉和骨骼的損傷。

當前,美軍步兵的隨身裝備通常重達45千克以上,導致士兵在山地等崎嶇地形巡邏時,膝關節、踝關節、和脊椎等關鍵部位經常受到損傷。“勇士網狀結構”項目研制的結構系統將能自動感知士兵關鍵部位的疲勞程度,及時預防關節受損,還能承擔一定的負荷,減輕肌肉疲勞對士兵作戰能力的影響。

DARPA對“勇士網狀結構”的具體要求是:具有舒適、自適應、可維修、安全、堅固等特點,重量小于9千克,功耗低于100瓦,利用單兵攜帶的電池一次能執行24小時以上的任務;應能顯著降低45千克級負荷對士兵的影響,當士兵以1.25米/秒的速度移動時,其體能消耗減少25%;必須滿足人體的溫度、濕度等環境特性,適合不同體形的士兵,不能妨礙士兵的正常運動。“勇士網狀結構”也不會妨礙現有“士兵系統”的工作,而是作為后者的補充,提高士兵的作戰效能。

“勇士網狀結構”項目分為部件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兩個階段,計劃2016年完成最終產品交付。該項目要解決的關鍵技術挑戰包括損傷緩解技術、生理機制綜合演示技術、可再生動力技術、自適應傳感和控制技術和人機接口技術等。(范曉軒)

“火力偵察兵”將加裝激光制導武器系統

本刊綜合報道

諾·格公司開始為美海軍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加裝70毫米口徑激光制導火箭彈。該火箭彈是一種先進的精確殺傷武器系統,可使艦艇指揮員直接識別并與敵方敏感目標交戰,而無需請求其他作戰飛機的支援。諾·格公司還計劃2013年3月向美海軍提供一種可操作版本的系統。屆時,“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將成為美海軍第一種攜帶武器的?;鶡o人系統。(何強)

美海軍APKWS II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

英國BAE系統公司網站2011年11月9日報道

美海軍陸戰隊近日在位于中國湖的海軍空戰中心武器分部成功進行了“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Ⅱ”(APKWSⅡ)的首次試射,為該系統在2012年的部署做好準備。

APKWS由半主動激光制導部、直徑為69.85毫米的火箭發動機和戰斗部組成。BAE系統公司負責系統激光制導與控制部件的設計。

測試中,海軍陸戰隊飛行員從一架UH-1Y直升機上對固定目標發射了6枚射程為1.5~5千米的導彈。此次測試不僅是APKWS首次在UH-1Y直升機上進行測試,而且是MK152型戰斗部首次從飛機上發射,該項目開始進入初始化小批量生產階段。APKWS系統具備3大優勢:@BAE系統公司設計的制導與控制部件與目前69.85毫米直徑的火箭發動機、戰斗部以及引信完全匹配,可極大提升目前庫存的10萬枚非制導火箭的作戰能力;②可在精確有效打擊軟目標和輕裝甲目標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附帶損傷,為同步打擊敵人提供更大的靈活性;③成本較低,符合海軍關于打擊低價值目標的成本要求。

此次試射之后,APKWS制導部件將進入初始作戰測試和評估階段。該系統將于2012年春季形成在AH-1W和UH-1Y直升機上的初始作戰能力。(程之年)

美國防部成立海一體戰辦公室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1月9日,美國防部正式宣布成立“空海一體戰辦公室”(ASBO)。該辦公室由12~15名軍官組成,職責是研究美國面臨的各種威脅,包括傳統的海、陸、空威脅以及空間和網絡電磁空間威脅,同時確保美軍有能力進入爭議地區清除威脅。11月10日,ASBO發布《空海一體戰概念簡述》,大致闡述了空海一體戰概念提出的背景、作戰步驟和實施要素。

空海一體戰概念提出的背景

過去20年來,針對美軍潛在弱點的各種先進武器不斷發展和擴散,逐漸形成一個潛在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對美軍進入并在爭議地區內自由行動的能力形成極大挑戰。這些先進武器包括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成熟的一體化防空系統、反艦武器、數量不斷增多的第四代戰斗機、各種隱身有人和無人作戰飛機,以及空間和網電空間作戰能力等。它們有可能使美軍當前擁有的陸、海、空、天和網電空間優勢地位消失殆盡。如果不積極應對,美軍可能很快將面臨巨大風險,難以對直接威脅美國及盟國利益的脅迫行動或危機作出有效反應。

空海一體戰概念的作戰步驟

根據前國防部長蓋茨在2010年《四年一度防務評審》中的要求,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共同對“空海一體戰概念”進行了研究?!翱蘸R惑w戰概念”的重點是采用“網絡化、一體化的深入打擊手段,來破壞、摧毀和擊潰(NIA-D3)敵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這種作戰步驟將充分利用并不斷提升美軍在陸、海、空、天、網電空間的優勢地位,并能有效摧毀敵手日益強大的信息搜集系統和不斷成熟的武器系統。在空海一體戰中,進攻性任務和防御性任務通過網絡實時協同,空軍和海軍作戰力量根據任務進行組織,在各個作戰域實施一體化作戰。

“空海一體戰概念”將這些一體化作戰任務分為3個層次:一是“破壞”敵手的情報搜集和指揮控制能力;二是“摧毀”或壓制位于美軍有效射程之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三是“擊潰”敵手使用的所有武器系統,并保存美軍主要的聯合作戰力量及力量倍增器。通過NIA-D3,空軍和海軍作戰力量將能在各個作戰域達成協同一致的作戰目標,利用多條途徑提升作戰力量的靈活性、有效性、速度和彈性。

空海一體戰概念的實施要素

國防部要順利實施“空海一體戰概念”,必須先完成3項關鍵工作。一是成立相關機構,目前“空海一體戰辦公室”已經正式成立,成員除一人來自陸軍外,其余分別來自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二是加強各軍種間的合作,各軍種要遵守對空海一體戰概念的作戰規劃,以集成各方的能力擊敗敵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三是完善“空海一體戰概念”的框架,包括條令條例、組織機構、訓練、裝備、領導力與培訓、人員和設施等。

雖然ASBO表示,“空海一體戰概念”只是一個用于應對敵手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的有限作戰概念,并不針對任何特定對手,但美國政府已有高層官員明確表示,“空海一體戰”就是針對中國的,甚至指出,“這標志著美國對華軍事態勢向著東西方冷戰的風格轉變?!?王宇)

俄羅斯成功試驗導彈防御近程攔截彈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2月20日,俄羅斯國防部新聞局對外宣布成功試射了反導防御系統的近程攔截彈。此次試驗由俄羅斯空天防御部隊于哈薩克斯坦的薩雷-沙甘武器靶場進行,目的是確認其裝備的反導系統的技戰術性能。該攔截彈的上次試驗于2009年10月進行。

俄羅斯空天防御部隊副司令謝爾蓋·洛博夫中將當天專程前往靶場,現場督導反導防御系統的發射準備和試射工作。他在試射后強調稱,俄羅斯導彈防御系統在試驗中成功完成了有關任務,在預定時間內擊中了預定目標,但未透露反導系統具體型號及試射詳情。

國外報道稱,此次試驗的是A-135導彈防御系統的SH-8“瞪羚”攔截彈。A-135導彈防御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建設、90年代初期基本完成、目前仍在莫斯科服役的導彈防御系統。該系統配有SH-II外大氣層攔截彈(最大射程350千米)和SH-8大氣層內攔截彈(最大射程80千米)。(李加祥)

以色列解密老式精密制導導彈

本刊綜合報道

精密武器技術和無人機技術是以色列處于領先地位的兩大軍事技術領域,但是這兩種技術如何緊密相聯的秘密正在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以色列終于開始解密其長期保密的“塔穆茲”(Tamuz)導彈計劃?!八缕潯睂検且陨械木艽驌裟芰Φ幕?,也是高度機密的以色列部隊的常備武器。機密部隊不但擁有“塔穆茲”導彈,還擁有無人機,總是處在像黎巴嫩和加沙地帶那樣的沖突地區的中心。以色列解密其導彈計劃突出地表明,以色列已經采取措施改進其武器裝備,不過這些仍然是嚴格保密的。“塔穆茲”反坦克導彈的服役期限將要結束,以色列國防軍打算顯示一下它的導彈計劃和作為主要使用者的也是最為保密的部隊單位——炮兵部隊的精密彈藥旅。

光電制導的“塔穆茲”導彈是第3代“長釘”系列反坦克導彈的鼻祖,由拉斐爾公司于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發,射程為25千米,重量為71千克。“塔穆茲”導彈用安裝在M113裝甲運兵車上的系統發射,可以直接攻擊,也可以采用中間導航的方式,因此操作人員可以在導彈離開視線之前鎖定目標?!八缕潯睂椏梢云鸬礁弑輾箍?、碎片殺傷、突防,以及用沖擊波和碎片彈頭摧毀碉堡和其他加固目標的作用。以色列國防軍不但用裝甲運兵車上的特殊系統發射“塔穆茲”導彈,也從AH-1W“眼鏡蛇”直升機或者海軍的快速攻擊艇上發射。去年,一種出口型的“長釘”非觀瞄導彈也已經解密,并由拉斐爾公司投向了全球市場。

1973年,對敘利亞和埃及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以色列國防軍缺乏針對敵人裝甲的遠距離精確打擊能力,于是在戰后開始了“塔穆茲”導彈的開發,并于1984開始作戰應用。幾年以后,以色列放棄了在本土制造“獅”式戰斗機的計劃,將大量資金轉而投向使整個國防軍得到精確打擊能力的計劃。后來作為精確打擊武器的“塔穆茲”導彈與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的“赫爾墨斯450”無人機結合起來使用。

炮兵部隊的精密彈藥旅的名字過去也是保密的,該旅擁有“塔穆茲”導彈和“赫耳墨斯450”無人機,具有很高打擊精度,據說可以迅速地在安全距離外消滅敵人的一個裝甲營。

2006年,在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作戰的時候,“塔穆茲”導彈第一次參與了作戰行動。戰爭中,發射了600枚左右的導彈,每枚的成本超過了10萬美元,但是并未達到預期的作用。從那以后,“塔穆茲”導彈的使命就從反坦克轉向在加沙地帶的作戰行動,偶爾用來打擊巴勒斯坦的火箭分隊和其他部隊。據以色列國防軍的官員說,“塔穆茲”導彈在20世紀算是先進武器,現在以色列國防軍有了“21世紀的打擊能力”。以色列從2006年對黎巴嫩作戰中取得的另外一個教訓就是必須有能力從地面投送精密重型彈藥來摧毀敵方的建筑和穿透掩體。以色列國防軍希望做出決定,大量采購以色列航空和航天工業公司的射程為150千米的Extra火箭和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的射程為40千米的160毫米AccuLAR火箭。以色列軍方認為,有了這些火箭,就可以減輕空軍的近距離支持任務。(李洪興)

以色列展示未來新型戰場偵察車

本刊綜合報道

以色列國防軍情報司令部近日展示了最新發明的“冷酷者”(Granite)戰場偵察車。

該車由以色列埃爾塔系統有限公司在“福特”550模型基礎上研制,與已裝備部隊的“浣熊”(Raccoon)偵察車相比,“冷酷者”能掃描360°度的范圍,所集成的雷達和監視設備能使其對整個區域進行不間斷掃描,并且能自動鎖定可疑目標,同時在對受限制的區域進行偵察時可將所需士兵從2名減至1名。此外,“冷酷者”還擁有更為出色的裝甲防護能力。(孫毅)

臺灣測試“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系統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1年11月10日報道

臺軍已開始測試從美國雷聲公司購買的價值10億美元的“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初步測試結果顯示,該雷達系統可成功地與“愛國者”反導系統,以及位于臺北的最高軍事指揮中心——“衡山”地下指揮所實現聯接。臺灣“國防部”副部長表示,“該預警雷達的安裝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先進的遠程雷達?!?/p>

據稱,這套遠程預警雷達系統的目標探測距離可達到5000千米,對于導彈等雷達截面積(RCS)較小的目標,其探測距離也能達到1500千米,可提前6分鐘對中國大陸導彈攻擊進行早期預警。據悉,臺灣早在2003年便從美國采購了該雷達系統,但由于種種原因部署工作一再拖延。一方面臺灣要求該雷達不僅能探測彈道導彈,還能兼顧探測低空來襲的巡航導彈。因此美國雷聲公司對其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得價格不斷上漲。2003年通過時為304億臺幣,2008年追加45億臺幣,2009年再增加13億臺幣,達到362億臺幣,今年還要再追加2億美元。另一方面,該雷達陣地建設一直不順利。臺軍計劃將該系統部署到新竹山區,由于山區道路和土質等問題,造成陣地建設工作延誤3年。(馬愛民)

波音公司披露X-37C飛行器計劃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0月,美國波音公司披露了一項被稱為X-37C的X-37B衍生飛行器計劃,旨在研究重復使用的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OTV)的增大比例構型,希望能夠利用其向國際空間站(ISS)和其他低地球軌道(LEO)目的地運送貨物及乘員。但截至目前,X-37C計劃只是由波音公司獨立提出,美空軍未就此發表聲明。

波音公司研究X-37C的主要目標,是以和空軍正在合作進行的X-37B飛行器為基礎,為波音公司CST-100乘員飛行器提供更強大的貨運能力,以及可能的長期乘員運輸能力。CST-100是美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業乘員發展”(CCDev)計劃支持的研制項目之一,目的是替代航天飛機,在2015年左右為國際空間站運送乘員。

這種新的增大比例構型將是X-37飛行器系列中的又一新成員。X-37C的外形尺寸將是X-37B的165%~180%,長度約14.7~16米,能夠利用載荷艙內的加壓艙運送5-7名航天員。與X-37B相同,X-37C也使用“宇宙神-5”火箭發射入軌,但并不是放置于整流罩內,而是直接置火箭頂端。

X-37C將分為3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將驗證8.9米長的X-37B飛行器飛往國際空間站的能力。利用“宇宙神-5”火箭直徑5米的整流罩進行發射,X-37B能夠攜帶國際空間站上控制力矩陀螺儀、蓄電池組放電設備和泵模塊等大型物品。第二階段將研制165%的增大比例版X-37C,以向國際空間站運送更大的線性替換單元(LRUs)。第三階段將研制一種能夠運送5~7名乘員的載人型飛行器。

X-37C在X-37B基礎上進行研制,目前X-37B已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飛行驗證,第二架X-37B的飛行驗證工作也在進行中。此外,波音公司已經申請的X-37B技術專利也為X-37C的研制奠定了基礎:一項是再入大氣過程中的熱控制和熱防護技術、另一項是太陽帆的快速折疊和裝載技術。(陳杰、侯丹)

用木質廢棄物生產液體燃料的興趣在增長

本刊綜合報道

雖然批準用植物油生產氫化處理的可再生航空燃料向著飛機可持續使用低碳生物燃料邁出了一大步,但是仍然需要越過一個障礙,就是要增大原料的生產規模,即使想滿足航空燃料需求的小部分也必須要有相當大的原料生產規模。

要降低生物燃料的價格,就需要大量栽種新作物,需要農民取得栽種新作物的經驗,需要提高產量。所有這些都要時間和經費,而且如果土地改種生產生物燃料的原料作物的話,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仍然存在問題。因此,人們對于另外一種用生物質生產燃料的方法即通過發酵分解富含纖維素的原料產生碳氫化合物,然后將碳氫化合物加以精煉制成液體燃料。這種方法的吸引力在于富含纖維素的原料來源廣泛,包括城市固體廢物、農業和林業廢料,例如谷物秸稈,伐木業產生的廢物等等。

美國空軍計劃評估乙醇制航空燃料方法的可行性,這一步相當重要,因為空軍研究實驗室進行的試驗關系到空軍是否贊同使用已經獲準用于飛機的2種代用燃料:一種是用煤、煤氣或者生物物質生產的費一托合成煤油,另外一種是用植物油或者動物油脂生產的加氫精制的可再生航空生物燃油。

空軍認為,相比于費托合成煤油和可再生航空生物燃油,乙醇制航空燃料更具商業潛力。美國空軍將在初始研究之后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整個機群使用乙醇制航空燃料的認證。2011年,空軍將在各種飛機上完成使用費一托合成煤油和傳統航空燃油一半對一半的混合燃油的認證;2013年年底之前,要完成使用加氫精制的可再生航空生物燃油的混合燃油的認證。在2016年之后,如果燃料工業部門的生產規模允許的話,空軍和海軍都打算用代用燃油來滿足其一半的國內航空燃油需求。空軍還打算在2014年或2015年年底之前獲準使用乙醇制航空燃料作為第三種合成燃料。不少公司都聲稱能夠生產乙醇制航空燃料,不過據普一惠飛機發動機公司的人士說,他們都不愿意透露其生產過程,也不能生產20萬加侖供發動機試驗。這是空軍的計劃將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將生物質原料轉換成液體燃料的方法不止一種。賓夕法尼亞州的Solazyme公司用海藻為原料,將其轉換成甘油三酸酯,然后采用與生產加氫精制的可再生航空生物燃油相同的方法生產航空燃料。巴西的Amyris公司和丹佛的Gevo公司也采用生物合成方法將纖維素原料轉換成中間產物,然后生產液體燃料。

按照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可再生航空燃料計劃,休斯頓的Terrabon公司得到了一份價值960萬美元為期18個月的合同,要生產6000升乙醇制航空燃料供試驗。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計劃的第一階段,LogosTechnologies公司評估了10種生產方法,Terrabon公司提供了100升試驗燃料。然后,Logos Technolclgies公司就將那份生產合同授予了Terrabon公司。Terrabon公司打算利用城市固體廢物通過一個混合發酵過程生產燃料。發酵過程中,使用混合培養菌而不是單一的微生物,這樣就可以采用多種原料,生產多種碳氫化合物。生產過程是,先將纖維素原料轉換成羧酸,然后將羧酸依次轉換成酮和醇類,最后將醇類精制為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負責垃圾處理的廢物管理公司是_rerrabon公司的投資者之一,要求將生物煉油裝置建在垃圾填埋場附近,以便利用已經收集的城市固體廢物。

華盛傾的Solena集團公司與英國航空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要在倫敦附近她一家工廠,通過等離子體氣化和費一托處理,將城市廢物轉換成航空燃料。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也計劃建類似的工廠。不過,對于他們采用的涉及氣化和高溫分解的熱化學過程,有人認為不適合處理濕廢料。(李洪興)

美陸軍接收首批“阿帕奇”Block III

本刊綜合報道

波音公司2011年11月2日交付的該型直升機采用了26項新技術,包括:①配備分扭矩面齒輪傳動裝置的RDS-21“旋翼機驅動系統”,將該機功率提升至3400軸馬力,增強了機動性;②功率承受水平更高的新型復合材料主槳葉,增大了該機的有效載荷;③采用數字式電子控制裝置和其他驅動系統技術的T700-GE-701D發動機,使該機能在35℃下以更大的飛行全重達到更大的懸停升限;④改進型航電設備,提高了計算機聯網能力;⑤名為“高性能減震支柱”的先進起落架。

根據計劃,后續5架該型直升機將于2012年3月裝備美陸軍第1步兵師第1航空團第1營,2013財年第一季度該機將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美陸軍目前準備從2013財年開始每年裝備2個營的該型機,到2026年總計采購690架。其中,部分將在現役“阿帕奇”基礎上改進,部分為全新制造。(王三勇)

印度批準國防現代化及兵力增加計劃

印度《印度時報》2011年11月2日報道

印度國防部日前批準一項耗資近130億美元的國防現代化及兵力增加計劃,以應對“中國在中印邊境地區日益增長的軍事存在及其他復雜的安全環境”。這項計劃主要針對中印邊境沿線的軍力部署,計劃未來5年內(2012-2017年)沿中印邊境線增加4個師共10萬人的兵力,其中2個師加入山地作戰兵團,執行攻擊作戰任務。此外,分別在拉達克及北阿坎德邦各增加部署1個獨立旅。

據印國防部高級官員稱,此項國防現代化計劃除增加人員外,還包括全面檢修并升級陸軍火炮系統、提高后勤能力等。軍方要求將超輕型榴彈炮的數量增加一倍,而且增購直升機以及新建直升機升降場、機場跑道等。

印度國防部兩周前將該計劃提交財政部,一旦獲批即可提交安全內閣委員會等待最后的審批。(韓笑)

印度進行“烈火-4”導彈發射試驗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1月15日,印度國防部宣布成功試射一枚“烈火-4”彈道導彈。試驗在奧里薩邦外海的惠勒島綜合試驗靶場進行,導彈從一個公路機動平臺上發射,在飛越3000千米后,成功落入位于孟加拉灣公海上的預定區域。部署在印度東海岸的一系列雷達和光電跟蹤系統,以及部署在目標落區附近的兩艘測量船,對導彈的飛行過程進行了跟蹤與監控。在飛行中,導彈的最大彈道高度達到900千米。

這是“烈火-4”導彈的第二次發射試驗。在2010年12月10日進行的第一次試射中,由于火箭控制系統出現故障,致使導彈在升空數秒后就偏離彈道,試驗失敗。11月15日進行的這次試射,被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局稱為“一次完美的、類似教科書式的試驗”,導彈所有試驗參數均達到了預期目標。同時,此次試驗還演示驗證了多項同樣用在“烈火-5”中遠程彈道導彈上的新技術。

“烈火-4”采用兩級固體火箭推進,是在已服役的“烈火-2”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與“烈火-2”相比,“烈火-4”導彈在性能上具有以下特點:①射程更遠,可達3500千米,而“烈火-2”最大射程約2500千米。這主要是由于“烈火-4”二級發動機采用了復合材料,使導彈彈體更短(約20米)、發射質量更輕(約17噸),“烈火-2”相應的參數分別為21米和19噸;并且“烈火-4”導彈的再人飛行器還攜帶了高性能高空發動機,具備末段機動能力。②推重比更高,突防能力更強。③由于采用了由環形激光陀螺慣性導航和微導航系統相互補充的冗余導航模式,制導精度、可靠性更高。④配備了分布式航電體系結構、高速可靠通信總線和全數字控制系統的彈載高性能計算機,數據處理能力更強。⑤改善了導彈的氣動布局,彈道飛行控制能力更強。⑥采用公路機動發射,機動性更強,作戰更靈活。鑒于“烈火-4”在性能上有如此多的改-進,印度國防部將其描述為一種全新的導彈。

印度計劃未來兩年內對“烈火-4”導彈再進行4次試射,于2014年開始服役。屆時,“烈火-5”中遠程彈道導彈的研制也接近完成,加上已服役的“烈火-3”、“烈火-2”和“烈火-1”導彈,印度將形成一個具備從近程到中遠程打擊能力、靈活可靠的陸基彈道導彈核威懾體系。(臧興震)

“卡-52”直升機將配備AESA雷達

本刊綜合報道

俄羅斯Phazotron-NIIR公司的新型有源電掃描陣列(AESA)雷達的第一次商業應用可能以失敗告終,但是公司還是打算進一步開發這種先進的技術。AESA雷達本來是為先進的戰斗機,尤其是“米格-35”設計的?!懊赘?35”在印度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樹”競標中敗下陣來以后,Phazotron-NIIR公司正在評估將這種雷達應用到直升機和海軍飛機上的可能性。同時,他們也打算將其配裝到即將由圖波列夫公司(Tupolev)根據PAK DA計劃開發的新型遠程轟炸機上。

“米格-35”戰斗機計劃并沒有放棄,Phazotron-NIIR公司和從事飛機設計的俄羅斯米格飛機公司依舊充滿信心,希望這種飛機能夠得到俄羅斯空軍的青睞。作為“米格-29”的升級版,“米格-35”戰斗機的核心特征之·就是Zhuk-AE型AESA雷達。在印度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競標中,“米格-35”戰斗機以及瑞典薩伯公司的“鷹獅”、波音公司的F/A=18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都失敗了,只留下了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斗機和歐洲戰斗機聯合體的“臺風”戰斗機。不過,Phazotron公司的首席設計師說雷達并沒有問題。

俄羅斯為競標制造了2架“米格-35”戰斗機,其中1架裝備了Zhuk-AE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樣機,配備了小型天線。據設計人員說,傳感器系統的工作仍在繼續,現在的產品標準雷達擁有1016個發射/接收模塊,大大超過原型樣機的680個。此項改進極大地提升了系統性能,使雷達的探測距離達到250千米,而印度要求的只有130千米。Zhuk-AE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不僅可以用于新型戰斗機,由于大小合適,可以裝入機械掃描的Zhuk系列雷達的天線罩內,因此可以用來升級正在服役的“米格-29”戰斗機。升級后不但可以增加探測距離,還可以提高系統可靠性。據說Zhuk-AE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無故障工作時間達到了600小時,并且有可能達到1000小時。

同時,Phazotron-NIIR公司還在為海軍型“卡-52K”直升機開發AESA雷達。要求海上型攻擊直升機也是俄羅斯國防部與法國政府簽訂的采購“西北風”兩棲攻擊艦的一個部分。根據6月份簽訂的合同,俄羅斯希望在2014年得到第1艘兩棲攻擊艦,在1年以后得到第2艘。合同還包括一個選項,許可俄羅斯在其國內另外建造2艘此型艦只。

俄羅斯打算在兩棲攻擊艦上部署1個由“卡-52K”攻擊直升機和“卡-29”運輸直升機組成的空軍聯隊。來自國防工業部門的消息說,“西北風”兩棲攻擊艦將載有16架直升機,而部隊方面希望每艘艦上有一個備份的空軍聯隊。“卡-29”運輸直升機一開始就是為海軍作戰行動設計的,而“卡-52”作戰直升機是為特種任務開發的,因此需要改裝才能為海軍所用。據俄羅斯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說,國防部還沒有最后敲定“卡-52K”作戰直升機的技術要求,但是該型直升機的開發已經開始,第1架樣機有望在2014年年底之前制造出來。

據AESA雷達的首席設計師說,海軍型的“卡-52”直升機要求探測距離遠,并且有能力使用Kh-31和Kh-35之類的反艦導彈。即使直升機使用陣列較少的雷達,經過頻率改變以后,也有望將探測距離提高到接近200千米。不過,雷達的設計也會遇到一些重大的挑戰。例如雷達的重量,現在的Zhuk-AE雷達產品重量為275千克,而直升機雷達重量不應該超過80千克。設計人員說,最近改進了發射/接收模塊,使陣列的寬度能夠從現在的170毫米減少到50毫米,陣列的尺寸有望減小到600×400毫米。Phazotron公司計劃在2012年將第一臺雷達樣機安裝到直升機上。

同時,Phazotron公司還在為現在的“卡-52”機型進行Arbalet機械掃描多功能雷達的試驗,第一批機械掃描雷達已經運抵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森尼耶夫(Arseniev),那里的工廠正在為俄羅斯空軍裝配第一批“卡-52”直升機產品。5月份,已經有4架“卡-52”直升機交付俄軍。

據俄羅斯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說,“卡-52”直升機也是俄羅斯部隊直到2020年的裝備改良計劃的一部分,公司的訂貨有望隨著部隊授予海軍型“卡-52”直升機訂單而增加。Phazotron公司的首席設計師說也將向俄羅斯海軍提供AESA雷達技術,并建議包括輕型巡洋艦在內的各種作戰艦只安裝這種雷達,以提高監視能力。(李洪興)

F-35C戰斗機進行射焰偏轉器試驗

本刊綜合報道

多國聯合開發的F-35聯合攻擊戰斗機由于成本飛漲、延遲交付和試驗進展慢得令人無法接受,招致了多方面的抨擊,有來自國際用戶的,有來自美國國會的,而最為公開的是來自當時的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的。蓋茨對總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出了警告,拒付了超過6億美元的費用,對負責F-35計劃的戴維·文萊特中將大為光火,同時命令F-35計劃這個五角大樓歷史上最大的單個航空計劃的一些開發和生產項目放慢速度。2011年過去幾個月以后,文萊特中將開始表現出謹慎的樂觀,因為在今年秋季開始進行飛行員訓練看來問題不大,海軍陸戰隊的F-35B短距起飛和垂直著陸戰斗機艦上試驗準備工作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F-35計劃的整體試驗進度在加快。

在新澤西州的麥奎爾-迪克斯-萊克赫斯特聯合基地進行驗證F-35C航母型戰斗機和射焰偏轉器之間的界面模型試驗的時候,國防部的高級編輯艾米·巴特勒(Amy Butler)獲準觀看了部分試驗。

在F-35C戰斗機進行航母試驗之前,進行F-35C戰斗機與射焰偏轉器協同使用的試驗只是必須進行的諸多驗證項目之一。據在萊克赫斯特負責飛機彈射起飛和回收裝備的人士說,1年之前他們對于這個界面的前途深感悲觀,但是迄今為止的試驗結果使他們覺得大有希望。初步的界面模型試驗結果讓有關專家對于F-35C戰斗機的海上操作性能很是放心。

到現在為止所進行的試驗都是驗證計算機模型,該模型提供F-35C戰斗機從艦上起飛時,射焰偏轉擋器必須承受的熱量。在航母上的射焰偏轉器由多塊鑲板組成,用來使飛機起飛時的尾焰產生物理轉向。當飛機準備起飛時,它將射焰偏轉擋板翻轉到飛機彈射器上,然后射焰偏轉擋板在飛機后面被液壓升高到一定角度。射焰偏轉器起到保護航母甲板防止過熱的作用并且使其它飛機能夠排列在正在起飛的飛機后面,這樣,多架飛機可以迅速起飛去執行監視和攻擊任務。

射焰偏轉擋器看似并不復雜,就是幾塊混凝土金屬板。可是實際上射焰偏轉器必須進行準確的工程設計和承受新型飛機發動機熱輻射的設計驗證,因為現代戰斗機的尾焰溫度可能高達1260℃甚至更高。

為了降低射焰偏轉擋板的溫度和允許更快的飛機連續起飛速度,射焰偏轉擋板還設計了冷卻水管。在試驗中,模擬了6架飛機連續起飛。最近的射焰偏轉器設計還考慮了支持波音公司的F/A1BE/F“超級大黃蜂”攻擊機在航母甲板上起飛。WAl8E/F“超級大黃蜂”攻擊機裝備2臺通用電氣公司的F414發動機,而F-35戰斗機裝備1臺普·惠發動機公司的F135發動機,因此二者的熱輻射特征是不同的。最近的試驗一方面是要探索本來只用于F-35C的冷卻水管式樣是否需要改變,另一方面是要確定這些射焰偏轉擋板是否適合于所述的2種機型。

CF-02飛機于2011年6月25日飛抵萊克赫斯特,進行了為期2個星期的射焰偏轉器試驗,然后返回了馬里蘭州的帕塔克森特河基地參加航母機群試驗。CF-02飛機在其垂直尾翼上安裝了麥克風來考察從航母上起飛時飛機周圍的聲學特性,以便為航母甲板人員新型護耳裝置設計提供數據。CF-02飛機在試驗中被拴系著,并沒有真正起飛和降落。飛機固定在離開射焰偏轉擋板距離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角度來模擬實際的起飛。試驗設計也包括了解甲板上通常出現的問題,例如飛機彈射器故障會給射焰偏轉器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在射焰偏轉器試驗過程中,1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試飛員掌握著發動機的功率水平和時間間隔。例如,有一個試驗周期包括10秒的標準功率、30秒的有限加力燃燒和60秒的怠速運轉。在試驗過程中,周圍環境溫度超過32℃,濕度極高,屬于航母甲板上的正常工作溫度。在有的地區,例如地中海,航母甲板上的溫度更可能達到49℃。

萊克赫斯特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能夠進行射焰偏轉器試驗的陸基裝備,這套射焰偏轉器試驗裝備自從“超級大黃蜂”攻擊機試驗以后就一直閑置。為了F-35戰斗機的試驗,進行了一年的準備,采購了6塊射焰偏轉擋板,增加了收集數據的儀器設備。每艘航母有3個帶6板射焰偏轉器的飛機彈射器,并且在遠離控制塔的地方有1個4板射焰偏轉臺。試驗裝備可以進行調整,用來收集6板射焰偏轉器和4板射焰偏轉臺的數據。

為了進行F-35戰斗機的射焰偏轉器的試驗,新安裝了一個容量達11萬升的水箱,用來冷卻射焰偏轉擋板。在海上,航母可以不斷地使海水流過射焰偏轉擋板來進行冷卻。F-35C戰斗機在2011年8月初進行彈射起飛試驗和攔阻降落試驗。試驗首先在萊克赫斯特進行,然后轉到帕塔克森特河基地,最后于8月底返回萊克赫斯特進行最后一輪試驗。最后試驗模擬彈射器系統故障,不能產生最佳數量的蒸汽使飛機起飛的情況。(李洪興)

“擴展的中程防空系統”完成首次飛行試驗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1月17日,在新墨西哥白沙導彈靶場,由美國、德國和意大利聯合出資研制的“擴展的中程防空系統”(MEADS)成功完成首次飛行測試。試驗演示驗證了該系統以“近垂直”方式發射攔截彈應對從后方來襲的模擬目標能力,以及攔截彈與MEADS系統輕型發射器和作戰管理器的協同能力。此次試驗未進行目標攔截,攔截彈在成功應對模擬威脅后,在任務最后階段執行了預定的自毀程序。

作為一項國際合作研發項目,MEADS旨在研制一種可防御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以及有人或無人飛機的機動防空系統。此次試驗是MEADS項目最近批準的“增量1”計劃的一部分。今年2月,MEADS項目的主要出資方美國提出了終止MEADS計劃的要求,但考慮到立即終止該計劃將需要向德、意兩國支付巨額的違約金,最終美國、德國、意大利三方代表經談判達成協議,制定了“增量1”的計劃,設置了今后兩年MEADS系統研發的階段性目標,以便在2014年“完美結束”MEADS計劃的研發。按照“增量1”計劃,MEADS除此次進行的發射飛行試驗外,還將在2012和2013年分別進行兩次攔截試驗。(李寶峰)

英國測試新型防暴激光致眩器

本刊綜合報道

這種SMU 100肩扛式激光致眩器由英國光電安防系統公司研制,最初用于反海盜,2011年夏季英國發生暴亂后,研制商開始研究用其控制人群。該激光致眩器可發射閃爍式激光束,光束截面直徑3米,可使500米以外的人員暫時失明,作用距離遠大于催淚瓦斯和“泰瑟”槍。在致眩器的照射下,人眼會產生類似于直視太陽后突然轉向別處的視覺效果。該設備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其他影響目前仍在測試中,其單價約為3.9萬美元。(李小磊)

“先進高超聲速武器”完成首飛試驗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1月17日,美陸軍空間與導彈防御司令部/陸軍戰略力量司令部進行了“先進高超聲速武器”(AHW)概念的首次飛行試驗,重點測試TAHW滑翔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導航/制導與控制,及其熱防護裝置的性能。美軍稱,試驗的主要目的是收集高超聲速助推滑翔技術的相關數據等。

試驗中,AHW滑翔飛行器由三級火箭助推系統從夏威夷美軍太平洋導彈靶場發射,按預定彈道飛行,最終以滑翔方式高超聲速撞擊3680千米夸賈林環礁美陸軍里根試驗場的預定區域。在AHW滑翔飛行器的各飛行階段,多種空間、空中、海上和地面平臺收集了試驗數據,這些數據將用于未來美國防部進行的高超聲速助推滑翔能力建模研究與開發。

AHW項目由美陸軍空間與導彈防御司令部/陸軍戰略力量司令部負責管理和實施。試驗中使用的火箭助推系統和滑翔飛行器由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制,熱防護系統則由美陸軍航空與導彈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研制。

美國防部正利用AHW演示驗證“常規快速全球打擊”(CPGS)所需的技術。AHW的設計目標是在35分鐘內、以10米的圓概率誤差,打擊6000千米外的目標。依照最初設想,AHW滑翔飛行器最大飛行高度100千米,在接近目標的過程中降至50千米,并進行末段機動,隨后投擲重400千克的末制導彈藥。

作為CPGS研究的一部分,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分別進行了“高超聲速技術飛行器-2a”(HTV-2a)和HTV-2b的助推滑翔飛行試驗,這兩次試驗獲得的結果在AHW飛行試驗任務的規劃中得到應用。(王三勇)

日本選定F-35為下一代主力戰斗機

本刊綜合報道

日本政府在12月20日舉行的安全保障會議和內閣會議上正式決定,引進正由美國主導、多國共同研發的F-35隱身戰斗機作為日本航空自衛隊下一代主力戰斗機(F-X)。購買4架F-35的費用將被列入2012年年度預算,并力爭從2016年度開始交付使用。這將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首次引進隱身戰機,日本旨在以此對抗中俄兩國正在研發的隱身戰斗機。F-35將作為已老舊的F-4戰斗機的后續機型,計劃采購42架。

除F-35外,F-X的候選機型還包括美國波音公司的F/A-18、歐洲四國共同研發的“臺風”戰斗機等。防衛省當日公布了對各評估項目的評審結果,F-35在各項指標中均獲最高分、以“壓倒性優勢”戰勝了競爭對手。防衛省及航空自衛隊就四項指標進行了評分,分別是:性能,費用,國內企業的生產、維修參與度和廠商的售后服務。

與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美海軍主力機型F/A-18以及參與北約對利比亞作戰的“臺風”戰機相比,F-35在性能一項中評價最高。F-35除擁有卓越的隱身性能外,還裝備了最先進的雷達以及可與盟軍戰機交換信息的數據鏈系統,且作戰半徑較大。不過,F-35在國內企業的生產、維修參與度一項中分數墊底,而承諾95%以上零部件可實現在日本許可生產的“臺風”戰機得分最高。F-35因擁有高性能而存在許多“技術暗箱”,技術公開難以實現。在費用一項中,F-35的單機購置費和燃料費用位列第二,但綜合費用得到最高分。原因是F-35采用了與航空白衛隊相同的空中加油方式,無須花費額外費用。三個候選機型在售后服務一項中不相上下,但F-35由于具有詳細鎖定故障部位的功能略勝一籌。

美國政府已將多用途的F-35作為新一代戰機大量訂購,并為降低成本極力游說日本一同采購。日方的此次決定也必將使美軍和日本自衛隊的一體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美軍采購F-35的費用為每架約6500萬美元,而對于未參與共同研發的日本可能會以較高的價格出售,預計每架將達到約80億日元(1.028億美元)。計劃裝備42架F-35的總費用將達到1.6萬億日元(205.6億美元)。(姜廷昀)

美陸軍組建首個網電旅

美國陸軍網站2011年12月13日報道

在美國國家安全局、國防部和美國網電司令部等的緊急提議和幫助下,美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INSCOM)12月1日舉行授旗儀式,正式組建第一個計算機網絡作戰旅——第780軍事情報旅,以協助美國網電司令部和陸軍網電司令部執行先發制人的網電防御任務。美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司令稱,組建該部隊的目的是確保美國在網電空間的行動自由。

第780軍事情報旅是一個全新組建的旅,指揮官為喬納森·E·斯威特上校。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10月美陸軍組建的米德堡分遣隊,該分遣隊隨后逐步發展、擴編為美陸軍網絡戰營(含營部連)。2010年12月,美陸軍批準組建陸軍網電旅,并將其番號指定為第780軍事情報旅,要求從2011年10月1日開始執行任務。

第780軍事情報旅由第781宰事情報營(含營部和營部連,位于馬里蘭州米德堡,該地也是美國國家安全局所在地)和第782軍事情報營(位于喬治亞州戈登堡)組成,主要任務包括:信號情報、計算機網絡戰以及在接到上級命令后,實施進攻性網電作戰,同時阻遏敵方的網電行動。(王三勇)

印度RUStom-1無人機成功進行試飛

本刊綜合報道

該無人機是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局自行設計開發研制的中空長航時無人機。2011年11月11日,該無人機在701米高空成功巡航25分鐘,速度為185千米/小時。該無人機重量為661千克,可執行偵察與監視、目標捕獲、目標識別、通信中繼、作戰毀傷評估和信號情報等任務。預計開發完成后,其最快速度可達278千米/小時,高度達6706米,續航時間為12-15小時,工作范圍250千米。(孫毅)

以色列計劃用波音747發射衛星

本刊綜合報道

以色列計劃在印度洋上的國際空域,從經過改裝的波音747客機上發射以色列制造的“沙維特”(Shavit)2型火箭,以滿足發射重量更大的軍用間諜衛星的需要。以色列要以其國產火箭來支持其最為敏感的國家安全衛星的部署能力,可能不會選擇以色列周圍地區進行發射。

機載衛星發射方法對以色列的國防部門和空間技術部門頗具吸引力。經過特殊改裝的波音747客機搭載著“沙維特”2型火箭飛至印度洋上,從12000米的高空發射。以色列的機載發射方法與美國的不同。美國的“神馬座”(Pegasus)從L-1011噴氣式運載飛機上投出以后,自行機動進入發射軌道。而以色列的想法是,由波音飛機將無翼的“沙維特”2型火箭投入指定的飛行軌道。以色列空軍計劃運載飛機將像特技飛行一樣,傾斜到垂直角度,將空間運載火箭投入要求的軌道。以色列的一位空間發射專家說,從技術的層面來說,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但是飛機在發射時不會輕松。

支持這種發射方法的人士承認,無論技術方面,操作方面還是外交方面,前面都有無數的障礙。其中,找到一個國家能夠允許搭載了1枚31噸重的固體燃料火箭的客機緊急著陸就是一個相當棘手的難題。這種方法還需要戰斗機護航,還要有加油機和支援飛機保證安全和跟蹤火箭。護航團隊不但會提出苛刻的預算要求和后勤要求,還要冒著受到攻擊的風險。

盡管如此,支持這種發射方法的人士還是堅持認為,從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南面的傳統的發射場發射必須開發全新的火箭,而機載發射方法可以避免這方面的風險和消耗。此外,一架以色列擁有的運載飛機構成了有主權的領地,不需要根據導彈技術控制組織的規定,簽訂政府間的協定。如果從其他國家的領土上發射的話,則需要這種協定。以色列的另一位航天界人士說,如果在以色列國內用一種全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衛星的話,不但花的錢要更多,而且火箭的第二級可能會墜落到突尼斯。

費希爾研究院航天研究中心主任說,機載發射雖然不容易,但是可能是最佳選擇。機載發射不但能夠支持以色列的衛星發射能力,而且對于衛星軌道的最終傾角沒有限制,使“沙維特”2型火箭的發射能力比地面發射差不多提高了1倍。

以色列發射衛星時,為了避免飛越中東地區的敵對國家領空,總是朝西往地中海方向發射,發射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朝西發射由于不能得到地球自轉提供的附加推力,據說會造成高達40%的性能損失。以色列空軍要求下一代間諜衛星的重量達到700千克,差不多是現在的“地平線”(Ofeq)系列衛星的2倍,因此以色列必須充分利用其發射能力。

以色列空軍和航天部隊司令證實了以色列計劃于2020年以后開始發射更大的衛星。他說他知道機載發射和其他正在考慮的發射方法,并警告說不能過分野心勃勃。他還說,空軍連1架波音747飛機都沒有,整個計劃超出了以色列空軍的能力范圍,必須作為一個國家級計劃來執行。

據說,以色列外交部和航空部門的代表以及法律方面的專家正在撰寫關于機載發射概念的非正式簡報。與此同時,以色列國防部研究與開發局正在向以色列航空和航天工業公司(IAI)和拉斐爾公司征求建議,希望他們進行機載發射的可行性研究。

以色列航空和航天工業公司是“沙維特”2型三級火箭的總承包商和以色列軍用間諜衛星的唯一制造商,沒有就機載發射和其他未來發射方法選項發表評論。拉斐爾公司的航天推進部負責制造“沙維特”2型火箭的第三級并且已經成為小型肼推進器的領先部門,公司總裁說目前還在等著以色列空軍和國防部的具體投資項目。

當美國國務院的一位高級官員被問及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是否反對以色列執行其空運火箭在印度洋上空發射衛星的國家計劃時說,不會反對,只是以色列必須通告各有關當局。他說,只要火箭是從以色列的飛機上發射,火箭歸以色列所有并且在做出必要的聲明以后在國際空域發射,就沒有理由反對。他還說,可能要發射的時候,以色列必須指叫安全區域和時間以及前2級火箭可能墜落的地方。考慮到最后可能出現故障,也可能出現不利的天氣,對航海和航空部門發出的通告可能要跨越若干天的時間段。

除了選擇機載發射以外,其他能夠支持以色列發射更重的衛星的能力的建議包括開發比“沙維特”2型火箭大得多的新型火箭以及采用“沙維特”2型火箭在國際水域進行海上發射。還可采用“沙維特”2型火箭從外國基地發射,例如從巴西的阿爾坎塔拉(Alcantara)發射中心,在庫魯(Kourou)的法屬圭亞那航天中心,或者甚至從意大利在肯尼亞的圣馬科發射平臺(San Marco Platform)發射。(李洪興)

美軍推行無人機的陸基感測和規避方法

本刊綜合報道

美國部隊將在未來數年內從阿富汗撤出,隨之而來的是數以百計的無人機和數以千計的機組人員從作戰區域返回,并面臨著在國內空域如何訓練的問題。美國陸軍所面臨的問題尤為嚴重。返回國內后,無人機系統必須由美國各地的現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使用,從而面臨空域受限或者無權進入軍事的空中禁區的尷尬處境。由于要放松無人機進入民用空域的限制,聯邦航空局遭遇到巨大的壓力,因此五角大樓得到更多的訓練空域的計劃進展緩慢,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各種能夠模仿人眼從而滿足聯邦航空局的“看到并規避”要求的機載探測、感知和規避系統正在開發之中,不過普遍認為這些系統都屬長期的解決辦法,而且也不適用于較小的無人機。因此,一種更加實際,短期就能見效的方法得以開發出來,這種方法使用陸基雷達,并適用于幾乎所有種類的無人機。

美國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在RQ-7“影子”無人機上進行了一次機載感測和規避系統的飛行試驗。RQ-7“影子”無人機是一種重量為210千克,翼展為6.2米的戰術無人機。小型機載感測和規避系統重量為3.4千克,由3臺安裝在無人機前端的光電攝像機和電子裝置構成,能夠探測和跟蹤進入其視場的飛機,顯示碰撞的可能性并且提出進行避讓操作的建議。這個系統是防務研究協會(DRA)開發的,資金由空軍研究實驗室提供。

美國陸軍現在的重點是開發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由于MQ-IC“灰鷹”無人機夜間飛行碰到了問題,就開發了一種非常特別的解決辦法。聯邦航空局批準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在其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El Mirage進行無人機夜間訓練飛行,其間使用陸基雷達提供感測和規避。2011年5月份進行了第一次夜間飛行。陸軍在2010年年底披露了加速采購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產品的計劃,打算將陸基雷達感測和規避系統推廣到全美國的其他無人機基地。

在El Mirage進行的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概念驗證使用了在El Mirage的雷達和在聯邦航空局另外2個機場的雷達,從而分別以各機場為中心形成3個套在一起的圓柱形空域:一個直徑38.5千米的監視空域,一個直徑24.1千米的圓柱形威脅空域和一個直徑9.3千米的圓柱形活動空域。如果有飛機進入監視空域的話,系統就會對其進行跟蹤以確定所造成的威脅;如果該飛機穿過威脅空域的話,無人機地面控制站的空域顯示就會由綠色變成紅色,并且“灰鷹”無人機操作人員就必須立即讓無人機著陸或者使其返回限制空域。假如威脅飛機以460千米的時速接近ElMirage的話,地面的無人機操作人員就有大概3分鐘的反應時間。

在起始階段,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采用所謂的“無沖突空域”,也就是有飛機進入威脅空域的話,要求無人機回到“安全狀態”,即返回地面或待在限制空域。下一步將允許無人機在威脅飛機通過威脅空域的時候,保持在活動空域中的安全空域而不必著陸。下一階段將去除威脅空域,允許無人機在空中機動而不必返回限制空域,相對于威脅飛機保持安全操作,從而大大地擴展操作空域。當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與機載感測和規避系統相結合以后,無人機就有了自動防撞能力,從而自由地進入空域。

美國空軍和海軍陸戰隊所走的道路也和陸軍類似。空軍在其作為主要的“全球鷹”無人機基地的加利福尼亞州比爾空軍基地進行了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概念論證試驗??哲姶蛩阍谕ㄓ迷庸镜募永D醽喼莞窭妆扔忍?Grey Butte)“捕食者”無人機/“死神”無人機訓練基地進行“動力保護區”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概念論證,然后在作為“捕食者”無人機基地的新墨西哥州坎農空軍基地進行操作論證。海軍陸戰隊也打算在其作為“影子”無人機基地的北卡羅來納州切里岬航空港安裝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

美國飛機工業有限公司正在將兩種技術方法結合在一起,利用其獨立研發基金,將來自空軍研究實驗室的小型機載感測和規避系統和陸軍的陸基系統結合起來。美國飛機工業有限公司負責無人機項目的副總裁史蒂夫·里德(steve Reid)說,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確定了無人機在受控的空域飛行的管理程序,安裝了防務研究協會的小型機載感測和規避系統的“影子”無人機的飛行試驗也取得了相當好的結果。3臺安裝在無人機前端的光電攝像機采用極化(polarization)技術提高了飛機探測能力。小型機載感測和規避系統尚處在初始階段,現在正在開發各種算法來解決飛機的識別以及判別是否正在靠近等問題。美國飛機工業有限公司一方面在繼續開發機載感測和規避系統,另一方面在整合“影子”無人機和陸基感測和規避系統。按里德的說法,將雷達整合成為“影子”無人機的一個部分之后,國民警衛隊有可能就在其后院進行無人機訓練,然后經聯邦航空局認可將無人機系統投入國土安全任務。(李洪興)

美空軍接收新型信號情報系統

本刊綜合報道

作為“高級偵察員”(Senior Scout)項目的一部分,洛·馬公司近日向美空軍交付了專門為C-130J運輸機研制的機載信號情報系統。“高級偵察員”是一種集裝箱方艙式“情報、監視與偵察”(ISR)套件,采用滾裝方式裝卸,可快速配置在標準型C-130飛機上,供其執行戰術信號情報和偵察任務,以探測、定位敵方的通信信號,并將相關信息和通話內容等報告給空中和地面部隊指揮官。

除系統升級外,新型“高級偵察員”還進行了結構改裝,以與最新型C-130J運輸機兼容。為便于維護,該系統的接口有所改進,方艙也采用了多項最新技術。根據計劃,美空軍將以該方艙為標準,在未來兩年內對另外3個方艙進行升級,以使所有“高級偵察員”系統與C-130J運輸機兼容。(王三勇、于洋)

俄軍披露戰略導彈部隊現代化計劃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1年12月20日報道

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其戰略導彈部隊現代化計劃以及2026年前的洲際彈道導彈延壽與替代項目。

俄戰略導彈部隊司令卡拉卡耶夫2011年12月16日稱,RS-18(北約稱SS-19“短劍”)洲際彈道導彈將服役至2017年、RS-24M“白楊”(北約稱SS-25“鐮刀”)洲際彈道導彈將服役至2019年、RS-20(北約稱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的服役時間不會超過2026年。

現役RS-12M“白楊-M”(北約稱SS-27“鐮刀B”)以及最近開始服役的RS-24/SS-X-29“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未來還將服役至少20年。這兩種導彈配備導彈防御突防系統,截至2011年底兩者的部署數量已達86枚,約占俄戰略導彈部隊現役洲際彈道導彈總數的25%。

卡拉卡耶夫還稱,俄已著手研發一種100噸級的液體燃料井式發射“重型”洲際彈道導彈。俄導彈制造商稱,這種新型遠程彈道導彈的“投射重量”為5~9噸,長度超過35米。卡拉卡耶夫稱,俄羅斯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或許無法突破導彈防御系統,而這種新型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將具備“突破未來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的能力”,其攜帶的彈頭數量是現役同級別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的8倍,未來將取代老式“撒旦”導彈。卡拉卡耶夫還稱,如果美國不放棄非核彈頭戰略導彈的部署計劃,俄羅斯也將研制同類武器。

卡拉卡耶夫稱,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2012年將進行11次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次數幾乎是2011年的兩倍),并將裝備“第4代”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韓笑)

美國陸軍進行“無人機-載人機”能力整合

本刊綜合報道

下一代的無人機所采用的系統可能與今天的系統差別不大,但是卻采用全新的通信方式,從而使其能夠完成的任務超出了其個體的能力范圍。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期間,無人機系統的使用得以增加,一旦戰爭結束,用于開發新無人機系統的資金會越來越少,美國陸軍正在尋求新的途徑,更好地利用現有的裝備。

2011年9月中旬,美國陸軍將在猶他州的達格韋試驗場進行第一次“無人機-載人機整合能力”(MUSIC)演習。演習中將演示無人機、載人機和地面終端共享視頻信息的能力,徒步士兵控制無人機有效載荷的能力,一名操作人員指揮多種無人機的能力。

當MUSIC演習演示陸軍載人機-無人機協同工作體系的進展的時候,另外一種整合無人機能力的方法準備在阿富汗進行評估?!安煌瑐刹鞕C組”(HART)通過對地面站進行少許改裝就可以從向多種無人機發出請求、得到數據流并將其存貯和分發。

MUSIC演習標志著在今后2年里,美國陸軍的無人機機群將會有多項改進,包括采用通用地面控制站和雙向遙控視頻終端。陸軍正在以通用地面控制站替換目前使用的RQ-7“影子”無人機和“灰鷹”無人機的單系統地面控制站,將使一名操作人員能夠同時控制這2種無人機。雙向遙控視頻終端是由單系統遙控視頻終端發展而來,單系統遙控視頻終端可以從無人機接收視頻信息并使徒步士兵能夠利用膝上型電腦終端直接控制無人機上的傳感器載荷,而雙向鏈路還允許士兵向無人機操作人員發送文本信息,并通過地面控制站直接控制無人機的飛行路線。

MUSIC演習涉及的無人機包括“影子”戰術無人機、“灰鷹”中空無人機、MQ-5“獵人”無人機以及RQ-11“大烏鴉”無人機和“美洲獅AE”小型無人機。所有這些無人機都裝備了光電/紅外視頻傳感器系統。參加演習的載人機是波音公司的AH-64D Block II直升機和OH58D“基奧瓦勇士”直升機,二者均裝備了用來接收無人機視頻信息的II級載人機一無人機協同工作設備。演習期間,1架OH-58D直升機將發射火箭來顯示載人機一無人機協同工作能夠用于目標攻擊。陸軍曾指望演習中用裝備III級或IV級載人機-無人機協同工作設備的“阿帕奇”Block III直升機來控制無人機及其有效載荷,但第1架“阿帕奇”Block III直升機產品到2011年10月才下線。

MUSIC目的之一是證明飛機、地面控制站和士兵能夠相互聯絡并分享同一信息。雖然“影子”、“灰鷹”和“獵人”無人機使用的是Ku波段戰術通用數據鏈,而較小的“大烏鴉”和“美洲獅”無人機使用的是L波段數字數據鏈,但是給較大的無人機裝備戰術通用數據鏈和DDI數字數據鏈無線電通信裝置就可以使它們向庇護所中的通用地面控制站和用于“大烏鴉”和“美洲獅”無人機的膝上電腦迷你型通用地面控制站發送視頻信息。

雙向遙控視頻終端將同時使用戰術通用數據鏈和數字數據鏈來控制無人機上的傳感器。1架“灰鷹”無人機將裝備成“三足鼎立”配置的3個光電/紅外傳感器,包括1個裝在機頭下的主要的雷聲公司通用傳感器和2個分別裝在機翼下的雷聲公司的DAS-2光電/紅外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由3個不同的地面用戶分別獨立控制,1個由通用地面控制站的用戶通過戰術通用數據鏈控制,另外2個由2個迷你型通用地面控制站的用戶通過數字數據鏈控制。3個傳感器分別提供獨立的視場。

MUSIC的另外一個主要目的是論證陸軍最近反復推出的協同圖解,這是一個使“影子”、“灰鷹”和“獵人”無人機能夠由同一個地面站控制的軟件標準,是從北約關于無人機協同能力的第4586號標準化協定拓展而來。MUSIC標志著3個無人機系統第一次采用同一個稱為“2.0版協同能力標準”(IOP v2.0)的標準。

第4586號標準化協定定義了1個核心控制模塊、1個數據鏈接口和1個飛行器專用模塊。飛行器專用模塊提供了具體到每種無人機的專用通信協議,用于控制系統和飛行器之間的數據鏈信息轉換。陸軍的協同能力標準開發了利用專門信息使不同無人機的控制標準化的能力。

現在的MUSIC采用2.0版協同能力標準,同時正在開發3.0版協同能力標準。美國陸軍計劃在2015年下半年進行第1次MUSIC演習,驗證3.0版協同能力標準。據說,現在有了用于所有無人機平臺的通用軟件,而出自于共用數據鏈系統(CDL Systems)的通用軟件是通用地面控制站的核心,每一個平臺都有一個為此核心所嵌入的系統版本(systemrelease)。通用地面控制站目前正在納入“影子”無人機,并將在2014年初納入“灰鷹”無人機。

在達格韋的MUSIC演習期間,一個普通的通用地面控制站控制人員將依次控制“影子”無人機、“灰鷹”無人機和“獵人”無人機。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因為陸軍要求無人機操怍員通用于所有的3種系統。通用地面控制站和2.0版協同能力標準使陸軍向訓練通用于各種無人機的操作人員的目標朝前邁進了一步。首先操作人員進行“影子”無人機訓練,然后進行“灰鷹”無人機和“獵人”無人機的“增量”訓練,從而培養具有專業水準的通用操作人員。

2011年底,在阿富汗開發的HART系統標志著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技術驗證計劃向陸軍轉移。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開發的HART系統采用在地面站的便攜式圖像開發超級計算機按收、登錄、存貯和散發來自各種無人機的實時視頻信息,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利用已有的無人機、數據鏈和操作概念,將數據轉變為信息。一個士兵通過其便攜式裝置向地面站發送視頻信息請求以后,地面站HART系統計算機自動尋找儲存的或者實時的圖像信息,將其回送給用戶。如果不能夠即時提供數據的話,系統就會向無人機重新發送收集圖像信息的任務,同時地面控制站操作人員會設置系統對于無人機或者其有效載荷的控制等級。

HART系統已經用“大烏鴉”、“獵人”、“影子”和其他類型的無人機進行了演示,有一個數據轉換驅動器,因此適用于不同類型的無人機。系統現在能夠從2種不同的無人機得到視頻數據流,并將其結合在一起來提供3-D圖像,而且目前正在擴展來自合成孔徑雷達的數據和信號情報數據,并加以精煉來提供具有火控質量的目標定位數據。(李洪興)

臺灣兩架E-2T預警機完成升級

美國《空軍技術》2011年12月19日報道

2011年12月18日,臺灣2架E-2T“鷹眼”預警機經美國升級成E-2K標準后交回臺灣,并將在臺灣空軍基地進行系列飛行試驗。這2架E-2T于1995年從美國采購,根據2008年一項價值65億美元的美對臺軍售案,臺灣于2010年6月將這2架E-2T轉交美國進行升級。

該機的改裝工作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負責,內容包括換裝8葉螺旋槳、升級雷達與監視系統、改進軟件和航電系統等。同時,裝備了由雷聲公司研制的改進型任務計算機(MCU),配裝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先進控制指示器組件”(ACIS),加裝了“協同作戰能力”(CEC)系統、衛星通信以及新型導航與飛控系統等。經過升級,該機成為一種全天候預警平臺,進一步縮短了對空中威脅的預警時間。

此前,臺灣共采購了4架E-2T和2架E-2K。根據合同要求,臺灣已于11月將另2架E-2T運往美國升級。(柴水萍)

意大利開發網絡化系統

美國《航空周刊》2011年10月19日報道

意大利ELT電子設備公司已開發出一種專用指揮控制系統——“洛基”(Lok)ELT/950“網絡化系統管理器”(NSM)。該系統可增強網絡中心環境下的電子戰能力,同時可抵御網絡攻擊。它可以協調、運用被動與主動型網絡化傳感器,并連續地檢查網絡安全。如果確定來襲威脅,該系統將自動暫停電子戰網絡中可疑單元的操作,直至操作人員進行干預。

“洛基”ELT/950分布在整個網絡的各個節點和平臺上,系統中的一些單元可以潛伏備用。當某一電子戰系統的主要部件由于各種原因(如該部件危及系統安全或被系統隔離)無法工作時,這些單元將被激活。該系統的目標是提供一種穩健的電子戰管理基礎設施,確保電子戰系統在各種攻擊(包括網電攻擊)下生存。如果某個“洛基”指揮控制單元失效,它將自動與系統斷開聯接并被替換。

“洛基”ELT/950主要針對軍事應用,尤其為地面作戰研制。目前,ELT電子設備公司正與意大利的安全部門以及意大利陸軍討論進行該系統的演示驗證。意大利陸軍當前正在實施名為“力量網絡使能能力”(Forza Nec)的網絡中心現代化計劃,而ELT電子設備公司主要負責其中電子戰單元的設計。該電子戰單元包括一個配備數據融合中心的戰術指揮控制系統,因此“洛基”ELT/950很有可能成為“力量網絡使能能力”計劃的一部分。

“洛基”ELT/950由處理器和實時軟件組成,重量輕,便于安裝在各種不同平臺上,其作戰概念基于“觀察、定向、決策和行動”(OODA)環。它以自動化方式工作,通過觀察敵方的決策循環,對敵方的行動迅速作出預測,進而采取相應對抗措施。在觀察階段,“洛基”ELT/950對被動傳感器(如電子支援測量裝置、激光與導彈告警系統、通信與情報系統、光電子系統等)和主動傳感器(如遂行分布式電子監視任務的雷達或激光器)獲得的數據進行自動融合,對電子戰單元進行分布式管理,并就如何在空間和射頻域內最好地部署電子支援測量和雷達資源,向指揮控制系統操作員提出建議,從而減少干擾并提高截獲概率。在定向階段,“洛基”ELT/950利用所有傳感器,通過多種方式建立態勢圖,確定某一區域內的敵方平臺,對它們進行身份識別和定位,并明確它們的功能。在決策階段,“洛基”ELT/950將針對識別出的威脅,選擇最合適的分布式對抗方案。在行動階段,“洛基”ELT/950將協同不同的平臺,實施復雜的分布式電子戰。

在網電防御方面,“洛基”ELT/950可識別出網絡化平臺中的可疑行為。一旦探測到入侵行為,它將利用各種算法核實可疑平臺的身份,必要時斷開其網絡聯接并向電子戰管理系統告警?!奥寤盓LT/950可通過監視數據流的完整性、流量和其他指標,發現存在安全風險的平臺。當某個網絡出現安全風險時,該系統可提供一個安全層。當網絡被攻破時,該系統能識別、隔離威脅,并進行網絡重構,使其繞開被隔離的各節點繼續運行。

“洛基”ELT/950還能對網電進攻行動進行管理,運用不同的電子效應器并實施惡意攻擊。ELT電子設備公司未透露這種能力的細節。但據稱其概念類似于美國的“蘇特”(Suter)系統,后者設計用于滲透并攻擊敵方通信系統和雷達。

目前,ELT電子設備公司正利用一個無線電子戰網絡及其中的實時分布式模擬器,對“洛基”ELT/950進行測試。通過測試,該公司將最終確定“洛基”ELT/950的人機界面設計。(李加祥)

美軍開展“主動身份驗證”技術先期研究

美國《國防雜志》報道

由于意識到網電空間風險巨大,許多計算機用戶常常設置很長或復雜難記的口令,導致自身經常由于忘記口令而無法進入系統的尷尬情況。為了記住口令,部分用戶將其記在即時貼上,導致口令被他人發現。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啟動了“主動身份驗證”(Active Authentication)項目,開發能讓計算機自行鑒別計算機用戶是否為授權用戶的技術。

“主動身份驗證”項目的目標是借助生物識別軟件自主判定能否準許某人進入計算機系統,使授權用戶不再需要記憶復雜的口令。DARPA稱,該項目將改變用戶登錄計算機系統的模式,“過去是用戶設定登錄口令并自己保守這一秘密,而現在是由計算機根據某人的特征確認其是否為授權用戶”。DARPA希望計算機能主動適應用戶,而不是要求用戶去適應計算機。

“主動身份驗證”項目主任對此比喻稱,“你可以拿我的鑰匙進入我家,但我家的狗能根據你的長相、氣味或者行為,判斷你并不是我”。“主動身份驗證”項目就是要研究那些屬于用戶的各種獨特屬性,用于身份識別以確保計算機安全。當前開展的相關研究包括利用指紋識別,但DARPA官員認為這一方案在部署所需傳感器方面面臨挑戰。DARPA當前傾向于基于軟件的解決方案,如鼠標跟蹤和身份取證等,后者將根據用戶特殊的指令語言進行用戶識別。(王東梅、王三勇)

俄戰略火箭兵將裝備第四代指揮控制系統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2月16日,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SMF)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表示,俄戰略導彈部隊將裝備第四代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這種先進的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將從2012年開始部署到指揮所、固定發射場和公路機動導彈系統上。該系統被設計用于確保對新一代核武器的有效控制,目前正準備裝備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下屬的1個集團軍和2個師。

新一代指控系統大量采用俄羅斯新型國產元器件,所有設備都配備三重冗余的數據通信系統,并且具備精確的自我診斷功能,可快速可靠地進行系統維護。除具備傳達命令、接受匯報、監控導彈狀況等基本功能外,系統還具有以下特點:①抗干擾能力更強。新一代系統廣泛汲取最新的通信技術發展成果,每一條通信線路都擁有三重冗余,包括衛星、無線電和專用的有線連接,能夠保證指揮控制系統在大規模核打擊下繼續運轉,從而增強戰略火箭兵在極端戰場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實戰能力。②指令直通發射單元。在中間指控環節遭受破壞時,系統能夠將指令由最高指揮機構直接傳達至發射裝置。③自動重新定位目標。新一代系統能夠按照指揮中心的授權指令,自動重新制定飛行方案并向導彈輸入作戰參數,整個過程中無需人員操作,從而縮短了導彈更換打擊目標所需的反應時間。

在新START條約的背景下,俄羅斯正逐步將老化的戰略核力量退出現役,彈頭和發射裝置數量也隨之降低。因此,確保對有限的戰略核力量的可靠控制變得尤為重要。俄戰略導彈部隊第四代指揮控制系統的列裝,將提升俄羅斯核力量的整體戰備能力,并與新型陸基戰略核武器的發展步伐相協調。(胡曦文)

俄規劃“格羅納斯”系統未來發展

美國GPS世界網站報道

2011年12月27日,俄羅斯中央機械制造研究所委員會在莫斯科郊外的科羅廖夫召開常務委員會,研討“格羅納斯”系統的6種升級方案,評審系統2025年前戰術與技術發展需求草案,并公布“格羅納斯-K2”衛星的建設現狀以及飛行試驗的時間安排等。

“格羅納斯”星座升級的幾種主要方案包括:一是在現有基礎上增加3個軌道面,每個軌道面布置2顆衛星,從而將“格羅納斯”系統拓展為6個軌道面、30顆衛星的架構;二是在現有每個軌道面上都增加l顆衛星,但這將導致許多問題;三是為每顆工作衛星增加1顆備份衛星,但該方案被否決。目前看,第一種方案最佳,俄羅斯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對細節問題進行研究,但“格羅納斯”系統采用的頻分多址(FDMA)是否支持30顆衛星運行還不明朗。6個軌道面的運行方案目前仍處于概念階段,尚需進一步研究。

此外,還介紹了俄羅斯“差分修正與監視”(SDCM)系統的發展情況。SDCM是一種星基增強系統,采用遍布全球的地面監控站網和“多功能空間中繼系統”Luch通信衛星,傳輸修正數據和完好性數據。首顆衛星Luch-5A已于2011年12月11日發射升空。鑒于本國站點可實現對北半球的覆蓋,俄羅斯目前正與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尼加拉瓜等國協商,在這些國家建設地面站,實現對南半球的覆蓋。如果這些站點無法建成,俄羅斯將在其南極研究基地進行布站。(慈元卓)

美海軍命名首批“機動登陸平臺”艦

本刊綜合報道

美海軍部長宣布首批3艘“機動登陸平臺”(MLP)艦將被分別命名為“蒙特福特角”號、“約翰·格雷”號和“路易斯B·普勒”號。這3艘MLP艦將由通用動力公司國家鋼鐵造船廠建造。

MLP是一種機動靈活的海上平臺,主要執行大規模物流運輸任務,如將軍用車輛和相關裝備從海上運送至岸上等。其核心能力包括:擁有車輛集結待命區、舷側斜披、大型錨具防撞墊,以及多達3條的氣墊登陸艇通道等。MLP將大幅緩解美軍對海外港口的依賴,可在缺少港口的情況下,為岸上的海軍陸戰隊員等提供保障。(宋磊)

俄羅斯11356型護衛艦將于2014年服役

本刊綜合報道

11356型護衛艦用于遠洋和近海區域打擊水面艦艇和潛艇,以及獨立或加入編隊進行空中襲擊的火力反擊。該型艦裝備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火炮和魚雷等武器。俄羅斯計劃共建造3艘該型艦,首艦名為“格里戈洛維奇海軍上將”號。2號艦“亞森海軍上將”號于2011年12月8日開工建造。(孟光)

ONR使用新技術將使艦載系統得到信息無縫共享

隨著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作戰人員對網絡信息及相關應用的依賴性日益增強,12月14日,在達爾格倫進行的試驗中,美海軍研究辦公室(ONR)演示了其新近開發出的一種信息技術工具,這種信息技術工具可提高艦隊的作戰能力。

目前,該信息技術工具已制造出原型樣機,正在實驗室(該實驗室能夠模擬艦載作戰系統和網絡環境)接受測試。這種信息技術工具的核心是一套被稱作“通用門”的系統,該系統能夠在艦載作戰系統網絡與指揮控制網絡之間安全、快速地傳輸數據。作戰系統網絡包括艦上裝備的各種武器裝備和傳感器設備等,指揮控制網絡則與艦外作戰系統相連接,可輸入外部傳感器數據和信息來幫助船員執行任務。

ONR項目負責人表示,ONR在研制一套獨立的“通用門”系統,這樣所有的數據便能夠從該“通用門”通過,從而能夠在這兩套網絡之間增強所傳輸的數據和信息的品質、靈活性及透明度。本次技術試驗從12月5日開始,依照安全性和高性能的標準來演示數據的網絡間往復傳輸能力。演示期間發現的任何問題和漏洞都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得到修復。預計該項技術將在2013年引入艦隊。(宋磊)

雷聲公司為無人機提供對抗防護裝置

正參與美陸軍“通用紅外干擾”(CIRCM)系統競標的雷聲公司宣布,其競標方案除可保護作戰直升機外,還具備保護無人機免遭紅外制導空空導彈襲擊的能力。

雷聲公司研制的CIRCM系統轉塔重量僅6.8千克,可安裝在“捕食者”或“全球鷹”等多種大中型軍用無人機上。目前,包括雷聲、諾斯羅普·格魯曼、ITT、BAE系統公司在內的各競標商都在積極研發用于保護運輸機和作戰直升機的紅外對抗系統。雷聲公司認為,大中型無人機比較脆弱,易受導彈攻擊,因此無人機防護必將成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

美軍目前為作戰直升機配備的“定向紅外干擾系統”(DIRCM)通常使用低功率激光器干擾來襲導彈,使其偏離攻擊方向。這種裝備較笨重,且可靠性不高。正在開發的CIRCM將能保護更多機型免遭導彈襲擊。陸軍預計2012年初公布CIRCM項目的競標結果。(李小磊)

俄羅斯升級遠程航空兵機群

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2011年12月26日報道

俄羅斯國防部新聞部門稱,將在2012年完成遠程航空兵機群圖-22M3、圖-160和圖-95MS的第一階段升級工作。在該階段,需要為遠程航空兵機群更換陳舊設備,安裝現代無線電導航設備以及武器控制系統。

目前,正在進行“遠程航空兵未來航空綜合體”(PAK DA)的研制工作,該機將用于替代俄現役遠程航空兵機群。PAK DA將應用航空工業、發動機制造業以及數字和納米工藝領域的所有最新研究成果。PAK DA將以復合材料為基礎制造,從而使飛機的有效反射面積達到最小。

根據新的組織編制結構,俄遠程航空兵將由兩個一級航空基地組成,其下直接隸屬有航空編隊和部隊,航空衛戍處以及其他保障部隊。

俄遠程航空兵是俄核遏制力量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2011年,遠程航空兵參加了“戰斗友誼2011”聯合演習(實彈射擊)、“聯盟盾牌-2011”聯合戰役演習、“中央-2011”戰略演習?!皥D-160”和“圖-95MS”飛機機組在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和黑海沿岸水域上空完成了50多次空中巡邏。(王秀麗)

日本宣布放寬武器出口禁令

本刊綜合報道

2011年12月27日,日本宣布放寬已實施數十年的武器出口禁令。此舉將允許日本企業同國外公司合作,共同研發武器裝備。出口禁令的放寬使日本企業能夠參與跨國武器開發項目,刺激日本武器裝備產業的發展,并減少國防開支。這是數十年來,日本首次在武器出口方面的解禁。

日本自1967年開始施行武器出口禁令。日本外務大臣玄葉光一郎表示,“在新的武器出口框架下,日本將為全球和平重建任務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也將更多參與國際和平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諸如有效打擊恐怖主義和海盜等?!?/p>

新的武器出口框架將允許日本參與更多歐美國家共同研制的武器裝備項目。另外,據日本稱,“基于和平和人道主義目的,日本將向參與如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國家出口更多的武器裝備”。日本還允許出口部分防御裝備,如頭盔、防彈衣等,但僅限于日本自衛隊部署的國家。(史文強)

美軍開發識別軍用網絡內部威脅的新技術

本刊綜合報道

該項目名為“運用圖形分析和認知主動發現內部威脅”(PRODIGAL),旨在通過掃描軍用網絡上所有用戶的電子郵件(2.5億份/天)、即時文本消息以及登錄、文件傳輸、網頁瀏覽等活動,幫助管理人員在內部人員違法前,發現嚴重危及軍用網絡安全的內部威脅。PRODIGAL項目由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為期2年,開發工作由喬治亞理工學院為首的5家機構負責。研制成功后,最初將只以同意接受監控的政府官員和軍事人員為對象進行測試。(周保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播放国产99re|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欧亚日韩Av|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三级a| 青青操国产视频|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欧美精品在线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91精品综合|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成人综合网址| 熟妇丰满人妻|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污视频|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免费a级毛片视频|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一个色综合久久| 嫩草国产在线| 在线色国产|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成人在线|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97在线国产视频| 91 九色视频丝袜|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片在线无码观看| 狠狠v日韩v欧美v|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久久黄色毛片|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www网站|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久久6免费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va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97久久精品人人|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