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俄羅斯與北約反導合作問題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俄與北約反導合作涉及大國間的戰略平衡與穩定,相關動態值得關注。
背景情況
2010年11月,北約里斯本峰會就建立新的一體化導彈防御系統達成協議,決定在“主動分層戰區反導系統”的基礎上,逐步建成保護北約歐洲國家領土免受任何導彈攻擊的反導系統,實際上接受了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分階段自適應途徑”歐洲反導計劃,將北約的反導系統與美國的歐洲反導系統融為一體。在該峰會上,北約還正式邀請俄羅斯參與其反導計劃,并得到俄羅斯的積極響應。俄總統梅德韋杰夫表示,在歐洲導彈防御不損害俄核威懾效果、俄擁有平等發言權的條件下,愿意積極合作。在北約一俄羅斯理事會首腦峰會上,雙方同意進行彈道導彈威脅的聯合評估,并決定重啟戰區導彈防御系統的合作。
2011年進展
俄與北約反導合作磋商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2011年以來,俄羅斯與北約就歐洲反導合作問題進行了多輪磋商,主要包括6月8日北約一俄羅斯理事會召開的國防部長會議和7月4日俄羅斯與北約召開的共建歐洲反導系統大使級磋商。雙方提出了各自的合作構想,但分歧巨大,未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
北約的合作構想
北約與俄羅斯各建反導系統,在各自獨立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各搞各的。雙方只在導彈預警共享、聯合反導演習、威脅評估等方面以交換信息的方式進行合作。
俄羅斯的合作構想
建立統一的歐洲反導系統,俄羅斯要求平等參與,全程合作,并實行分區負責,將東歐和南歐以及本土作為自己負責的分區,承擔攔截從南方和東方(從朝鮮、中國、巴基斯坦和伊朗方向)經過俄領土飛向歐洲的導彈,將西歐和北歐作為北約負責的分區,承擔攔截從西方(從大西洋和北非方向)飛來的彈道導彈,因此俄羅斯的方案也被稱為“扇區反導”方案。同時,俄羅斯特別強調北約應作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安全保證,并通過法律程序對北約反導系統的技術參數進行限制,以確保歐洲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
與此同時,俄羅斯與美國之間也就反導問題進行了多輪談判。由于美國在北約占據主導地位,所謂俄與北約的反導合作,實質上是俄與美的反導合作,因此俄美之間的反導談判對于俄與北約反導合作具有重要影響。2011年8月和10月,俄美之間就美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問題進行了兩輪磋商。10月18日,美國務院負責軍控和國際安全的副國務卿埃倫·陶舍爾表示,美國愿意以書面形式保證美方在歐洲部署的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斯,但是這一保證“不具任何法律約束力,也不同意對導彈防御系統加以限制,該系統應隨著威脅的增加而同步升級”。10月19日,俄羅斯常駐北約代表羅戈津表示,由于美國拒絕做出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斯的法律承諾,俄美反導問題談判陷入僵局。
北約歐溯反導系統建設進展迅速
在俄羅斯與北約反導合作磋商進展緩慢的同時,北約在歐洲反導系統建設上動作頻頻,進展迅速。2011年3月,美國將一艘裝有升級版“宙斯盾”系統的巡洋艦派往地中海,拉開了奧巴馬政府歐洲反導部署的序幕。9月13日,羅馬尼亞與美國簽署協議同意美在其境內部署陸基“宙斯盾/標準-3”導彈能防御系統,該系統預計2015年開始運作。9月14日,土耳其外交部宣布同意北約在其東南部部署一套早期預警雷達——戰區高空區域防御系統(THAAD)的AN/TPY-2機動雷達,成為北約反導系統新的組成部分。9月15日,波蘭與美國簽署的反導協議正式生效,美國將在今后7年內在波蘭部署24枚地基“標準-3”攔截彈。10月5日,西班牙同意為美國艦艇提供基地,支持北約的導彈防御系統,美國4艘“宙斯盾”艦將進駐西班牙羅塔海軍基地。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稱,正在建設中的北約反導系統到明年5月北約芝加哥峰會時,將具備“臨時作戰能力”。
雙方意圖
北約方面
北約提出與俄羅斯開展反導合作,其意圖主要包括:一是改善與俄關系,換取政治好處。北約希望借反導合作主動向俄“示好”,拉近與俄關系,尋求俄在伊朗核問題、阿富汗撤軍等重大國際事務上的支持。二是借合作減少俄對歐洲反導部署的阻撓。北約發展反導系統,客觀上將對俄與西方的戰略力量對比構成影響。北約提出與俄開展反導合作,作出友好姿態,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俄作出不利于歐洲安全利益的對抗反應,推動北約反導系統建設。
俄羅斯方面
對俄羅斯來說,在無力阻止北約東擴和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的情況下,接受合作建議,甚至參與北約的反導系統建設,可以進一步提升與北約的關系,更多地參與歐洲事務,增加話語權。同時,俄也希望通過參與合作,影響和牽制美國和北約的反導計劃,干擾和遲滯其將反導系統部署至俄周邊地區,將其從俄家門口西推,更好地維護俄羅斯的安全利益。
合作前景分析
雙方反導合作難有實質性突破
首先,從歷史上看,俄羅斯與北約曾進行的反導合作均流于形式,沒有任何實質性合作。2000年,為了分化歐美,打消美國的全球導彈防御計劃,俄羅斯曾提議與歐洲及北約共同建立全歐導彈防御系統,但歐洲國家反應并不積極,雙方只進行了幾次淺層次合作,主要涉及雙方反導合作潛力評估、聯合指揮所演習、計算機模擬演習等。其次,從技術上看,雙方的反導技術存在較大差距。美國是唯一在反導領域具備實戰能力的國家,北約的反導技術和裝備主要依靠美國,對俄羅斯的技術需求不高。另一方面,俄羅斯的反導能力有限,目前主要是在防空導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S-300、S-400末段反導系統,S-500系統尚處于研發階段。因此俄羅斯目前可以用于與北約開展反導合作的資源有限。另外,從本質上看,美國與北約的反導計劃是用來防范俄羅斯的威脅。美俄戰略利益相悖,地緣政治對立,北約反導系統是按照美國的戰略意圖設計和構建的,客觀上將損害俄羅斯的戰略力量。因此從歷史、技術、戰略等各個角度來看,俄羅斯與北約都不具備開展實質性合作的基礎和條件。
雙方反導合作將是一個斗而不破的漫長過程
合作中有斗爭,斗爭中求合作,是大國之間戰略博弈的重要形態。俄羅斯與北約之間雖然戰略利益相左,但并不妨礙雙方對話與合作。在反導合作問題上,從目前雙方的磋商來看,北約不會接受俄羅斯的方案,也不會對俄做出法律承諾,接受來自俄羅斯的限制;而俄羅斯也不會滿足于淺層次的合作,更不會容忍其安全利益受到影響,所以雙方在反導問題上的爭執將是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雖然俄羅斯對美國和北約的態度不滿,偶爾也威脅要采取反制措施,但是雙方還不至于為此攤牌。斗而不破,和而不同將是未來雙方反導合作的主基調。
淺層次合作是可能的發展趨勢
美國雖然拒絕對俄羅斯做出法律承諾,但一再表示會考慮俄羅斯的利益。北約秘書長也稱,雙方的合作關系是更好的安全保證。美國還試圖以技術合作為誘餌來安撫俄羅斯,先是提議恢復兩國于2008年中斷的美俄防務技術合作協議談判,作為兩國敏感技術合作和交流的平臺;后又建議設立觀測分析中心和聯合訓練中心,分析來自雙方雷達的數據,用于提高雙方對導彈威脅的應急反應能力。因此,盡管未來雙方難以有實質性的合作,但出于政治、外交和策略上的考慮,未來依然可能在信息共享、模擬演練、互訪參觀、戰略磋商等方面展開一定程度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