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許,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搭乘著“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標志著中國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邁出了一大步,是中華民族太空計劃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對于中國的此次任務,外媒給予密切關注。有評論稱,“天宮一號”將是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性元素,還有分析擔憂,隨著“天宮一號”任務的實現,全球目前的“太空力量平衡”即將被中國打破。不過,正如美國“海軍分析中心”中國研究項目主任馮德威所說,“天宮一號”的發射不僅僅給中國帶來了民族自豪感,還將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公益性。
美國彭博社
“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劃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劃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標志。
“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在50年前,蘇聯和美國是這些技術的先驅者。英國《衛報》
“天宮一號”是中國在太空中“威力”不斷增強的一個最新標志。“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建成更大、更成熟的軌道平臺的一個奠基石。中國科學家和宇航員將用它實施交會對接技術,這項技術是在太空中建造更大的物體的一個必要的技術。
英國天空新聞網 “天宮一號”標志著中國為實現打造一個永久太空站的目標邁出了第一步。包括“天宮一號”在內的中國“921工程”在數百萬普通中國老百姓之間,也有著巨大的民族呼聲。
俄羅斯《航天新聞》
雖然從載人航天的發展階段來講,中國只處于我們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階段。但中國也有創新之處。最主要的是:中國穩步前進,而我們和美國人卻“懸停”在空中,除了“繞地”飛行數月外,我們不敢邁出更堅決的步伐。
美聯社
盡管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起步晚,發射次數遠少于美國,但每一次取得的進步都更為突出。“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為中國邁向世界航天大國地位進一步奠定了基礎。盡管未來還將面臨諸多挑戰,但總體而言,中國政府有能力克服困難,達成既定目標。歐洲廣播一臺
“天宮一號”發射意味著中國與空間大國美國、俄羅斯又拉近了距離。
歐洲空間局國際事務部官員評價說,中國正在掌握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中國在航天領域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希望成為宇航領域的一個積極參與者。
歐洲希望在民用空間技術領域與中國展開合作。
英國《每日郵報》
9月29日援引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國家安全問題專家瓊·約翰遜·弗里茲的話說:“我認為,‘天宮一號’主要是一個技術平臺。從技術上來講,它已經可以與美國‘雙子星座’計劃時期的技術相比”。她所指的“雙子星座”,是指美國宇航局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