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注增長質量,掌控經濟格局”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1年新領軍者年會(即第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開幕。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名代表將相聚大連,參加第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9月14日至16日的論壇期間有近百場主題各異的會議舉行,內容涉及中國發展、世界經濟發展觀點以及低碳增長之路、知識產權創新、衡量增長的新指標等等。
關鍵詞一:“二次衰退”
今年的夏季達沃斯會議召開之時,全球經濟正帶著蕭瑟秋意:歐洲身陷債務泥潭,美國經濟疲軟依舊。同時,世界正站在一個重要的節點上:如果以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保護為標志,金融危機走到現在正好三年。
本屆夏季達沃斯會議因此被寄予厚望,人們希望來自90多個國家的近1600名經濟新領軍者,能夠驅散遮擋在世界經濟局勢上的迷霧,描繪出一幅清晰的圖景。人們擔心,世界經濟已經站在了“二次衰退”的十字路口。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顯得很樂觀。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直截了當地表示,盡管全球經濟在降速,但他個人認為,世界經濟不會“二次探底”。
朱民認為,世界經濟還在增長,只是增長速度放緩了,但整體經濟并沒有嚴重的結構性危機。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的標準判定,現在發達經濟體也沒有顯現出“二次探底”的經濟指標。
但朱民也強調,世界確實處于危機中一個非常關鍵和危急的階段。如果各國政府不采取果斷和有力的措施,滑入衰退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這就要求新興經濟和發展中國家要發動內需,發達經濟也要從傳統財政刺激需求轉到私人消費和投資,這樣全球才能有平衡增長的動力。
無獨有偶,當天出現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中國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一位記者遞過去的一張象征世界經濟走勢的一張空白臉譜上輕輕勾出一個嘴角微翹的笑臉。
張曉強說,歐美的債務危機確實令人憂慮,但企業界總體狀況相對穩定,如果各國政府政策措施得當,與企業界形成合力,歐元區還是有可能恢復到過去的發展態勢。
張曉強認為,如果國際社會同心協力,措施得當,將可以避免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表示,盡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情況確實比較糟糕,世界經濟正經歷新一輪波動,但今天的世界經濟和2008年不一樣,更為多元化,因此整個世界經濟出現大衰退的可能性不大。現在一些國家的問題盡早暴露是好事,可以有助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及早作好準備。
關鍵詞二:歐債問題
9月14日下午,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與比利時經濟和改革部長范奎肯本攜手走進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會場時,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剛剛宣布下調法國興業銀行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信用評級。隨后,當他們結束在夏季達沃斯第一天議程時,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也準備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及法國總統薩科齊舉行電話視頻會議,討論如何應對主權債務違約的風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15日則表示,歐債危機處于崩潰的前夕,歐元自身難保,歐洲的經濟將遭受歷史上的一個簫條時期。
9月9日有消息稱,德國財務部長朔伊布勒正在為希臘可能的破產做準備。雖然希臘隨即否認,但這一消息使得投資者對于希臘是否將被“開除”出歐元區的擔憂持續加劇。
魏建國稱,目前擺在歐盟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歐洲央行花大價錢來買南歐各國的一些主權債務,但他認為歐洲央行做不到,也沒有能力去做;二是要不要保住希臘的問題。他認為,如果希臘被歐元區放棄,或者西班牙和意大利也不被施救,那么整個歐洲的局勢將不僅僅是騷亂,可能走向動蕩。
關鍵詞三:“幸福感”
當前,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GDP(國內生產總值)都被當做衡量經濟增長最主要的指標。在此間的達沃斯論壇上,接受媒體采訪的與會嘉賓多認為,單純用GDP很難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綜合發展狀況和水平,用GDP單個指標衡量經濟存在片面性。
“GDP不能真正反映經濟、環境、生活的質量。無論是企業層面,還是國家層面,都要考慮到這個問題。這不僅影響到國家、企業,還有個人。”韓國政府未來及洞察力理事會主席郭生俊說。來自荷蘭的全球報道創意組織總裁里格特瑞根持有類似觀點:世界各國應改變過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發展方式,同時應改變目前以GDP為主的指標體系,加速研究新的衡量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指標體系,把環境、可持續性、風險等因素都考慮在內。他說:“應建立新的衡量指標體系,其影響到國家、企業,還有個人。”
據介紹,目前世界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探索建立新的、更能體現人們幸福感的指標體系,用于衡量經濟的高質量增長。20世紀80年代,韓國東部發生了一起美孚公司石油泄漏事件,當時韓國經濟界和政府都試圖對那次環境損害進行評估,從那時開始,韓國開始一步步試圖找出新的衡量經濟增長的機制。而世界貿易組織也已經開始用貿易附加值這個指標來衡量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真實進出口貿易狀況和貿易赤字,而不是一味單純地采用絕對貿易額這一指標。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亞歷山大·亞拉認為,用不同的指標來衡量一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量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有時甚至相差很大。如中國對美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如果用貿易附加值這個指標重新衡量,會發現這個貿易順差并沒有看起來那樣大,因為中國的許多出口產品的零部件來自美國,附加值被美國企業賺走了。他舉例說,如中國內地產的一部iPad(蘋果平板電腦),零部件可能是從美國等國購進的,而組裝出口的中國廠家最終可能僅僅賺很少的利潤,而大頭的利潤卻被美國廠家賺走了,但是整部iPad的價值卻被計算在中國的出口量里。“同樣,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質量,用不同的指標來衡量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他說。
與會專家認為,要扭轉人們心中“速度至上”的固有觀點,只有意識到高速度并不意味著高質量,才能從行動上去真正追求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亞歷山大·亞拉認為,GDP這個指標本身就不是用來衡量人們的幸福感的。他的這一觀點在與會嘉賓中帶有普遍性,美國胡馬達健康保險公司行政總裁馬塔布什認為,一個人的幸福感與他的財富,甚至健康都沒有太大關系,“如果有32個與幸福感有關的指標,錢可能排在第31位”,他說。
里格特瑞根認為,無論是企業層面,還是國家層面,都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在探索新的指標體系時,需要從經濟學最根本的角度,滿足人們最根本的訴求——活得更好。
據了解,韓國目前試行的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體系注重內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把自然資源、政府的可靠性等因素都考慮在內。
里格特瑞根認為,世界各國在探尋一個新的衡量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指標體系上面臨的問題非常復雜,沒有一個簡單的指標可以全面衡量經濟的增長。郭生俊認為,未來十年或許有國家會開發出一套新的衡量標準。
亞歷山大·亞拉說,整個社會和每個人都要對“幸福”的含義進行思考,在思考過程中也許就會找到新的衡量指標。
關鍵詞四:“增長”與“掌控”
自從世界經濟論壇這一全球公認的非官方最權威的經濟論壇于2007年將“新領軍者年會”(即夏季達沃斯論壇)確定在中國舉行以來,每一年夏季達沃斯的主題都引人注目。從“力量平衡”到“增長質量”,夏季達沃斯主題的變奏折射出近5年來世界經濟格局所發生的紛繁復雜、令人唏噓的變化。
2011年開幕的夏季達沃斯將目光聚焦在“關注增長質量,掌控經濟格局”上。“GDP是否是衡量經濟增長的惟一指標?”“減少貧困,提高社會包容性”等一系列話題將在本次夏季達沃斯上進行討論。
世界經濟論壇高級總監蔣睿杰說,現在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加關注增長質量,而不僅僅是增長速度。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如何實現環保、低碳、更少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貧困、分配公平等等才是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決策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夏季達沃斯走過了5年,它的主題也與世界經濟走勢息息相關。見微知著,從夏季達沃斯主題的變化,人們看到了世界經濟的走向,看到了日益崛起的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力量。
作為首批中國新領軍者企業之一,大連億達集團董事長孫蔭環連續幾年參會的經歷讓人頗有感觸。2007年第一次參加夏季達沃斯時,孫蔭環還是忐忑不安地來到這個世界級的經濟盛會,面對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的代表,心存敬畏的他更多的還是傾聽別人的經驗和觀點。而兩年后,他就已經開始面對眾多同樣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代表們,神態自若地講述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億達集團逆勢而上的經驗了。
5年間,變化的已不僅僅是心態,孫蔭環感慨萬千地說:“變化的絕不僅僅是我這一家企業,而是國家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