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刊由于雜志發行量之大,信息之多,讀者之廣,每個月的上千封讀者來信已由專人處理,特別重要的信件由主編親自審理。
大多信件內容是給雜志的出版、發行、以及內容編排上提出了好的建議或意見;有的是向雜志社咨詢什么項目刊登的時間最長、信用度最高、成功率最多;有的是讀者在做了雜志上的某個項目后獲得了可觀的效益,同時還有送錦旗的讀者。雜志社對此熱心的讀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已選到好項目并成功的讀者表示鼓勵,希望大家再度創造輝煌,事業蒸蒸日上。
火災燒毀火雞場
夫妻創業受挫折
今年的5月初,在眾多讀者來信中有一封是用全球郵政特快專遞發到雜志社的,記者打開信封時,里面有整整6頁鋼筆書寫的正體書信,并且還放了30元用于回寄的快遞費。這位讀者是陜西人,夫妻倆在廣東打工已有2年,一直不敢回家……看完內容,記者非常感動,這封長達6頁的書信是以他們夫妻倆的口吻書寫,男的叫喬玉志,女的叫吳秀麗。兩個人情投意合、志向相同,是同村、同一大學、同年畢業,婚后自主創業是他們共同的志愿和夢想。
三年前,他們倆從各方籌集資金20多萬,承包了為期10年的廢舊工廠,搞起了大棚養雞,由于新技術的大棚溫控和通風效果要比普通的廠房好,兩人在院子里建起了5座可同時喂養1萬只雞的溫室大棚,夫妻倆每天帶著2名工人辛苦的勞動,當他們看到小雞每天在茁壯成長的時候心里倍感欣慰。
當快要產蛋時,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發生了,正在熟睡的小倆口先是聽到雞廠的狗叫,沒在意,隨后又聽到雞拍打翅膀的聲音,聲音越來越大,兩人幾乎同時睜眼,只見到外面火光沖天。兩人先是用光了兩個滅火器,然后又接通了自來水,無奈火勢太強,根本沒法有效地控制火勢蔓延,只好撥打了火警119電話,可沒幾分鐘,所有的大棚已火燒連營,待消防兵將火撲滅時,所有即將產蛋的雞一只沒剩,全部成為燒焦的“烏雞”。夫妻倆看到眼前的情景,眼前一片漆黑,經不住重大打擊的妻子當時昏了過去。事后,消防隊對火災進行調查才知道是因電線短路而引發的這場悲劇。
此后,創業失敗的夫妻倆無法面對曾經借錢給他們的親朋好友,以及一直關注他們創業的父老鄉親,他們唯一的選擇是遠離家鄉,到外地打工掙錢,走上漫漫的還債路。本來就喜歡看營銷類書籍的夫妻倆,發現有很多雜志、報紙上每期都連載有“關于天津紅油香椿芽種植園的李老師帶領眾多學員走上了科技創業路”的故事,很多人通過種植無土栽培香椿芽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于是夫妻倆也很想將此項目作為創業第一選擇。
雜志提供可靠項目
夫妻雙雙把業創
雜志社對此給予的回答是:紅油香椿芽的無土栽培技術項目在本刊連續刊登6年之久,項目真實可靠,我們多年來第四期形象封面人物都是李老師,從無一例投訴,全國很多家雜志、報紙也都期期轉載。李老師帶領眾多學員創富的事跡屢見不鮮,每年都多次帶著工作人員到全國各地參加展會。
目前有很多人也稱自己教授香椿芽技術,但從來沒看見過其有參加展會的信息,原因只有一個:是因其想騙到他人學費來進行的炒作,而天津李老師則以生產育種、教學為主導,在培訓無土栽培香椿芽技術的同時,也幫助了數不勝數的讀者創業走向成功;現在熱心幫他人創業的李老師又被多家雜志列為形象人物,年年特邀上封面。
喬玉治得到回答之后,更加堅定了做香椿芽項目的信心,他又和李老師電話溝通后得知,“一盤香椿芽成本2元左右,可賣到十六七元錢,純利十二三元,十平方米的房間或陽臺每天每人工作兩個小時能生產三十盤左右,可掙三百多元,天天播,日日收,月掙萬元沒問題。”而且李老師又告訴他,“接到種子、苗盤之后,從開始生產到見到效益只需十五天,這樣投資小,見效快,而且只需上午接電話,送貨到酒店、飯店、超市即可?!?/p>
幾天后,喬玉志收到了李老師發到廣東的教學資料,光盤、彩色種子、育苗盤,夫妻倆白天打工,夜晚抓生產,有不懂的地方就電話里咨詢李老師,小兩口看著每天都在長高的香椿芽,時間一晃半個月過去了。香椿芽到了出售的環節了,夫妻倆按照李老師營銷方案所指導的,先是在每家飯店放在一盤香椿芽免費使用,再結合高級塑封精美的彩色菜譜向顧客推出一道特色菜。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當天下午就有很多家飯店、賓館要求再次訂購送貨,夫妻倆看到了希望,又向李老師進了第二批種子、苗盤。
九月初,雜志社收到了喬玉志夫妻從廣東寄來的一個快件包裹:里面除一封感謝信外,還送給雜志社一面紅地金字錦旗。信里講:他們從開始生產香椿芽到現在僅僅用了四個多月時間,還了八萬多元因養雞廠火災欠下的債務,計劃在明年年前還清所有的余債,回家看望幾年不見的父母。
相關鏈接:天津紅油香椿芽種植園具有10年生產、銷售、制種教學經驗,函授面授均為880元,總投資包括學費3900元,10平米房間或陽臺,每人每天工作兩小時可以掙到三四百元,月掙萬元沒有問題,同時李老師還贈送花椒芽、花生芽等幾十種芽苗菜生產技術,包教包會、包吃住。每縣、市只教一名學員,望廣大讀者明辨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