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紀要
財政部調整個體工商戶業主等三類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財政部發布了《關于調整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通知》。從9月1日起,對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時,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標準統一確定為42000元/年(3500元/月)。
國家藥監局:保健食品擬取消改善生長發育等5項功能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對保健食品實行嚴格監管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功能評價方法,提高判斷標準,嚴格準入門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研究制定了《保健食品功能范圍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并于8月1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改善生長發育、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改善皮膚水分、改善皮膚油分、輔助降血壓——這五大功能今后將不得進入保健食品行列中。
根據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為充分保護少年兒童的權益,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下四種情況應當將少年兒童作為不適宜人群。一是緩解視疲勞功能。二是促進排鉛功能。三是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四是其他有關功能。
5類食品須退市銷毀 改頭換面再銷售將被從重處罰
據悉,工商總局《流通環節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和超過保質期食品退市和銷毀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退市和銷毀做出規范,并明確地方各級工商部門負責轄區流通環節食品退市和銷毀的監督。
辦法指出,所稱的食品不包括保健食品和食用農產品。食品經營者對其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切實履行退市和銷毀的責任和義務。
5類食品應當采取停止經營、下架封存、銷毀、退回食品生產者等措施退出市場:已經造成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可能造成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含有對特定人群可能引發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食品標簽和說明書上未予以標識,或標識不全、不明確的食品;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
辦法指出,對因標簽、標識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被停止經營的食品,在食品生產者采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繼續銷售;銷售時應當向消費者明示生產者采取的補救措施。
工信部:互聯網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影響日益突出
隨著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產業加速向各行業、各領域滲透融合,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中的影響和地位日益突出,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特點。一是互聯網產業對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二是互聯網加速與傳統產業融合,服務平臺作用日益凸顯。三是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加快創新發展,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四是互聯網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而作為新興互聯網應用之一的微博,正在成為社會公共輿論、企業品牌和產品推廣,以及傳統媒體傳播的重要平臺。工信部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水平,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效發揮互聯網技術和服務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工商總局:依法加大對失信企業懲戒力度
近期,工商部門將對失信企業進行重點專項監督,對進入“黑名單”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全國范圍內給予任職限制和鎖定,并將企業違法行為記錄向社會公開,從而依法加大對失信企業懲戒力度。工商部門將按照守法誠信程度,設置守信企業、警示企業、失信企業、嚴重失信企業,突出重點,防控并舉,加強日常監管和巡查,結合專項檢查,綜合運用書面檢查、實地檢查、商品檢測、監測檢查等手段,對失信企業進行重點專項監督。
自被吊銷營業執照企業數據庫建立以來,工商部門依法執行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任職限制規定,強化了對違法企業的懲處力度。工商總局負責人表示,今后應更好地發揮“黑名單”失信懲戒機制的作用。對已經納入“黑名單”的企業法人及法定代表人,嚴格依法依規控制其任職限制期限和范圍。
依法、及時、準確披露企業相關監管信息,將企業信用狀況置于社會監督之下,是增加企業失信成本、懲戒失信行為的有效手段。該負責人表示,企業身份記錄、違法行為記錄等企業基本信息,屬于社會公共信息,今后將依法予以公開或提供社會查詢服務。
(責任編輯 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