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槍是戰士最信賴的伙伴。你知道嗎,現在幾乎所有的槍都是為右手設計的。但有資料表明,差不多每10個人里面就有1個人習慣用左手,生活中左撇子十分常見,部隊里的“左撇子兵”也不會少。如果“左撇子”把槍抵在左肩射擊會發生什么事?彈出未的滾熱彈殼有可能將他的臉部燙傷,因為彈殼是向右彈出的!在軍事訓練中,“左撇子兵”的動作,常常被作為“痼癖動作”而加以糾正。這種“糾正”,對于左撇子的士兵來說,既痛苦又無奈。
1.向右,包管你沒錯
剛剛到辦公室工作的新員工小蒙,總是拿不準在宴席開始前如何引導領導入座。辦公室主任告訴他,你只要按照“以右為尊”的原則安排座位,一般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
在東方的傳統文化里,“以右為尊”似乎一直是個定律,而“左”總是和貶義一塊兒出現,比如“旁門左道”往往用未指不正派的行徑,說人家“左遷”就是指被降職了,“意見相左”則是說咱倆沒哈共同語音,動不動就要鬧別扭。在一些民族的風俗習慣里,行禮一定要用右手,進門一定要先邁右腳,“左”象征著不吉利、不干凈。
而占世界人口10%的左撇子雖然不至于被人們視為“臟物”,可也被視作“非主流”,在“以右為尊”的社會生活中常常“很受傷”。方便右手拿取的器皿、為右手設計的各種工具,讓他們一不留神就被磕著碰著;就算他們十分留神沒有磕著碰著,也用得很笨拙很為難,顯得遜人一等。而且他們還有可能在小的時候被同學嘲笑為“怪物”,心靈蒙受打擊;就算字寫得再好,也會因為“筆順不對”而失去老師表揚的機會。這樣的事情,即便沒在我們身上發生,也在我們身邊發生著,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年輕的爸爸或者媽媽向周圍的人大倒苦水“我那孩子啊,是個左撇子,怎么都改不過來!”
2.向左,風景這邊獨好
雖然左撇子一直在被“糾正”,一直在被迫“適應”這個右手統治的世界,就連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剪刀都沒給左手留一點便利,讓左撇子們處處受敵,但他們仍然頑強地保持了世界人口約10%的數量,而且涌現了許多風云人物,如愷撒大帝、拿破侖、圣雄甘地、邱吉爾、愛因斯坦、本杰明·富蘭克林、達·芬奇、貝多芬、畢加索、馬克·吐溫、比爾·蓋茨、卓別林、瑪麗蓮·夢露,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是左撇子。至于運動員中的左撇子,更是常見的亮麗風景。
黑格爾不止一次地說過“存在即合理。”那么到底左撇子是依靠什么樣的智商、才干,得以在這個世界頑強地生存下來,還取得了卓爾不凡的成就呢?
我有一個同學小白,是個地地道道的左撇子。他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不是很好,尤其是輪到背誦課文的時候,他就仿佛大難臨頭。一段很簡單的課文,吭哧吭哧地念上20遍,合上書再背,還是丟三落四、牛頭不對馬嘴。可要是完全脫離課本,用自己的話將文章的內容復述一遍,他卻能夠表達得形象生動、有聲有色。
我問他“你不是連課文都沒記住嗎,怎么能講得這么準確動聽呢?”他搖搖頭說:“其實文章中的東西早就在我的腦子里形成了一幅圖畫,但是非要讓我按照課本一字不落地未描述它,我覺得簡直難于上青天。”
文字是線性的數據,圖畫卻是一個平面,左撇子具有獨特的圖像思考方式,他們在寫或者畫之前,腦海中已經有了完整的圖像構思,我們慣用的線性文字表述形式對于他們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因此每逢念書,他們就像是茶壺倒湯圓一般,雖然肚里有料,卻漲紅了臉也讀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未。
“平時我都是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數據用一幅圖的形式拼湊起來,這樣子我就能記住了。”小白不無得意地對我說。
我還有一個叫小李的左撇子乒乓球球友,和他對陣別扭極了,他的球路和角度都非常刁鉆、不同尋常,我必須將身體朝左邊扭過去才能接招。更加絕的是,打著打著他忽然把拍子從左手換到右手,出其不意地擊出個怪球,讓你防不勝防。“哈哈,沒想到吧!”這句話是他在“詭計”得逞之后的口頭禪。
這也是左撇子的一個獨特優勢,他們慣用左手,又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換用右手,這個優勢在運動場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而大多數習慣用右手的人,忽然換用左手,卻會產生極大的不適應。
歷數體壇風云人物,許多名將都是“左撇子”,比如乒乓球國手蔡振華、王楠、王濤,還有打籃球的王治郅。像擊劍這種你來我往相互纏斗的運動,左撇子也特別具有優勢,奪冠的比例非常高。
3.糾正,強扭的瓜會掉
孩子呱呱墜地,爸爸媽媽滿心歡喜。可是當他們發現孩子是左撇子時候,煩心的事情就開始了。“看你,又用左手了!”爸爸厲聲喝道。“寶貝,不用左手噢,要是今天一天都不用左手,媽媽就給你糖糖吃!”沒過多久,爸爸的巴掌啪的打下來,語氣中顯出了氣急敗壞“再這樣,就把你的左手捆起來!”
如果你是左撇子,相信你小時候一定有過這樣的疑問:“我明明用右手寫不好字,畫不好畫,吃不好飯,為什么就不能用那只很方便很順利的左手呢?”
在醫學家的眼中,左撇子根本不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而是一種綜合了家族的基因和個人獨特的生長發育環境因素的結果。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事情那樣,大腦兩個半球也各有所長。醫學家認為左半腦主管語言、邏輯、書寫及右側肢體運動,右腦主管色彩、空間感、節奏和左側肢體運動。在我們生長發育和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為總是聽見爸爸媽媽在耳邊親熱地呼喚我們,語言不斷地刺激我們的左半腦,所以大多數人的左腦就比右腦有優勢,右肢的運動能力也就較為發達了。
要是你試圖糾正自己孩子的“左撇”習慣,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慣用左手的孩子本來已經建立了右腦優勢,忽然間只讓他用右手,往往會造成原有的語言中樞混亂,最常見的癥狀是出現口吃現象,也有的孩子唱歌走調、發音不準。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強扭的用手習慣違背了孩子發育的天性,自然也會釀出苦果。
這是因為最常見的“糾正”方式就是打和罵。“被糾正”的孩子一天到晚提心吊膽,不知道什么時候不小心用了左手,又招來爸爸媽媽的嚴厲呵斥。他會覺得用左手就是“犯錯誤”,每每受到指責,就覺得是做壞事被發現了,理虧心虛戰戰兢兢。
兒童問題專家認為,這樣莫名其妙的斥責會讓孩子產生挫折感、罪惡感,自認為比別人家的孩子低人一等。久而久之,這樣的負面情緒郁積于胸,怎么還會有一個健全的心理呢?有些心理敏感的孩子,對外界對他們用手傾向的挑剔指責迷惑不解,逐漸變得不再自信,處理問題猶豫不決,嚴重的還可能產生走投無路的絕望感。這一切對兒童人格和智能的健康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強迫左撇子改用右手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殘忍而不人道的。美國哈佛醫學院做過一項試驗和調查,強迫孩子改用右手的成功率僅有5%,其余95%不成功的孩子在心理上產生的陰影卻會影響其一生。
4.左右,都朝著成功的方向
一位美國小男孩在日記里這樣寫到“我的父母總是鼓勵我這個左撇子,他們從不強迫我改變寫字和做事用左手的‘毛病’。結果,我熟練地使用左手做許多事情,在其它事情上又學會熟練地使用右手。于是,我做什么事情都少有限制。依我看,人的用手習慣就像人的頭發、眼睛的顏色,沒有什么對錯可言。”
換一個角度來看,或許能夠從中發現巨大的商機。在我國,有將近一億人是“左撇子”,但專門為他們開發的用具卻幾乎沒有,等于白白放棄了一個巨大的市場。而由于開發Windows系統的比爾·蓋茨本人是左撇子的緣故,因此我們現在使用的鼠標大多數是左右對稱的,就算是習慣用左手的人,也能夠在控制面板里面方便地進行切換。
不過專門為左撇子設計的鍵盤就不多見了,“左鍵盤”和主流鍵盤的區別在于數字小鍵盤的位置靠左而不是靠右。這樣的設計能夠很好地分擔左手的工作,讓左撇子們的輸入更為得心應手。
要是服務業能夠更多考慮到左撇子的需求,為左撇子提供多一點方便,比如銀行柜臺上的簽字筆擺幾支在左邊,飯店餐館里準備幾套適合左撇子的餐具,說不定能夠大大增加顧客的忠誠度,提高回頭率呢!
前面提到的小白同學,總是抱怨他的文具不好用,仔細一看,原來連文具也分左右。“如果筆記本、活頁夾能夠左開,寫字的時候就不擋手了;要是直尺的0刻度能在左邊,劃線的時候就不用調轉尺子了。”聽說有的手表專門設計了在左邊上弦的版,更人性化,也更有個性。
世界是對稱的,有右必然有左,有左才能顯右。我們大可不必為自己的孩子是“左撇子”而憂心忡忡,也沒必要擔心將來他長大了會成為異類,受到別人的歧視。就像有的人喜歡吃臭豆腐,有的人喜歡吃咸魚一樣,不論是習慣使用左邊的身體還是覺得右邊的身體比較靈活,都行,沒有什么好指責的。
向左走,向右走,都有大道通向你的理想高峰,能否到達峰頂,取決于你的勇氣和意志,與你慣用哪只手無關。到了你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誰還會因為你是一個左撇子而指指點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