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手機銀行”了嗎?
過不了多久,這句話或許會成為一句時髦用語。
隨著“第七屆北京金融博覽會”11月初在北京開幕,今年的金博會銀行展臺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占據醒目位置的手機銀行展臺。而且,往往是這類展臺前咨詢相關業務的人較多,也較踴躍。
手機銀行為何走熱?
原因很簡單,一部手機可管理個人所有金融賬戶(分屬不同金融機構),滿足全部投資、理財、消費需求(購物、支付賬單、交通費);同時,對企業客戶而言,亦可隨時掌控企業網銀第一手財務信息,并實現移動授權等多種移動金融服務。難怪各家銀行紛紛點燃戰火,躋身移動金融大戰之中。
“移動金融”戰火彌漫
通過在展臺中央布置多部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本屆金博會的不少銀行展臺吸引了最多的年輕參觀者。
移動金融是金融機構借助移動通信技術提供有關金融服務的總稱。目前移動金融主要形式包括:手機錢包,手機銀行。手機錢包是通信運營商同銀行聯手將客戶的手機號碼與銀行卡進行綁定,通過手機辦理相關銀行業務;手機銀行則利用移動通信網絡及終端辦理相關銀行業務。
此前,2010年3月,中移動以398億元巨資認購浦東發展銀行20%股權,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開啟了國內運營商與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隨后,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聯通推出移動支付、手機銀行業務;2010年起,深發展、浦發銀行及招商銀行都開始發力移動金融業務。
在銀行業內看來,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截至2010年底,我國使用手機上網人數已達3.03億,年增長率超過30%,到2013年用戶規模則可能達到4.97億戶左右。
正是在用戶數量級的增長中,銀行不僅將戰火點燃于個人移動金融消費的戰場中,還在讓“戰爭”不斷升級。在金博會舉辦前夕,10月28日,深圳發展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了企業手機銀行iPhone客戶端,實現了企業手機銀行與企業網上銀行的互聯互通。
據了解,在深發展之后,眾多股份制銀行也在磨拳擦掌,欲跟隨入場。
搶占手機銀行先機
根據易觀智庫《2011Q2中國網上銀行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11年二季度中國網上銀行市場交易額達到200.18萬億元,環比增長5.2%,同比增長57.1%;二季度網上銀行注冊用戶數達到3.6億,同比增長47.8%。
相對于接近飽和的網銀,手機銀行還是一塊未完全開發的“處女地”。
根據交銀國際所做的中國手機銀行業務用戶調研顯示,用戶開通手機銀行的首選功能是消費、支付,其次是財務查詢、小額轉賬、手機商城等。
另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企業手機銀行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有65%的企業客戶希望通過手機銀行來處理財務。目前中國的企業手機銀行還處在起步階段,雖市場需求旺盛,但僅有極少數銀行推出企業手機銀行產品。
業內專家表示,手機銀行的加速發展是必然趨勢。作為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產物,手機銀行能真正實現把銀行“帶在身邊,握在手里”的可能。
并且,隨著手機銀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版手機銀行的收費將與網銀一樣,相比柜臺,在享受便捷服務的同時還能省不少的手續費。
移動金融以“安為先”
財務管理等金融相關業務直接關系到個人財務、企業運營的核心,因此,是否能夠提供更高的安全標準及使用便利,是手機銀行成功與否的關鍵。目前,和各大銀行一樣,深發展等新推出的手機銀行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技術上采取多道防火墻力保安全性。
比如:手機銀行首次登錄需輸入注冊手機接收到的短信驗證碼,并且結合該行的“公司金衛士”短信通知服務可以實時獲取賬戶變動信息,這就相當于設定了“兩道安全網”。
登錄賬戶要與移動電子設備進行綁定,即使是賬戶和密碼信息泄露,如果不在綁定的手機或者電腦上,其他人也無法登錄。
此外,采用防盜取密碼控件保護,密碼安全度高;數據傳送采用SSL安全協議進行高強度的數據加密,可以遠離木馬、病毒、黑客等惡意攻擊;個性簽名設置可以有效防范釣魚網站等多重措施。
在光大證券分析師看來,目前手機銀行業務推進的瓶頸主要是技術上和消費習慣上的滯后。前者必將隨著手機的更新換代(如智能手機、3G 手機的普及)、移動網絡的建設與優化(手機網速的提升)、手機銀行配套設施的設置(如在消費場所大量安裝讀取手機芯片中銀行卡信息的設備)和手機銀行自身技術的完善(便捷性、安全性、個性化進一步提高)得到解決,而后者將隨著技術上的突破及手機銀行優勢的顯現逐漸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