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前,匯金宣布中投證券將迎來新董事長龍增來。
8個月后,匯金又指派胡長生擔任公司總裁。
11月11日,中投證券通過剛成立一個月的微博公布消息,原黨委副書記胡長生將擔任公司的副董事長和總裁。
匯金的連番動作,意味著中投證券在匯金控股證券公司版圖上,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家地處深圳,經營上并無特色的券商,正在經歷著革新。
高層塵埃落定
今年初,匯金公司突然空降龍增來,中投證券員工感到驚訝,這次胡長生的任命則顯得順理成章。
11月9日,中投證券新名稱已通過工商注冊審批,“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同一天,該公司兩位新領導抵達深圳,黨委副書記胡長生擬任董事長、總裁,黨委委員劉軍擬任副總裁。
至此,中投證券高層團隊重建完畢,包括董事長龍增來,總裁胡長生,副總裁劉軍、任春偉、衛筱慧、羅農平、徐浩以及李少非等。
中投證券盡管背靠匯金這棵“大樹”,但自2005年成立以來,業績一直乏善可陳,各項業務差不多排在第13~16名之間,近兩年高層變動非常頻繁。
今年3月,中投證券的高層就曾經歷過一場大換血。原黨委書記王立民、董事長楊小陽被免去職務,由來自匯金公司綜合部主任的龍增來接替兩人職務。原紀委書記劉效義的職務由監事長田集思兼任。被免職的王立民,2009年10月才從中再集團副總裁的位置上被調至中投擔任黨委書記和董事長。
今年9月份,中投證券原總裁楊明輝也遞交了離任書,接替人選的來源,早就圈定了來自匯金公司,抑或是匯金旗下的其他券商。
而候選人胡長生可以說是匯金公司的嫡系部隊。
胡長生此前有證券市場監管經驗,系證監會深圳證券監管專員辦事處干部,于2005年底調至匯金工作。
2009年5月,銀河證券原總裁肖時慶被雙規,胡長生就曾臨危授命,擔任代總裁。2010年,待銀河證券新的管理團隊落實后,胡長生再次回到匯金,擔任匯金公司資本市場部負責人。
革新正在開始
一直以來,中投證券給人的印象是:央企、體制僵化、沒有特色。但是在新的管理團隊到來后,中投證券正在發生改變,這從細節處可以看出。
3月份,《投資者報》記者向中投證券確認龍增來到任的消息時,幾經周折公司方面也未給出明確答復。此次,卻通過成立1個月的官方微博(10月20日成立),及時發布消息,可見其思想觀念在轉變。
業務方面,中投證券也正在改革。
今年10月,中投證券宣布了營業部改革方案,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預算管理和人事管理兩個部分。改革后,營業部負責人將具有自主經營權和獨立的人事權,公司總部由原審批管理為主,轉變為監督檢查、考核評估、總結改進為主。營業部負責人和員工可根據自己的貢獻計算出自己的收入。
此項改革是學習國信證券。國信證券曾憑借上述激勵制度,經紀業務市場份額迅速躋身前三位。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中投證券股權基交易總額為17474.7億元,市場份額為2.47%,排名第十四。盡管中投的經紀業務看起來不錯,但是對比其他匯金旗下控股的券商,還是稍遜一籌。譬如銀河證券、國泰君安經紀業務常常位居前三位,申銀萬國也能排到前五名。
匯金加強控制
2005年9月,中國建銀投資公司重組南方證券成立中投證券公司。2008年末,建銀投資將中投證券100%股權全部劃轉至匯金公司。2010年8月,中國證監會核準公司股東變更申請。
股權轉讓完成后,匯金直接控股的公司有銀河證券、申銀萬國、中金公司、中投證券,并參股了中信建投、國泰君安。
雖然擁有多家證券公司,但匯金對這些公司的掌控能力有限,并沒有全部掌握話語權,而且還面臨著監管部門“一參一控”的要求。
譬如銀河證券,過去是由證監會派人來管理,在原總裁肖時慶出事后,才全面掌握了公司治理的話語權。可惜好景不長,2010年,由匯金派駐的董事長陳有安、副董事長胡長生、總經理胡關金無法運轉這臺機器,敗下陣來,最后回歸由銀河內部人來管理。目前銀河管理團隊中,有總裁顧偉國、副總裁李梅、齊亮、陳靜、霍肖宇、李永飛,李永飛是銀河證券管理層中唯一一名匯金背景高管。
而因匯金和上海政府的博弈,匯金一直未能掌握申銀萬國的控制權,直到去年匯金和上海政府達成協議,國泰君安由上海政府接管,申萬回歸匯金。目前申萬管理團隊僅有董事長丁國榮有匯金背景,他曾經在匯金擔任過資本市場部主任。
中投證券原有的管理團隊中,僅有王立民有匯金背景。原總裁楊明輝來自中信系統。因此,此次人事調整,被認為是匯金加強旗下券商控制的一個步驟。
今年7月份,匯金公司還決定把未分配的利潤,全部轉做資本金,公司資本金從25億元升至50億元。
如此看來,匯金公司正在試圖收籠旗下的棋子們的控制權。
3月份,記者曾就中投證券人事變動,是否意味著匯金整合,采訪過券商分析師。當時他們的回答是,此次中投高層變動,或許僅是正常的人事調整。不過,從長遠看,匯金公司有意做大做強中投證券,為未來券商整合埋下伏筆。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憂,匯金指派的高管是否真能給中投帶來變革?
此前匯金指定的高層,經常出現從業經驗不足、無長久任職計劃等問題。當年空降銀河證券,胡長生就被質疑缺乏企業管理經驗。
一位已經離職的銀河證券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胡在銀河證券待的時間太短,很多人都對他沒有印象。”她還一度在胡長生和胡關金(原銀河證券總經理,現轉戰PE界)兩個人身上發生了記憶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