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在外感或內(nèi)傷所致的多種急慢性病證中,都可有咳嗽的癥狀出現(xiàn)。“咳”謂無痰而有聲,“嗽”謂無聲而有痰,“咳嗽”謂有痰而有聲??人缘陌l(fā)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臟腑內(nèi)傷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離乎肺”之說。治療原則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為主,內(nèi)傷者以調(diào)理臟腑為主。
臟腑類咳嗽辨治
凡因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和臟腑有疾患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咳嗽。
喉咳 無痰的咳嗆,多見于咽喉部急慢性炎癥或感冒初起。輕者連咳數(shù)聲才有少量黏痰咯出,重者雖多咳亦無痰,咳聲高亢,喉癢干燥,胸脅隱隱作痛。
臨床驗方 治以解痙止咳,常用麥冬、沙參、青果各10克,水煎服。或蜂蜜25克、生姜汁1酒盅,開水沖服。少食刺激性食品,忌進一切海鮮發(fā)物。
心咳 咳時心胸部疼痛,喉頭似有物梗阻,甚者咽喉腫痛,咳時需手捂心胸。大多因心血管系統(tǒng)疾患,如心律異常,傳導(dǎo)阻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上述情況好轉(zhuǎn)后,咳嗽減輕。
臨床驗方 治以鎮(zhèn)靜寧心止咳,常用僵蠶、膽星各15克,百合、丹參各10克,水煎服。中成藥復(fù)方桔梗片、復(fù)方丹參片等亦可。
肝咳 咳時胸部疼痛,兩肋尤甚,極易煩躁發(fā)怒,軀體因痛不敢轉(zhuǎn)動。常因生氣后陶痛多發(fā),乃肝氣郁積之故。其癥類似胸膜炎、肋間神經(jīng)痛、肋軟骨炎。
臨床驗方 治以疏肝理氣止咳,常用柴胡、元胡、龍膽草、僵蠶各10克。
水煎服 或用大黃3克,代赭石20克,水煎服。也可服龍膽瀉肝丸,每日2次,每次9克。
脾咳 咳時左肋部脾區(qū)痛甚,引連肩背,甚者不可轉(zhuǎn)身,動則咳嗽加劇,往往干咳無痰。常因脾區(qū)積氣或脾區(qū)綜合征所致。
臨床驗方 治以行氣止咳,常用陳皮、大黃、枳實、木香各15克,水煎服?;蚺]蜃?、降香各20克,水煎服。忌用甜食。
肺咳 咳時喘息有聲,痰鳴作響,甚者咳痰咯血,也叫真咳。大多反應(yīng)氣管或肺系有實質(zhì)性病變,如肺炎、肺膿瘍、肺結(jié)核等癥。常伴有全身癥狀:發(fā)燒,乏力,胸痛,體虛汗出等。
臨床驗方 治以清熱祛痰止咳,常用生石膏、杏仁、麻黃、桔梗、金銀花、瓜萎各10克,或魚腥草、川貝母,連翹各15克,水煎服。
腎咳 咳時腰背相引而痛,咳時唾液不止。多因外受風寒,內(nèi)因體虛涉腎。
臨床驗方 治以補腎而止咳。常用山藥、補骨脂、五味子各15克,水煎服?;蜓巢繜岱蟆⒗懑?。
膽咳 咳時吐出膽汁或青色苦水,常因肋膜炎、胸膜炎、膽囊炎等膽系疾病。
臨床驗方 治以疏肝利膽,常用郁金、枳實、厚樸各15克,大黃10克,水煎服。一切水果都宜,但忌荸薺、花生,忌食羊、狗肉,有利膽疏泄。
胃咳 咳即吐,有吐出胃內(nèi)容物者,有吐出蛔蟲者。大多因胃的慢性炎癥刺激而影響到肺,即肺胃不和。兒童因胃的生理解剖特點,胃呈橫位,賁門括約肌不發(fā)達,極容易因咳而吐。
臨床驗方 治以降氣和胃,常用半夏、旋復(fù)花,代赭石、佛手、竹茹各10克,水煎服。食品宜低糖低鹽。
小腸咳 咳時放屁或咳嗽放屁同時出現(xiàn)。常因小腸運化、吸收功能障礙而影響到肺,如消化不良,慢性腸炎等。
臨床驗方 治以理利助消化,常用桔梗、覆盆子、檳榔各15克,雞內(nèi)金10克,水煎服。應(yīng)戒煙忌酒,煙為生熱之魁,酒為生濕之最。
大腸咳 咳時出現(xiàn)大便失禁現(xiàn)象。肺與大腸相表里,上竅不通,則下竅不利,常因久病久咳,肺氣虛衰而致大腸氣失斂不固。
臨床驗方 治以補肺氣、斂大腸氣,常用黨參、黃芪各15克,桔梗10克,白術(shù)、白芍、甘草各15克,水煎服?;螯S芪、元參、升麻、當歸各15克,水煎服。中成藥歸睥丸、十全大補丸均為扶正固本之藥。
膀胱咳 咳時出現(xiàn)尿失禁現(xiàn)象,系因肺氣不固,膀胱失約。
臨床驗方 治以補肺固本,常用山藥、山芋肉各10克,桑螵蛸適量,水煎服?;蛉夤?克,雄雞肝一個煎湯一次喝下?;蛉×蚧悄?0克、鮮蔥根7個,共搗敷臍,晚敷晨取,連續(xù)3天。
病邪類咳嗽辨治
病邪類咳嗽有傷風咳嗽、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傷燥咳嗽、燥熱咳嗽、痰飲咳嗽、寒嗽、熱嗽、濕咳、暑咳、火咳、食咳、淤血咳、時行咳嗽等:
風寒咳嗽 患者如見咳嗽痰稀,噴嚏,流涕,鼻塞,頭痛身重,怕冷無汗,舌苔薄白,脈象浮緊,指紋浮紅,為外感風寒之邪,肺氣失宣而致風寒咳嗽。
臨床驗方 治療采用辛溫解表,宣肺散寒之法,藥用:紫蘇8克,生姜3片,杏仁6克,前胡8克,桔梗8克,陳皮8克,枳殼6克,半夏6克,水煎服。
風熱咳嗽 患者癥見咳嗽痰稠,鼻流濁涕,口渴咽痛,頭昏有汗,舌苔薄白,脈象浮數(shù),指紋浮而青紫,此為風熱犯肺,肺失清肅而致的風熱咳嗽。
臨床驗方 治療采用辛涼解表,宣肺利痰,藥用:桑葉10克,菊花10克,薄荷10克,連翹10克,杏仁8克,桔梗10克,蘆根12克,甘草4克,水煎服。
濕熱咳嗽 患者癥見咳嗽痰濁,口渴少飲,胸滿納呆,或咳而干噦,小便黃赤,唇紅舌紅,苔白膩或黃膩,脈象濡數(shù)。此為濕邪外侵,或內(nèi)生痰濕上壅于肺,肺氣閉郁不宣而致的濕熱咳嗽。
臨床驗方 治療采用苦辛通降,輕宣肺氣之藥:連翹10克,杏仁8克,滑石12克,薏苡仁12克,半夏10克,梔子9克,水煎服。
燥熱咳嗽 患者癥見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咳而不爽,鼻口岡干燥或咳嗽牽扯胸痛,大便艱難,或唇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而干,脈數(shù),指紋色青紫者,為燥熱之邪,灼傷肺陰,肺失清肅潤降而致。
臨床驗方 治療采用辛涼甘潤,養(yǎng)陰清肺之藥:桑葉8克,杏仁8克,浙貝10克,沙參10克,梔子6克,淡豆豉10克,梨皮1個。久咳不止者,加百部6克,地骨皮6克,水煎服。
傷食咳嗽 患者表現(xiàn)以咳嗽、嘔吐乳食痰涎為主,常伴五更咳甚,胸腹脹滿,不思乳食,吞酸曖腐,大便酸臭或秘結(jié),手足心熱,睡臥不安,舌苔白厚或黃,脈象沉滑,指紋紫滯,為乳食積滯中脘,蘊濕成痰,痰熱上蒸于肺而致。
臨床驗方 治療采用消食導(dǎo)滯,化痰止咳藥:神曲10克,炒麥芽10克,陳皮8克,半夏8克,茯苓6克,甘草3克,枳實6克,山楂6克,水煎服。
痰濕咳嗽 患者表現(xiàn)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痰隨嗽生,胸悶納呆,舌苔白厚或膩,脈象濡或滑,指紋沉滯者,屬痰濕漬于肺,肺失宣肅而致。
臨床驗方 用健脾燥濕,理氣化痰藥:陳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8克,甘草4克,水煎服。
痰熱咳嗽 指紋紫紅為痰熱內(nèi)閉,且苔厚而黃,舌質(zhì)紅也是痰熱癥狀;多見咳嗽氣粗,痰黃黏稠,發(fā)熱胸痛,舌苔黃干。
臨床驗方 治療用清熱、化疫、止咳的藥物。如:麻黃6克,杏仁、黃芩、桑白皮、款冬花各12克,半夏、瓜蔞皮各10克,魚腥草、冬瓜仁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