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靠濫用促排卵藥來“博大獎”顯然不是什么好主意,常吃促排卵藥不僅會讓女性更年期提前。更易導致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和肝腎功能損傷。女性不應以自身健康為代價來增加懷多胞胎概率。
促排卵藥物到底為何物?
數年前,克羅米芬膠囊(氯米芬)還是各地西藥房中一種很少有人問津的“冷藥”,每粒售價只有0.59元,藥店也隨處可買,主要用于個別排卵障礙引起的不孕癥,為促排卵藥物。隨著該藥的廣泛應用,人們突然發現,該藥的大量應用與多胞胎的出生率猛升有關。這一發現導致了該藥被廣泛濫用。一些人鉆計劃生育的空子,為了人為“創造多胞胎”,本身排卵很正常的育齡女性也開始大量服用克羅米芬,至此,克羅米芬開始被稱之為“多胎丸”。為此,國家將該藥調整為“處方藥”嚴加管制,并限制藥廠生產。一時間該藥成了“稀缺貨”,藥店很難買到,甚至醫院也出現斷貨。但個別藥店存有老貨,并高價向求購者出售,每粒售價高達幾百元,還有些人在網上公然高價叫賣,也有人托人從國外搞來高價謀利。專家指出,任何藥物都有它的適應范圍,促排卵藥一般適用于治療卵巢功能低下或有排卵障礙的人群,月經正常、排卵正常的人群并不需要服用促排卵藥。而亂用排卵藥物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濫用“多胎丸”,賠了夫人又折嬰
河南省周口市32歲的陳先生,結婚幾年沒有孩子,四處投醫買藥。期間,其妻子服用了大量的促排卵藥物。直到去年,陳先生發現妻子懷孕了,全家人都高興不已。后來到醫院檢查得知,所懷的是雙胞胎,聽到這個消息的親友更加喜悅。但醫生同時也說,胎兒的胎音比較弱,將來分娩時可能會有大的風險。懷孕7個月的時候,妻子早產,在縣城醫院生下了兩個男嬰,他們身體都十分弱小,每個都只有一斤多,而且全身肌膚呈紫色,哭聲沒有力氣。經醫生檢查后說,兩個嬰兒都有嚴重的先天發育不良,這與孕婦在懷孕之前服用過量“多胎丸”之類的藥物有極大關系,嬰兒能否存活下來也是問題。從這時候起,陳先生夫婦與親友都沉浸在極度的擔憂之中。最終,三天內兩個孩子相繼死亡。陳先生一家直到現在都沒有從喪失孩子的痛苦中走出來。陳先生在悲傷的同時,也坦承:很后悔當初要孩子心切,并不清楚“多胎丸”的副作用就使用,這才落得如此后果。
王先生是家中的獨子,而且其家人都相信“多子多福”。在一次朋友聚會上,王先生聽說有一種藥物叫“多胎丸”,吃了就會懷上雙胞胎,而且很有可能都會是男孩子。聽到這則消息后,王先生興奮不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搞到了三盒“多胎丸”。按照藥品說明書,他的妻子服用兩個療程后,便懷孕了。幾個月后,王先生帶妻子到醫院做了B超檢查,發現妻子果然懷上了雙胞胎。但在孕7個月左右,妻子出現了嚴重的腹水,雙胞胎孩子出現了早產的跡象,不久便進行了引產處理。術中孩子雖然保住了,而妻子卻因為出血過多死亡。
濫用“多胎丸”,引起并發癥 服用促排卵藥物后并發癥往往比較多,例如貧血、妊娠高血壓、早產等。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導致血尿、腹水、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等多種嚴重后果。促排卵藥物有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卵巢囊性增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血液濃縮,電解質紊亂,并且有可能發生卵巢癌、乳腺癌等。
導致女性更年期早來 促排卵藥有很多種,但是大致機理都是通過促進卵泡成熟促進排卵的。很多女性為了懷孕,擅自用克羅米芬,甚至長期大量服用,導致身體一直處于排卵階段,這勢必會帶來很多問題。女性體內卵泡的數量有限,長期促使卵泡加速發育成熟,勢必導致青春期時儲備的4萬多個卵泡迅速消耗。當所有卵泡都耗盡之后,由于雌激素不再分泌,更年期就來到了。一個月排出一個卵泡,更年期可能在40多歲來到;如果一個月排3個,可能30多歲就要面臨更年期了。
可能造成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 由于促排卵藥阻斷了雌激素對下丘腦的反饋,導致身體停留在一個高雌激素水平上,有可能造成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內分泌紊亂、水電解質失衡、盆腹腔積液甚至是血栓。高水平的雌激素還會加速乳腺腫瘤、卵巢囊腫的生長。如果雌激素水平持續過高,甚至會成為“慕雄狂”——處在一種類似動物發情的狀態,把眼前的雄性通通推倒,一個不留。
利用“多胎丸”懷雙胞胎是違法的
國家衛生部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范(修訂版)》中明確規定:“人工授精可以在自然周期或藥物促排卵周期下進行,但禁止以多胎妊娠為目的應用促排卵藥物。”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等規范文件還指出,對采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后的多胎妊娠必須實施減胎術,避免雙胎,嚴禁三胎和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為此,不育夫婦在服用促排卵藥物前,必須簽訂多胎妊娠減胎術同意書。一位資深律師說:“服用‘多胎丸’懷上多胞胎,從法律層面上看首先是一種規避法律的行為,是繞過我國‘一對夫婦,一個孩兒’的計劃生育政策的行為。依據衛生部曾經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范》判定,利用‘多胎丸’懷雙胞胎毫無疑問是違法的。”
相關鏈接
國外對“多胎丸”的認識過程
為治療不育而服用促排卵藥物的現象在國外也曾出現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法國等一些美洲、歐洲國家甚至很流行,法國著名醫生巴比尼克把這種現象稱為“世界性流行病”。但他們研究發現,濫用“多胎丸”,將導致孕婦流產率增加10%,早產率增加20%以上,胎兒死亡率高達13.5%。他們認為,懷胎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然受孕產生的。在醫學方面,多胎屬于高危妊娠,并發癥較多,多胎孕婦所承受的痛苦和危險是普通孕婦的數倍。其中,常見的并發癥有多胞胎輸血溶血綜合征。由于子宮內的多個胎兒互相搶奪血液,造成有的胎兒血液過于黏稠,有的胎兒因缺血而發育不良,甚至胎死腹中。死去的胎兒極易自溶,所產生的毒素一旦進入產婦血液,會出現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這是一種比敗血癥還嚴重的疾病,死亡率占70%~80%。常見的多胞胎并發癥還有:羊水過多、高血壓、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產后大出血等。另外,由于多胞胎在宮內生長遲緩的發生率占12%~34%,致使其早產率占40%~50%。這樣會導致早產嬰兒神經系統、呼吸功能等發育不全,新生兒死亡率明顯增加,小孩智力發育受損。對家庭來說,隨之而來的過重的經濟負擔會讓人難以承受:對社會而言,則會帶來人口增長過快、教育資源及公用設施緊張等難題。
如今在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醫學界都認為促排卵藥物副作用太大,因此醫生們都已盡量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