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地理課程主要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交往,初中地理課程也是為進入高等學校做準備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作正確地調查分析是必要的,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的解決對策也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從地理教材、地理課堂和學生地理學習動機三方面分析了初中學生學習地理興趣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從各個方面提高七年級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提高地理能力,弱化考試指揮棒的作用,無論在怎樣的中考方針下都能使初中生打好地理基礎,為將來的學習作好準備。
關鍵詞:初中生 地理學習興趣 調查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1(b)-0185-02
地理是一門非常實用的科學,日常生活中地理現象和事物數不勝數、學不勝學。地理教學新課標明確要求“地理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再學習能力。”初中與高中的地理課程主要是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交往。初中的地理課程也是為進入高等學校做準備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作正確地分析是必要的。
基于本市近年中考不考地理,初中地理課程在鄉鎮中學普遍不受重視,在市內也有這種現象。導致初中學生認為地理課可有可無。但是高中文科地理是高考科目,高中地理老師普遍反映高中學生的初中地理基礎知識薄弱,針對這種情況本人特調查本校初中學生地理學習現狀,以了解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動機、水平以及對地理教材、地理課堂、地理教師的要求,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近而提高地理成績。
本人設計了調查問卷在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結束時發放給七、八年級學生認真填寫然后收回統計分析整理,另外對家長、初中地理教師、教學管理人員、班主任進行訪談,擺出地理學習現狀,評價地理學習現狀,分析如何改變現狀,向課堂要效率。希望能給我們今后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1 調查現狀的分析與解決辦法
調查發現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高,對地理感興趣的同學只有12.88%。分析原因及解決辦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地理教材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初中學生有14.59%認為地理知識不好理解,21.46%的認為地理知識不容易記憶。43.35%的同學認為地理考試很難要花很多時間復習,24.03%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受地理教材編排的趣味性影響。
初中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特別是《世界地理》上冊的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同學們普遍反映難理解,這一章是教學難點,知識比較抽象,需要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很多七年級學生一開始學地理就產生畏難情緒,這點是很不符合心理學常識的。
心理學認為當學生努力學習卻沒有獲得相應的成績就會產生失敗感和挫折感,進而會感到自己的努力與成績沒有關系,覺得對學習成績無能為力或感到無所適從。一旦學生產生無力感會對學習產生很大的破壞性。那么怎樣才能避免學生產生無力感,讓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呢?筆者認為,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避免學生產生無力感,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把難理解的地理知識簡化,用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點、理解水平的語言,深入簡出。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幫助和鼓勵,使他們能夠從成功的學習開始,體驗學習成功的經驗,獲得自我效能感,避免無力感的產生,這一點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尤其重要。
1.2 地理課堂導致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低及解決辦法
調查發現46.78%的學生認為現在的地理課堂氣氛較沉悶,35.62%的學生認為地理課進度較快,只能勉強跟得上節奏。所有的學生都希望有氣氛較活躍但又有秩序的地理課堂。26.6%學生認為自己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受地理老師上課是否生動有趣這種因素影響。以上這些資料說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受地理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影響。那么怎樣激發七年級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做。
1.2.1 更新教學觀念,降低對知識學習的要求
地理學科要求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雖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實際上一些知識點還是比較難于掌握,遺忘率非常高,如六大板塊的劃分與范圍、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世界氣候的分布等,如果要學生去死記硬背,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上要使學生通過理解來記憶,對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只要求學生知道便可以了。通過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1.2.2 觸類旁通,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地理知識
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許多理論都可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學習聚落——鄉村和城市,就讓同學們聯系自己的居住地來掌握鄉村與城市的景觀差異、人們從事生產勞動的差異。又如講述氣候特征時,告訴學生巢湖地區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干燥。這樣以來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這種氣候的特點。
1.2.3 情景感悟來掌握地理知識
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加可用。例如講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時,讓學生看英國羅斯一家和印度納米亞一家的照片,從中發現不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其效果比老師講很多句都有用。又如講述聚落與環境時,課本上給了五幅圖片:東南亞的高腳屋、西亞的村莊、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我國黃土高原上的窯洞和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圖片很容易就能分析出自然環境對聚落的建筑外貌與材料的影響。
1.2.4 通過多種多樣的途徑學習地理知識,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調查發現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途徑單一。78.11%的學生地理知識主要來自課堂,只有9.44%的學生地理知識來自電視、電腦,12.45%的學生地理知識來自課外書刊。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途徑來學習地理知識。例如通過電視節目來學習地理知識,中央十套每晚七點十分都有一檔30min的地理中國節目,節目生動有趣,很多知識與地理課本聯系緊密,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另外很多學生都喜歡上網,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在網上查閱地理知識,比如我們學習東南亞的旅游資源時,課本上的知識是很有限的,這時可讓學生在網上查閱東南亞的旅游資源然后在課堂上互相交流,用這種方法學習地理學生的興致更高。還有地理的科普讀物也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動、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如《少年科學》、《世界奇觀》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書、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述課外所學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閱讀能力,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1.2.5 動手制作也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自己設計并動手制造小道具,會使學生從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識。如在學習地球儀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簡易地球儀會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制作地球儀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而且在講到經緯線的分布、地球運動時,還可以用他們自己制作的地球儀進行演示、觀察,這樣比較抽象的知識難點就很容易被學生掌握,其效果比教師費力講解要好。
2 學習動機對地理學習興趣的影響及解決辦法
學生學習地理的原因只有10.7%是因為對地理知識感興趣,41.2%是因為地理學習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27.04%是因為中考要地理參考分,6.87%是認為地理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幫助,10.3%是其他原因。16.3%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受地理是否考試算分排名次這個因素的影響,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受自己的學習動機的影響。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初中地理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強化良好的學習動機,如學習地理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學習地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幫助等,消除不良的學習動機,如學習地理是為了考試為了排名次。那么怎樣培養良好的地理學習動機呢?筆者認為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第一,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
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于需要,需要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源泉。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不是為了考試更不是為了排名次而是有利于他們未來的發展,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通過學習地理學會學習,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另外通過正強化如教師的表揚獎勵鞏固良好的已有學習動機和剛形成的學習動機。
第二,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我國的教育歷來強調對學生的立志教育,通過立志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把自己的奮斗理想與祖國的繁榮富強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啟發學生自覺、勤奮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地理教材里的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等對學生進行立志教育,使學生能克服地理學習的困難,堅定學好地理的信心和決心。
第三,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種主觀判斷,它與個體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關系。正確的自我概念的標志是具有自尊心。自尊心的滿足必須具有以下三個條件:重要感、成就感、有力感,基于此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例如降低地理知識、地理作業、地理考卷的難度,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成功的經驗使學生意氣奮發,雄心勃勃,加強學生學習地理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