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為導向教學法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參與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樂趣。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團隊協作等方面具有實際推廣價值。在教學中運用行勸導向教學法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法 應用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l(2012)01(b)-0190-01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能力本位、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培養學生將來具備判斷能力和責任行為的指導思想,以學習理論為基礎,尋求學習的最佳效果,而它所追求的教學目標是以學生的行為表現為標志。結合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就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1 高職教學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
《電工電子技術》是高職工科院校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理實一體化專業基礎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以能力培養為主的基本目標,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轉變。
1.2 高職教育以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為主
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必須從以知識傳授為主轉變到以能力培養為主。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和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為其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1.3 學生利用外部資源獲得信息和知識的渠道不斷拓寬
當今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使學生更容易從外部資源獲得信息和知識,也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實用技能,教師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傳播者、講授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為主,其主要職能已從“教”轉變為“導”,這為高職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空間。
2 行為導向教學的主要方法
2.1 項目教學,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在教師指導前提下交給學生自己處理,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評價,交給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環節中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會相關的理論和方法。我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著重指導學生抓好以下四個環節。
(1)項目的準備階段:明確任務,查找資料。預習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教師在每次任務之前都要提出預習目標,有預習題、思考題,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查閱資料。上課時抽查提問,檢查預習效果。尤其是在實訓課前更有必要做好預習,便于教師引導學生獨立、創新完成實訓內容。讓學生明確自學能力、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習自信心和團隊合作能力。
(2)項目實施階段:創設情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訓習慣。課堂上教師精講,講重點和難點,講分析方法,操作步驟與要點,盡可能多給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自主完成任務的機會。聽課指導。處理好聽課與記筆記的關系,以聽為主、記為輔。積極思維,手腦并用。聽重點;聽預習中難點和自己不懂的內容。學習老師對重、難點的分析、歸納、概括思維的方法。
(3)項目評價與總結階段,利用學習效果評價單,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效果評價。
(4)及時反饋與復習。把握遺忘規律,教導學生,及時復習、體會,解決學習中的疑問,提煉出重、難點。例如在講授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分析時讓同學多做課外習題,做到舉一反三。練習,促使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進一步消化和吸收;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鞏固;練習,使學生計算、概括、分析、判斷能力得到進一步訓練和提高。
2.2 模擬仿真教學
是在一種人造的情境或環境里學習某種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模擬仿真訓練提供了許多重復的機會和隨時進行過程評價的可能性,且成本較低。在教學中可以通過Multisim電子電路仿真軟件進行仿真教學。在電工技術部分可以利用仿真軟件進行基爾霍夫定律、疊加定理、戴維南定理等電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的演示和分組操作實驗,在三相交流電路部分可以讓學生利用仿真軟件設計三相負載星形連接和三角形連接的實驗,使同學在安全情況下更好理解三相四線制中線的作用及負載星形、三角形連接的特點,同時做到節能環保,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模擬電子和數字電子技術部分可以利用仿真軟件設計電路,利用電子電路仿真軟件MuItisim10,根據需要實時控制,使電路功能可以分層次的展現,實現逐層深入的效果,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實訓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有興趣和信心投入到學習中,結合使用面包板插接電路、在虛擬仿真基礎上進行制作、調試,利用虛實結合手段有利于學生了解電工電子技術的新發展方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掌握現代化技術的能力,為學生設計與制作后續學習、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2.3 案例教學,通過案例分析和研究,達到為今后職業作準備的目的
在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訓基地的汽車實訓實驗臺進行模擬實踐,掌握喇叭線路、電動車窗、鼓風機線路的連接與故障檢測方法,在實訓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從而培養學生識別元件、識讀電路圖、檢測電路故障、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職業所需知識和技能。
2.4 角色扮演
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自身角色的內涵活動,又體驗對方角色的心理,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社會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目的。其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勝任未來的變化及其要求。
2.5 頭腦風暴法
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教師不對其正確或準確性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
3 對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思考
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重在使廣大教師不斷更新觀念,提高改革意識、創新意識,從而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同時使學生探討問題的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1)行為導向教學法體現了當今世界上的先進的職業培訓教學理念。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以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為目標、以活動為導向,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協作中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2)行為導向教學把全體學生培養成具有關鍵能力的人才。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建立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平臺上的,老師將視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實行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把不同類型的學生分配在一個小組,以團隊的形式來學習。
(3)行為導向教學為建立學習型社會創造了條件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是先進教育體系的體現,是先進教育觀念的體現。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實質在于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與有意義的活動與學習的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其目的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創新。
實踐證明,行為導向教學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是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的有效方法和措施。研究和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必將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使我國的高職教育教學進入一個嶄新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