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教學型大學的長沙醫學院,緊跟社會步伐,積極探索,深化改革,大膽實踐,著力為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層全科醫生。針對特殊專業的解剖學教學,本文就此專業如何培養談談我院解剖學教學方法。
關鍵詞:全科醫學 解剖學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1(b)-0208-02
作為教學型大學的長沙醫學院,以教學為主,同時又以科研促進教學,不斷提高辦學水平。緊跟社會步伐,積極探索,深化改革,大膽實踐,著力為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層全科醫生。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學科,也是學習其他醫學課程的基礎。對于剛步入醫學大門的學生來講,他們往往會對這門具有神秘色彩的學科產生濃烈的興趣,對于這種具有神秘學科會產生濃烈興趣愛好,但是解剖學內容多,難記,易忘一直困惑著他們,使得解剖學在醫學生心目中是大量的機械性內容。全科醫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產生枯燥、厭煩的情緒。如何能激發并不斷維持學生對解剖學的興趣,便成為解剖學教學成敗的關鍵,也為以后成為基層醫生打下堅實基礎。就此問題,談談我院對此專業的教學方法。
1 理論課與實驗課方法
1.1 理論課教學方法
1.1.1 誘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獲取知識的動力。解剖學是以世上最自然美的人體為對象,在上解剖課緒論之前,可以先組織學生臨床觀摩。讓學生身穿白大衣,親赴臨床觀看醫生對病人進行病史的詢問、體格檢查、診斷及治療全過程,使同學們觸景生情,使學生有強烈的興趣投入到解剖學學習中來。在學生進行觸摸“活標本”(自己)前介紹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比如從喉結向下摸到的凹陷為頸靜脈切跡,再向下5cm可以摸到微向前凸的橫行粗糙面為胸fe2tRtYMxgynhLRV/SwRnVpAZttm+6NzXB+AxgbnK8M=骨角,再向左摸可以摸到弧行向后外上的硬性結構為第2肋,再垂直向下摸,可以留課后思考題,自己心跳最明顯的在哪個部位?如此才可以讓學生慢慢了解自己,了解解剖學。
1.1.2 寓美
美是人生的最終追求,任何學科都蘊藏著美的元素,對于以正常人體為對象的解剖學而言,才是至美科目。如解剖學者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倡導的醫道“愛藝術者能愛人類,愛醫術者尤愛人類”所表現的美好情操和仁愛心靈。史書還有記載,公元16年,王莽令太醫尚方與巧屠一起解剖被處死刑者公孫慶的尸體,不僅度量其五臟,而且“以竹筵導其脈,知其始終……”。這就是對人體美的探索,也是解剖學前者對世界的貢獻。
(1)將教學語言藝術性,加強學生對解剖學知識的記憶。采用一切美好事物可以聯系到解剖學知識的,用形容、比喻、象征性手法,運用通俗易懂,有趣幽默,甚至文學性等美的語言能使“呆板、死的”形態“活起來”。比如:消化系統為“高效的食品加工系統”;泌尿系統為“下水道”;子宮動脈位于輸尿管的前方可以用“橋下流水”;視器不僅是人體的“偵察兵”,也是“心靈的窗戶”;淚液的產生與排出時尤其大哭淋漓時“鼻涕眼淚一起流”來闡述淚液是流入鼻腔的;動脈似“奔騰的江河”離開心臟,靜脈象“平靜的運河”回到心臟??傞L度約10萬公里的毛細血管如“潺潺小溪”運送血流來
(2)手勢解剖法:對某些知識點加以手勢和肢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踝關節做內翻外翻運動,可以采用在課堂上踢鍵子表演。再如講述子宮的分部,位置及韌帶時僅靠掛圖、模型等不易表達,我們可用形體及手勢來說明更具體、更形象化。教師取立正位,面朝向學生,雙臂向外平伸表示輸卵管,5個手指向外展示輸卵管傘,此時頭代表子宮底,胸部代表子宮體,腰以下代表子宮頸,彎腰向學生鞠躬是表示子宮的前屈位,整個人向前傾斜表示子宮的前傾位。同時,根據以上知識來描述子宮韌帶的起止點,講解每條韌帶的作用也比較形象。另講到直腸的形態時,直腸并不直,在矢狀位上有兩個彎曲,分別為骶曲、會陰曲,骶曲凸向后,會陰曲凸向前,同學們經常混淆不清,我們可以做一個“駝背屈膝”的姿勢,從側面觀察很像兩個彎曲,一目了然。
1.1.3 互動
加強情感上的交流,以情動人并創造實驗教學環境美。要放棄并打破“師道尊嚴”,改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要讓老師的講課敲在學生的心靈上,以情動人。實驗課上可以用化學的眼光去看尸體標本,它無非是凝固的蛋白質,作為老師并且可以不帶手套去講解標本,去讓那些“三怕”學生從心靈上克服對標本的恐懼心理。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問題,往往獨特的想法是能導致科學發展,跨越科學認識中“空白”地帶,開拓新的領域。
1.1.4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是人類教育的重大改革與進步,PPT和CAI課件可以達到圖文并茂,三維及虛擬成像,短小經典的手術視頻,加上聲音的強烈刺激作用,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形象、直觀、生動的學習效果。既節約了板書的時間,又增加了授課的信息量。其針對主要是運動、脈管和神經系統,而內臟學教學主要以傳統教學為主,如在講授消化管的時候,可以將消化管的順序寫出(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盲腸、結腸、直腸、肛管),再按順序講解。使學生感覺簡明扼要,清晰明了,如胃、肺、腎、子宮的講解可以邊講邊畫的方式,學生會隨老師的畫圖而模擬,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產生視覺沖擊記憶,又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
1.2 實驗課教學方法
1.2.1 教學過程安排,抓住第一次課的中心思路
大膽嘗試是教學改革的前提,對于第一次實驗課應抓住緒論中的解剖學姿勢及方位術語,要每一個學生做出解剖學姿勢,掌握并運用正中矢狀面、內外側、上下及前后。通過示教、指導、觀察、標本考試及實驗小結的教學過程,減少示教時間,增加學生觀察時間,充分利用活標本(自己),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及學習興趣。
1.2.2 大膽嘗試學生教學生,教師輔助把關
“學生是最好的老師”,先讓部分學生掌握本次實驗課知識點,調動學生教學生學標本,教師從旁指導、把關。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通過同學學習,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此方法使每個學生可達到一對一指導,并所學知識點得以鞏固加強。
1.2.3小班競爭,大班競賽。
每次實驗課的標本考試得分直接記入學生的成績,使本小班學生都想得到“A”,每個系統安排本專業所有班級競賽,可聯系系部給予物質及精神獎勵,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學生對班級的榮譽感,加強班級的團結性。
2 課堂內與外結合
2.1 師生情感交流
心理學認為,教師必須喜愛自己的學生,對學生要有深厚的感情,使學生不僅尊敬老師,而且從內心喜愛自己的老師,這種師生感情的建立,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因此老師應放棄并打破“師遭尊嚴”,平易近人并關心理解學生,消除代溝,鼓勵并尊重學生。課堂內以最精練易懂的語言授課,多種教學法相結合,使學生每次課都有新鮮感;課堂外多和學生生活相融近,如一起體育運動和暢談人生,可以將課堂解剖學知識不經意帶人生活,使學生不僅喜愛解剖學,更尊敬解剖學教師。
2.2 興趣小組的成立
通過三年時間的籌備,于2009年在解剖教研室的領導下,針對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及對解剖學有濃厚求知欲的學生,篩選組成36人團隊的解剖學興趣小組。主要方向為:(1)大學生科研研究;(2)解剖學教學及參展標本的制作;(3)實驗室輔助教學。通過培養,和教研室老師工作生活在一起,關系非常融洽,更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為其它學科奠定基礎。
2.3 醫與其他學科的互通
2.3.1 醫體關系
人類需要健康,健康需要體育和醫學。體育作為我國教育方針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醫學,從古至今都與體育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很多體育活動是以醫學為其理論基礎,而醫學中又處處貫穿著體育,尤其是在疾病的預防方面,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亞健康狀態”,醫學與體育更是緊密相連。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對培養以醫學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醫學院校,應適應現代社會對醫療服務、康復治療、保健預防和健康教育的新需求,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對體育在醫學院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有一定的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堅持走“醫體”相結合的體育教學道路已成為醫學院校改革的必經之路。
我院對于解剖與體育課的安排進行改革,首先開解剖學運動系統,一個月后開始開體育的日常教學。以武術中的太極拳為例,有一定的運動解剖學基礎,學起來很輕松,比如說太極拳中的屈腕伸腕、足尖足底、踝關節的跖屈背屈等等。其二,太極拳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都有一定的影響。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又能鞏固和拓展他們的醫學基本知識。
2.3.2 醫計、英關系
計算機和英語是當今融入社會的兩大基本本領。計算機技術運用到解剖學多媒體教學,更加體現當今技術改革的效果,使學生對解剖學更具直觀、立體、現實的感受;而英語為學生查閱外文資料提供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作鋪墊。
教學實踐證明,全科醫學學生針對我院解剖學教學方法,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有機統一結合,課堂內外兼顧的策略,學生對解剖學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興趣小組成員從2009年的36人增加到現在的300多人,98%的學生可以順利取得學分及平均分高達86分的好成績(2010級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為其它基礎和臨床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