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云南考察工作時指出:“要充分發揮云南作為我國通往東南亞、南亞重要陸上通道的優勢,深化同東南亞、南亞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沿邊開放質量和水平,使云南成為我國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為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迅速組織研究力量,對橋頭堡建設的內外環境、基礎條件和主要內容、工作重點、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配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起草了調研報告和政策文件,為使云南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1年5月,《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加速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正式下發實施了,這是彩云之南的盛大喜事,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關懷,飽含著黨中央、國務院的深情厚望與重托。5月31日,省委、省政府在德宏召開動員大會,對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推進橋頭堡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吹響了加快建設橋頭堡的號角。
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的重大決策,是中國在推進和諧世界建設方面的全新部署。這一構想的提出,進一步體現和強化了中國構建和諧世界、推進和平、合作、開放的思想,對中國進一步深化對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的開放,大步走向印度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實現“安鄰、睦鄰、友鄰”的重大舉措。通過橋頭堡戰略的實施,將不斷加深和擴大中國與這些區域的合作,促進經貿往來,增進傳統友誼,構建互利共贏的良好合作關系,進一步帶動和支持這些地區實現共同發展。它不僅有利于推進中國向西南開放,加快西部民族貧困地區發展步伐,進一步激發區域發展活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培育新的增長極,也是云南在新時期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巨大動力。
橋頭堡建設不僅僅是個對外開放的問題,它涵蓋了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對云南發展的整體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定位。它設定了云南的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方向;提出了云南在中國改革開放、科學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要求。通過橋頭堡建設,云南將發揮中國向西南開放的基礎性、先導性、示范性、服務性作用。橋頭堡建設設定的兩個階段、10個目標,與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5年規劃相互銜接,有利于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有利于各項具體項目和資金的安排落實。通過第一個5年的努力,要使橋頭堡建設的各項基礎條件得到全面改善,使云南的經濟社會得到全面發展,使云南生態良好、民族團結、邊境安寧的局面得到進一步鞏固,全面發揮橋頭堡對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促進作用。再通過第二個5年的努力,將使通道、基地、平臺、窗口和屏障全面建成,橋頭堡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橋頭堡建設給云南帶來的機遇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一是對云南省全面拓展開放領域,迅速提升開放層次,實現以開放促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二是對云南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內連外通條件,打牢發展基礎帶來的重大機遇;三是對云南省發揮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提升綜合競爭力帶來重大機遇,四是對云南省調整優化生產力布局,激發全省發展活力,促進全省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五是對云南省更好的利用沿邊資源,促進民族團結和貧困地區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六是對云南省進一步維護生態安全,維護邊疆安寧,建設穩固的邊疆帶來重大機遇;七是對增加就業,提升全省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帶來重大機遇。
橋頭堡建設是云南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使云南的發展上升到全國發展區域布局中的一個突出位置,必將使云南得到國內外更多的關注,能夠更好的爭取到各方面的支持,有效吸引各方面的資源落地云南,拓展云南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關注度,對云南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擴大對外影響力都將產生深遠影響。怎樣抓住和利用好這一機遇,是對云南省各級各部門能力和智慧的檢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放眼世界攬風云,屹立潮頭搏浪行,堅定不移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振奮精神,團結一心,真抓實干,努力完成好橋頭堡建設的光榮使命,譜寫建設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云南新篇章。
希望《邁向印度洋》一書的出版,能對社會各界了解和參與橋頭堡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