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到6月10日,為期5天的第20屆昆交會暨第5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勝利閉幕。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主辦、協辦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各項經貿成交額累計高達80.68億美元,再次創下新高,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
組委會的統計數據,進出口成交18.08億美元,同比增10.3%;利用外資簽約59.5億美元,同比增14.2%;對外經濟技術合作3.1億美元,同比增189.7%。南亞國家商品館現場成交累計914.8萬美元。其他聯辦省(區)市進出口累計成交884萬美元,現場成交達1585.75萬元人民幣。包括民企入滇項目在內,共簽訂國內合作簽約項目756個,引進省外資金10387億元。
本屆昆交會,有超過1.2萬人次的高質量參展商和近2.3萬人次的境內外采購商到會參展和采購,社會各界參觀展會的人數逾10萬人,比上屆均有所增加。
總體來看,本屆昆交會國內外企業參展踴躍,展位需求增加,展位規模和參展參會客商數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是昆交會開始舉辦二十年來展位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交易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肯定,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差距。
首次參加昆交會的《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將其稱為“乳罩上的昆交會”。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說,“當我看到來自馬來西亞的攤位上竟有正在銷售女性乳罩、內褲的攤位時,說實話,那一瞬間有些失望,腦海里面浮現出一個套用流行語‘舌尖上的中國’‘筆尖上的高考’的題目——‘乳罩上的昆交會’”。蔣豐說,當他把“乳罩上的昆交會”發到微博上之后,引起網民的強烈反響。
記者也從各方面了解到展會存在的問題。從六號展館南亞館側面進入現場時,場館散發出陣陣惡臭,展會環境亟需改進。由于昆交會“門檻”太低,“零門檻”的設置讓參展商、采購商以及普通市民都參與到商品貿易中來,各展館中的展銷商品品次參差不齊,昆交會還擺脫不了濃郁的“草根性”。針對昆交會存在的這些問題,也引起了筆者的一些反思,怎么樣才能使得昆交會擺脫“年貨街”的派頭、“草根性”的品位呢?
首先,組委會應該更加規范展廳的布置格局,從功能化的結構布局向更加人性化的展廳布局轉變,使得展廳布局更利于參展商的展示,便于采購者的采購。
其次,昆交會組委會應該提高昆交會參展商的準入門檻,逐漸擺脫其與生俱來的“草根性”,嚴格考核參展商的入駐條件,嚴格檢查入駐參展商的產品質量。從根本上消除低品位、低檔次的參展商和產品,使昆交會向更加高端,有品位的國際化高端展會邁進。
還有就是再次提高進入展會的采購者和普通市民的入場門檻,“愛心卡”過處,猶如蝗災現場。提高參觀者的入場門檻,讓那些真正有采購意愿的采購者和普通市民進入會場,而不是幾近“零門檻”進場。
總之,從昆交會內部展廳的設置上,從參展商、采購者和普通市民的入場門檻上著手,不斷提高昆交會的檔次和品位,使昆交會向專業化、規范化邁進,向更加市場化、國際化的高端展會目標邁進。正如蔣豐所說的,正是這些缺點的存在,“給未來的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留出了一個升騰、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