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賞罰管理臣民是《韓非子》的核心思想之一,君主駕馭臣下的關鍵并不完全在于本人的能力,還在于他對賞罰大權的控制力度。如果君主對賞罰之事做到絕對掌控,那么所有人都會按照君主的意愿做事;而一旦大權旁落,君主就必然失勢。由此可見,賞與罰是君主得以制人而不制于人的重要工具。
【原典】 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危而歸其利矣。 ——《二柄》
【今譯】 為人臣者,畏懼刑罰而喜好獎賞,所以君主親自掌握賞罰之權,那么群臣就會畏懼他的刑罰而追求他的獎賞了。
【闡解】 韓非認為,獎賞與懲罰是君主治理國家所憑借的兩種基本手段。人天生就有追逐利益的本性,因此人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利益使然,而人們所極力避免去做的事情其中一定蘊藏著災禍。正是由于獎賞與懲罰的存在,人們在行為之中才會自覺遵循一定的原則,從而使整個社會的運轉具有一定的規律,國家的發展也會因此而變得有條不紊。
在韓非看來,獎賞與懲罰作為君主控制臣民的兩大權柄,應當牢牢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因為人們的行為是靠賞罰來引導和約束的,誰執掌賞罰之權,天下臣民就會聽誰的指揮,如果君主本人沒有把握好這兩大權柄,使其被臣下所控制,那么,人們就會聽命于掌權之臣而非君主,如此一來,君主便會大權旁落,自己控制國家的能力也會隨之減弱。因此,君主在倚仗臣下為自己效力的同時,有些權利是不能外放的,賞罰大權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君主只有親自掌控這項權利,臣民才能在利益的誘惑和刑罰的威逼下按照君主的意愿做事,天下自然會因此而安定了。
【今用】在一個集體中,領導為了有效地管理他的下屬,除了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對其施加影響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應該以賞罰措施來規范下屬的行為。因為任何人都對利益有著執著的追求,而對于懲罰,則避之唯恐不及。領導通過制定一系列賞罰措施,使下屬為了趨利避害而自覺地按照要求做事,這樣既節省自己的精力,又能夠使下屬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可謂一舉兩得。但領導需要注意的是賞罰大權應完全由他個人掌管,否則就會出現權利分散,其他人也會把目標放在拉攏掌權者上,工作重心偏離正常軌道,從而對集體造成不利影響。
編輯/獨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