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兼具了幽默與睿智于一身的馬克·吐溫身上,我們發現智慧在生活當中如此重要,快樂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那個價值觀扭曲的時代,馬克·吐溫總是能夠以一個特殊輕松的視角向世人闡釋他眼中的真實世界。《鍍金時代》描述的是在美國經濟空前膨脹的大時代背景下,政客與商人在冠冕堂皇的政治外衣之下做出的一些令人發指的勾當,小說中的語言幽默詼諧,但是在這層黑色幽默之下卻處處直指資產階級的腐敗與無能。
關鍵詞:幽默 價值觀 馬克·吐溫 美國經濟 黑色幽默
一、美國經濟空前膨脹
《鍍金時代》的文學價值絕不僅僅是因為它是馬克·吐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業內外對其高度評價多源于其中所展現的關于那個美國經濟空前膨脹時代背景下人們道德觀與價值觀的扭曲。《鍍金時代》發表于1873年,美國南北戰爭剛剛結束,這場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掃除了障礙,這時的美國經濟正處于一個看似遍地黃金的時代,大量移民迅速遷至美國,他們希望可以趁機大撈一筆,客觀來說,這批移民的涌入也帶動了當時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在美國西部發現的一些礦產資源更是源源不斷地吸引著外來者的開發,西部不再是荒無人煙的戈壁,其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西部文化也漸漸尋找到自己的特色。在這個階段美國的工業化極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發展迅速,正是源于這些發展,美國在20世紀初期已經成為世界工業強國之一。
19世紀工業革命傳到美國,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獲得了西部的大片領土,急需勞動力,南方奴隸制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1860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總統,南方奴隸主發動叛亂,南方蓄奴州紛紛獨立,1861年2月組成邦聯政府,戴維斯當選總統。同年4月南方邦聯軍先發制人攻占薩姆特要塞,內戰爆發。南北戰爭結束之后,美國社會基本處于一個較為安定的狀況,所以美國政府在國防與軍隊建設上的投資就大大減少,這樣的軍事現狀顯然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而為了能夠在美國大撈一筆的外來移民也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豐富的市場資源,當時的他們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地大物博的美國,在政策上也給予外來移民很多優惠,這樣就促使外來移民的目的變革為長期發展下去。美國政府大力發展鐵路運輸事業以便促進煤炭、鋼鐵等工業的發展,但是美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南北戰爭摧毀了奴隸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道路。這次戰爭中工業革命帶來了軍事上的巨大進步,雙方使用了金屬彈殼和后裝填步槍作戰,使用鐵路和蒸汽船實現快速的兵力機動和集結,使用蒸汽鐵甲戰艦進行海戰,機械連發槍第一次投入實戰,特別是北方發展了制造標準化零件組裝武器的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馬克·吐溫以詼諧幽默的寫作語言將這個時代的縮影融入到《鍍金時代》中。
二、黑色幽默語言對現實社會的批判
在馬克·吐溫的眾多作品當中,《鍍金時代》的文學價值也許并不是最高的,但是正是源于其對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展現,“鍍金時代”也一度成為那個時代的代名詞,小說活靈活現地展示了那個時代政治的腐敗以及利欲熏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從南北戰爭結束到20世紀初期,這時的美國也被稱做“鍍金時代”。
故事的主要線索是圍繞屬于美國兩個經濟階級的人物展開,這兩個小人物也集中代表了當時美國社會發展中的兩個主要的勢力,而這兩戶人家整日想要通過捷徑發財的目標卻是一致的,這兩戶人家集中展現了當時美國社會的發展狀況。住在田納西州歐比鎮的郝金斯一家聽聞滿地是黃金的美國發展狀況,希望能夠在這個時候大發一筆橫財,于是郝金斯聽從朋友的消息舉家搬至西部,途中還收養了孤兒克萊和蘿拉·凡布倫為養子女,一心做著發財夢的郝金斯一家萬萬沒有想到十年過去了,他們卻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郝金斯也因此含恨歸天,此時蘿拉·凡布倫作為一條重要的線索將小說的故事發展引致上流社會的圈子,在這里人們受著高等教育卻干著更加令人憤恨的勾當,整個官員在乎的不是民生百態,他們看到的永遠只是自己的口袋,他們利用自己便利的政治外衣卻為自己謀取私人利益。蘿拉·凡布倫在這個黑暗的圈子受盡侮辱卻無人可以幫助她,最終以精神分裂的面貌了結余生。作為馬克·吐溫的第一部長篇作品,雖然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是其在文學歷史的舞臺上仍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小說中對于塞勒斯上校這一人物的描寫更是刻畫得栩栩如生,塞勒斯上校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但是這并不妨礙他整日做的發財美夢,滿口的仁義道德背地里卻干著不能見光的勾當,深刻地揭示了當時風靡的投機倒把的社會風氣。這時的法律也不再是穩定社會發展的杠桿,反而成為一些高官為虎作倀的擋箭牌,政治的腐敗黑暗導致許多社會問題叢生,在黃金的映襯之下,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利欲熏心的字樣。作為美國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作家,馬克·吐溫的小說《鍍金時代》以黑色幽默的語言諷刺和揭露了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以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鍍金時代》兩個小人物投機倒把的故事,不僅批判了封建舊制對于人性的殘害,而且還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中一些黑暗腐敗的統治,宣揚了人人都享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
馬克·吐溫的黑色語言幽默也來自于自小生活的環境,美國一大部分民眾都是早期國土建設的開荒者,在艱難的生存環境當中只有自找樂趣來緩解生活中的磨難。而后期的移民時代更是到處充斥著強烈的文化沖突,所以以幽默的形式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就成為許多美國人樂于執行的事情。也曾經有人表示,幽默是早期美國人聊以慰藉的手段,更是他們樂于生活的積極心態,艱難的環境練就了美國民眾樂觀幽默的心態。馬克·吐溫的《鍍金時代》對世界文學的貢獻之一是他非凡的幽默諷刺藝術。今天當我重新品味《鍍金時代》這部諷刺小說中的語言,不禁感嘆當今世界幽默藝術之衰退,大眾語匯和媒體里到處塞滿了語言垃圾,除了互豎中指,再也想不出更高明的語言,其粗俗鄙陋每況愈下,令人憂心。
三、《鍍金時代》文學價值
馬克·吐溫作為19世紀后半期和20世紀初美國的一位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所展現的藝術魅力是人類文化的瑰寶。馬克·吐溫的小說以其進步而深刻的思想性和諷刺與幽默的生花妙筆,深得中國讀者的喜愛,并且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青年。“馬克·吐溫在中國有三副面孔:第一,資本主義社會虛偽的有力批判者;第二,‘同情中國人民的美國作家’;第三,幽默的人性藝術家。”
《鍍金時代》將幽默與諷刺融為一體,既富于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杰作,又具有悲天憫人的嚴肅。幽默作品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引發讀者的笑聲,而又不僅僅是笑聲而已。在《鍍金時代》中幽默不僅起著調節生活、宣泄憂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這層幽默,使我們能深刻地去看現實、看人生、看社會。社會百態也都在《鍍金時代》的幽默中得到無情的揭露,底層社會的各種奇怪現狀也遭到他的善意的嘲諷。馬克·吐溫擅長幽默,在他大部分作品中都融合著幽默的元素。但是怎樣才能夠將幽默作為一種寫作風格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馬克·吐溫就以其獨特的創作模式將小說人物故事描述到輕松詼諧卻不膚淺。在馬克·吐溫的文學創作中總是能夠使讀者感到幽默,而又不僅僅是幽默。在這些笑聲的背后又帶有著難以控制的悲涼。馬克·吐溫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其將個人對于美國當時社會發展的問題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鍍金時代》作為其早期揭示美國社會問題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是馬克·吐溫在以后的文學生涯中根據自己的親自經歷,已經由早期的樂觀主義專揀轉向用更為嚴肅的態度來而對美國的現實。《鍍金時代》對公共輿論所產生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是其重要的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深受所有愛好正義的人民的喜愛,也正是源于其對于社會問題的揭示與反思。
這位曾令全世界歡笑的人,自己卻飽嘗了人世的辛酸。他早期作品中的道德說教厚厚地包著一層幽默的外衣,現在幽默換成了辛辣的諷刺。對于美國軍隊在一個火山口上屠殺六百名菲律賓摩洛人的行為,他沒有直接進行抨擊,而是假裝為之高唱贊歌。在《鍍金時代》中,他指出人類應該拋棄對于黃金的幻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作為小說家,他以滑稽詼諧的語言,同一切企圖剝奪人類自由的虛偽作斗爭,享有“美國的托爾斯泰”之稱;作為演講家,他以諷刺的手法對人類和社會的丑惡痛下針砭,有“文學界林肯”之盛譽。其演講風格獨具,簡介流暢,妙語連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馬克·吐溫的作品與其他的作家一樣構成了“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主體,作為批判資本主義虛偽、腐朽、沒落的教材。
馬克·吐溫在晚年創作時期變得越來越小心謹慎了,對金錢的憂慮與日俱增,對地位和名譽也無法再淡泊處之。為適應公眾情緒,他軟化了對美國帝國主義政策的公開批評。盡管那時候他的寫作帶有更多的憤怒而不是幽默,但為了市場他還是掩飾了這種憤慨。到了70歲的時候,馬克·吐溫感到自己該安度晚年了。他為自己定做了14套白色衣服和100條白色領帶,他從頭到腳,全身銀裝素裹,從此直至逝世。這樣為自己準備入殯儀式的古怪念頭也只有馬克·吐溫這個老小孩想得出來。馬克·吐溫誕生那一年,哈雷彗星劃過長空,該星于1910年返回。馬克·吐溫預言他將隨這顆彗星而去。果然4月19日,彗星閃現在天際,4天之后,馬克·吐溫果真隨之離開了人間。雖然他的肉體不再鮮活,但是馬克·吐溫所創造的文學價值將永遠為后人所敬仰。威廉·迪安·豪威爾斯將馬克·吐溫比做“文學界的林肯”確實不無道理。對于彼時世界各地的讀者來說,他似乎就是美國,沒有別的什么人能夠擔此重任。
馬克·吐溫在《鍍金時代》中的黑色幽默語言,絕不僅僅是為了逗人發笑,為所謂的幽默而幽默,在世界文學歷史發展的舞臺上,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為文學而文學的大作家。馬克·吐溫在《鍍金時代》中的黑色幽默語言正是為了點出幽默中的一片苦心。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幽默本身的秘密來源不是快活,反而是悲傷。在現實生活中馬克·吐溫善于發現許多令人傷心痛苦的事情,但是他并沒有一味的悲傷,反而在作品中以詼諧而諷刺的筆調寫出來,讓人忍俊不禁,真正有效的武器就是笑聲所帶來的攻擊力。《鍍金時代》中的人物和故事給了我們帶來了許多笑料,但是更深刻的確實許多用以思考社會和人生的荒誕現象。他從不為幽默而幽默。他引以為豪的是,當與他同時代的78個為幽默而幽默的作家先后消失后,他還在美國文壇上繼續他那夾雜著針砭和嘲諷的幽默就是他文學藝術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白逸欣,蔡宏宇.《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寫作特點和人物形象[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2).
[2] 尚永善.“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在這里度過的”——訪馬克·吐溫故居[J].棗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96,(02).
[3] 陳雪梅.幽默與詩意的完美結合——讀《黃金時代》[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05).
[4] 陳恩黎.以幽默的名義——對三部獲獎幽默小說的文本分析[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1).
[5] 大衛·諾蘭,于健.馬克·吐溫——美國的良知,中國的朋友[J].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83,(08).
作 者:王 婷,西安財經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用學、應用語言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