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斯多爾·皮亞佐拉,阿根廷著名的探戈作曲家和演奏家,被稱為“現代探戈的革命之子”。他的作品《自由探戈》是許多音樂家和室內樂團熱衷演奏的演出曲目,并擁有多種樂器獨奏、合奏等各種形式的改編版本。本文將從歷史根源、作品分析、音樂特點三個方面來詳細分析其室內樂版本。
關鍵詞:《自由探戈》 阿斯多爾·皮亞佐拉 新探戈 班多鈕
一、歷史根源
要談《自由探戈》這部作品,就不得不先提到阿根廷的探戈音樂。阿根廷探戈發源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區,其來源是上個世紀從古巴帶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古典舞蹈哈巴涅拉舞。在經歷了連年戰亂之后,開始步入穩定的發展期,大批源于非洲、北美甚至歐洲的移民滯留在港口,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層次較低的外來社會群體。他們大多是些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手工業者或者小商小販,來這里尋找財富的夢想,卻大都生活不穩定、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經常性地泡在酒吧或者妓院里靠唱歌、跳舞來消磨時光,以緩解寂寞孤獨的心理狀態與思鄉之苦,這時候,探戈作為他們的情緒宣泄方式、自娛自樂的形式出現。由于“探戈”出身卑微,很難登上“大雅之堂”,只能在港口破敗的倉庫甚至妓院里表演,甚至有一些很壞的名聲,諸如“探戈海盜”等,并認為“探戈”勾引上層社會的女子,是一種流氓音樂。
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阿根廷的工人階級在政治上獲得了自由,探戈開始在舞蹈大廳、節日慶典和各種公開場合活躍。所有的新生媒體如電影、廣播、唱片對探戈大力推廣,使得探戈在阿根廷的地位與日俱增。另外,一批新生代的音樂家加入到探戈音樂的創作中來,融入其他音樂形式,給探戈注入了新鮮血液。于是,探戈迎來了它的又一次突破性進展,這一時期的探戈音樂家已經開始感到重新定義探戈創作以及探戈靈魂的必要性,他們開始將西方音樂創作中的一些創作手法和技巧融入到探戈音樂中,探戈的風格開始朝著古典方向邁進,這就是新探戈的產生。1954年是皮亞佐拉將“新探戈”風格以及這種音樂形式真正確定的一年,也是其自身音樂創作風格的準確定位。他自己回憶道:“我到1954年時創造了一種不同的探戈。這種探戈毫不老套、傳統,有種室內樂的氣氛。它是思想性的探戈。這不是供人們歌唱或者舞蹈的探戈,而是讓人們思考的探戈?!?/p>
二、作品分析
《自由探戈》是皮亞佐拉1973年移居意大利期間創作的,為手風琴、小提琴與鋼琴的三重奏曲。在這部作品中,皮亞佐拉在音樂創作中注入了古典和爵士等新的音樂元素,使他筆下的阿根廷傳統探戈音樂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時,又極富現代風格與神秘色彩,整首作品極富民族性,又極富現代感,既羞澀又奔放,的確令人為之著迷甚至癡狂。
全曲的整體結構為復三部曲式結構,4/4拍子,主調a小調。整曲由引子、首部、中部、再現部以及尾聲構成。這首作品的特點在于作曲家運用了盡量少的、性格單一的音樂材料,通過重復、變化重復等作曲手法塑造完整生動的音樂形象。引子部分(1-34小節),a小調,鋼琴聲部主音低音持續,并且八度跳進增強樂曲動感,同時,332這種特殊的充滿張力與動力感的節奏型開門見山,打破了傳統節拍的強弱規則,確立了這部作品的“自由”格調,其中主奏樂器手風琴以抖風箱顫音的形式出現小提琴節奏型伴奏的組合,渲染了樂曲所要表現的自由、奔放的色彩風格,音樂力度增強,古典、民族、現代、激情、騷動、矜持充斥整個引子部分,探戈音樂的節奏、調式、和聲等特征明確出現;首部部分(35-66小節),手風琴聲部主導音型式動機進行、小提琴聲部分解和弦與鋼琴聲部左手用斷奏手法分解和弦式進行,右手柱式和弦式伴奏同時進行。另外,和聲方面體現了對多調性色彩的追求,樂曲通過不斷的重復固定的和聲進行軌跡a小調一e小調—D大調—a小調一e小調—D大調一a小調……不斷地循環鞏固調性,多變的調性調式大大豐富了音樂的感染力與殺傷力,讓我們體會到作曲家濃重的、糾結的感傷思緒;中部部分(67-98小節),手風琴聲部和小提琴聲部之間的相互追逐、呼應使音樂風格堅定、有力,并且大量和弦外音的出現,使樂思得到了更好的發展,音樂的色彩性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再現部分(99-122小節),手風琴聲部作柱式和弦進行與下刮奏、鋼琴聲部探戈米隆加節奏型及小提琴聲部的逐漸淡化的主題旋律,一次又一次將全曲的氛圍推向高潮,可謂是高潮迭起,讓人欲罷不能;尾聲部分(122-133小節)主要音調再現,音樂力度減弱,音樂形象更加清晰,手風琴聲部與小提琴聲部同時演奏主要音調,鋼琴聲部八度跳進式或同音重復主調主音。最后,全曲結束于主調a小調的主音。
三、音樂特點
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之所以可以在眾多流行音樂流派競相爭寵的當今社會以獨特的身姿形態影響著世界音樂的發展,是因為其有自己的音樂特點,我們就來看看《自由探戈》的音樂特點。
首先,皮亞佐拉曾師從布朗熱等音樂史上杰出的音樂教師,受過完整的、良好的古典音樂訓練,并有著堅實的阿根廷民族音樂根基,他能夠自如地把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相融會貫通,完全打破了傳統探戈樂團的表演形式,在探戈音樂里加入了古典音樂的嚴謹和爵士音樂的即興等要素,取消了歌手和舞者,取而代之的是室內樂的表演形式,把傳統意義上的探戈音樂歌舞形式變成了聽覺上的新探戈音樂,新探戈音樂的新紀元由此而誕生。皮亞佐拉為了打破傳統探戈音樂一成不變的旋律和不斷重復的節奏,使自己的旋律更加標新立異,更具吸引力,從而擴張探戈音樂的表現幅度。例如,在節奏上,皮亞佐拉作品的重音特點顯得尤為突出。它完全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小節中節拍的強弱位置,以前的強拍位置被弱化,而有的弱拍位置卻被突出地強化,形成特殊強弱規律的節奏與其他聲部的規則節奏“混搭”,從而形成特有的復合節奏。
其次,重復是皮亞佐拉音樂創作中運用最多的寫作手法。雖然總在重復,人們卻并未感覺到多余甚至頭痛,原因是重復的樂句往往主要表現在聲部交替、轉調、變奏、模進等方面,這些不同的、現代的并頗具特色的創作技法使得同一樂句在音色、調式等方面有了多樣性的變化,這不僅不會使人感到重復、啰嗦,反而使音樂有了更強的張力與動力,每一遍不一樣的重復似乎都給這部作品加入了一劑新的興奮劑,使人為之瘋狂。
再次,新的樂隊編制也是皮亞佐拉音樂創作中的又一亮點。班多鈕手風琴是手風琴大家族中的一員,在手風琴發展史上占有極為特殊的地位。這件樂器由德國一個名叫Herinrich·Band(1805-1888)的人于1835 年所發明,是一種典型混血樂器,其原始用途是當做教會的“活動管風琴”,后來由愛爾蘭水手把它帶到阿根廷。探戈最初活躍于社會的下層階級,因此,班多鈕手風琴由于其厚重密實并頗有磁性、張力與節奏感的音色,戲劇性地成為了妓院里、酒吧里探戈音樂主要伴奏樂器。皮亞佐拉曾經說過,班多鈕手風琴的右手音色類似于小提琴,而左手部分則比較低沉,所以他選擇弦樂器與鋼琴來搭配。小提琴與班多鈕手風琴在音色上可以融合得很好,并相互映襯,經常輪流作旋律聲部,低音提琴、貝斯與鋼琴更適合表現新探戈音樂節奏,有利于新探戈音樂風格基調的展現。這樣一來,新探戈音樂在音色效果與音樂感染力方面自然要比傳統探戈音樂更具備聽覺競爭力。
另外,靈活、自然而且頻繁的調式調性變化也為《自由探戈》添色不少。皮亞佐拉的作品常以絢麗的音樂色彩、扣人心弦的音樂情緒來抓住聽眾的耳朵,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多半是要依靠調式調性的轉換,而且是頻繁自然的轉換。在樂曲發展中,為了使主題形象達到統一而又不陷于沉悶的、憂郁的單一氣氛,皮亞佐拉頻繁、循環地利用近關系轉調和平行大小調的相互轉調來增強音樂的色彩性表達。
最后,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是純聽覺意義上的探戈音樂。傳統的探戈音樂往往都是由舞者編排出舞蹈,然后再根據舞蹈的節奏來創作音樂。這樣一種先來后到的模式,使探戈音樂的表現形式完全依附,甚至取決于舞蹈,音樂本身的創新性和獨立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喪失。而《自由探戈》為代表的皮亞佐拉“新探戈”是以音樂演奏者本身為主,完全脫離了舞蹈,并以純粹的聽覺方式展現給聽眾。從而,探戈音樂成為了完全獨立的音樂個體,探戈的精髓便能夠用聲音的方式表現到了極致。
以《自由探戈》為代表的皮亞佐拉“新探戈”音樂,將古典音樂、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新探戈音樂強悍而叛逆,雅致而優美,不僅將屬于下層酒館里的探戈音樂帶進了現代音樂廳,更使全世界了解了南美的音樂文化風情;不僅讓人們用探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把探戈變成了一種更為大膽、更為時尚的聽覺藝術;不僅把手風琴這種相對廉價的、自娛自樂的樂器帶到了全世界,而且使班多鈕手風琴與探戈的結合變得既矜持又熱情,既大眾又高雅,讓人沉迷其中,如癡如醉,甚至為其瘋狂。
參考文獻:
[1] 張廷森.探戈音樂初探[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9,(02).
[2] 陳軍.阿斯多爾·皮亞佐拉和他的探戈音樂[J].音樂探索,2007,(02).
[3] 田華.皮亞佐拉新探戈音樂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10.
[4] 陳曉麗.手風琴音樂在中國的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4).
作 者:朱裔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音樂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學科教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