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種以禽類發病為主的烈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劃為A類疾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近年來,我國政府采取“應免盡免,不留空檔”的方式加大了對禽流感的免疫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抗體水平不高的現象時有發生。筆者認為影響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禽體健康狀況、疫苗質量及免疫操作水平等,現將其介紹如下,供參考。
1 禽體健康狀況
免疫接種是用人工方法將有效疫苗引入到動物體內,激活免疫系統,使機體獲得預防某種傳染病的能力。但是,這種免疫力產生的前題條件是被免動物是健康的,禽流感疫苗的免疫也不例外,免疫前應對禽群進行詳細的檢查和了解,體弱、染疫者一般不宜接種。因此,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禽體健康水平是禽流感免疫成功的前提。
1.1 飼養環境
養禽場應遠離居民區、集貿市場、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動物生產場所等。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每次引種之前和家禽出欄之后都要徹底消毒禽舍。養禽場應設置專門供給工作人員出入的通道,場內的各種用具及常規防護物品應定期進行清洗和消毒,嚴禁外來人員進入或參觀。搞好禽舍和飼養員的日常衛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對禽舍、籠具、孵化器、工作人員的衣帽等以及過往車輛和場區周圍環境進行嚴格的消毒,杜絕鳥類與家禽接觸,為家禽提供一個潔凈的環境。
1.2 營養水平
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都會使家禽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即使免疫后,機體也無法產生正常的免疫應答反應,導致其抗體水平降低甚至造成免疫失敗。因此,在日常的飼養管理中應為家禽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
1.3 飼養管理
養殖密度過大、禽舍內的溫度和濕度不適、未及時進行通風換氣或換氣過度等,都會使家禽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下降,導致家禽免疫效果差或者免疫失敗。因此,在日常的飼養管理中應盡可能地減少對家禽的應激,合理控制飼養密度,經常通風,適時調整禽舍的溫度和濕度,提供優質飼料。
1.4 疫病
家禽的某些傳染病病毒,如網狀內皮增生病病毒、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禽呼腸孤病毒、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均會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進行禽流感免疫時應考慮這些免疫抑制性病毒病的感染情況,及早進行預防和控制。
2 疫苗質量
2.1 疫苗的來源
禽流感疫苗生產廠家必需是GMP認證企業,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在每個禽流感疫苗生產企業派駐廠監督員,對疫苗生產、檢驗實行全程監督,對疫苗成品實行抽檢制度,并加貼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統一印制的防偽標簽。禽流感疫苗是由政府招標采購、各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發放,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因此,養殖戶在購買禽流感疫苗時,一定要確保疫苗來源可靠。
2.2 疫苗的保存與運輸
疫苗的運輸應嚴格執行冷鏈系統,即從生產廠家到養殖戶的整個運輸過程都必須始終處于冷藏(2~8℃)狀態,嚴禁反復凍融。
2.3 疫苗的亞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都是由A型流感病毒H5或H7亞型引起的,雖然目前我國暴發的禽流感都是H5亞型,但僅僅使用H5亞型疫苗并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因為一種亞型的疫苗只對一種亞型的病毒所致疾病有效。
2.4 免疫前的檢查
免疫前應檢查疫苗的名稱、生產廠家、批號、有效期、物理性狀、貯存條件等是否與說明書相符,仔細查閱使用說明書與瓶身標簽標示的內容是否相符,明確使用劑量、使用方法及有關注意事項,并嚴格遵守執行。對過期、無批號、油乳劑破乳、失真空及顏色異常或來源不明的疫苗應禁止使用。
3 免疫操作
3.1 免疫時間
2種或多種疫苗(菌苗)同時免疫或免疫間隔時間過短,往往會產生干擾現象。因此,免疫接種禽流感疫苗時,最好與其他疫苗的免疫間隔開來。
3.2 接種途徑與免疫劑量
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應遵照疫苗使用說明書推薦的使用方法和免疫劑量,采用頸背皮下注射或胸部、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劑量可在說明書推薦的基礎上,依據品種、日齡、體重的不同適當增減。如,雞一般在7~14日齡首免,0.3mL/羽,3~4周后二免,0.5mL/羽,開產前10~15d三免,0.5mL/羽,以后根椐免疫抗體檢測結果每隔4~6個月免疫1次,劑量同二免;鴨在5~15日齡首免,0.3~0.5mL/羽,40~55日齡二免,0.5~1.0mL/羽,開產前10~15d三免,1.0~1.5mL/羽,產蛋中期四免,劑量同三免;鵝的免疫程序與鴨相近,但劑量需適當加大。在對家禽進行免疫時一定要嚴格控制免疫劑量,如果免疫劑量不足,則達不到免疫效果;相反,如果免疫劑量過大,不僅浪費,還有可能引起免疫麻痹,結果適得其反。
3.3 考慮免疫產生期與免疫保護期
免疫產生期是指動物從接種疫苗開始到機體產生抗體水平并達到能抵抗病毒(或細菌)感染臨界值的時間;由此時開始到抗體水平下降到不足以抵抗病毒(或細菌)感染為止的這段時間為免疫保護期。禽流感油佐劑苗的免疫產生期一般為14d,免疫保護期為120d。如果家禽在免疫保護期外接觸到禽流感病毒,就可能感染發病,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做好禽群抗體水平的監測工作,根據機體抗體水平消漲規律適時補免。
3.4 規范免疫接種操作
(1)疫苗從冰箱中取出后,夏秋季節應置于室溫(22℃左右)2h左右,冬春寒冷季節應置于35℃左右的溫水中浸泡0.5h以上,讓其溫度回升后再使用。使用前應充分搖勻,吸出的疫苗不得再注回到瓶內,疫苗啟封后,限24h內用完。
(2)免疫前后3d,可給家禽倍量喂服多種維生素,以減少免疫接種帶來的應激反應。為了避免家禽免疫后出現嘔吐現象,在疫苗注射的當天早上應禁飼。
(3)注射器等接種用具必須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免疫接種結束后對用過的疫苗瓶、注射器及稀釋過的疫苗液等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注射接種過程中應嚴格消毒、規范操作,接種部位應先用3%碘酊消毒,注射針頭最好1羽1針,防止疫病傳播。優先采用頸背皮下注射,注射部位為家禽頸背部下1/3處,針頭向下與皮膚呈45°,并嚴格控制注射疫苗的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