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豬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日益嚴重,特別在規模化養殖的豬場呼吸系統疾病仍是養豬生產的主要疾病,該類疾病可導致飼料利用率及增重率的下降,甚至造成豬的死亡。豬呼吸系統的疾病有很多,主要包括鼻炎、喉炎、支氣管炎、間質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霉菌性肺炎、胸膜炎等。其主要的臨診表現為呼吸困難,皮膚和可視黏膜發紺,咳嗽,噴嚏,過多或不正常的鼻分泌物(包括分泌黏液、膿性液、血樣泡沫狀液、出血)等。現將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供參考。
1 豬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病因分析
1.1 環境因素
任何刺激性物質如飼料或空氣中的塵埃與霉菌孢子、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硫及靠近工廠區的含飽和碳與重金屬微粒的空氣;季節的交替,氣溫驟變,受寒感冒,濕度過大,通風不良,局部風強度過大,飼養密度過大等。
1.2 機體的抗病能力
呼吸系統與外界直接相通,空氣中的各種顆粒和分子不間斷地與肺臟接觸,如果呼吸器官不具備完整的防御能力就不足以抵抗有害因素的侵襲。豬呼吸系統由鼻腔、氣管和支氣管、肺泡三道防線組成,它們各自有一系列完整的組織結構和各自特異的防御機能,但這三道防線又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它們相互保護和促進,一旦某一道防線受到破壞則往往波及到其他防線,致使病情加重。
1.3 傳染性病因
病毒性病原:主要有繁殖和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豬偽狂犬病病毒(PRV)、豬流感病毒(SIV)、豬圓環病毒(PCV)、豬瘟野毒(HCV)等。
細菌性病原:主要有豬肺炎霉形體(M.Hyo)、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副豬嗜血桿菌(HPS)、多殺性巴氏桿菌(P.M)、豬衣原體(S.C)、豬鏈球菌(S.S)、豬萎縮性鼻炎(AR)等。
寄生蟲病原:主要有豬蛔蟲、豬肺線蟲、弓形蟲、豬囊尾蚴、附紅細胞體等。
1.4 其他因素
(1)營養代謝性疾病及中毒性疾病:如亞硝酸鹽中毒、氰化氫中毒、黑斑病甘薯中毒等。
(2)應激因素:如防疫、去勢、轉群等。
(3)免疫抑制性因素:產生免疫抑制的病原體。
2 解決方案
2.1 圈舍管理方面
(1)隔絕有毒空氣對豬呼吸道的刺激。養豬場要建立在離化工廠較遠的無空氣污染的地方。地勢高燥,向陽背風,有一定緩坡,以利于光照、通風和排水。
(2)豬圈要定期清掃,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
(3)豬圈的飼養密度、溫度、濕度都要適宜,通風良好。
(4)季節交替氣溫驟降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
2.2 飼養管理方面
(1)實行“全進全出”式生產,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消滅場內病原體,防止各種傳染病的循環感染,接種疫苗時,豬群易于獲得較為一致的免疫力。
(2)根據豬的日齡選擇合適的飼料,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強豬的抗應激能力和抗病力。
(3)重視飼料管理,及時清除霉變飼料,嚴防有毒物質進入飼料中。杜絕中毒性疾病的發生。
(4)提倡對豬進行人性化管理,目的就是盡量減少應激。如防疫去勢手法輕柔,減少轉群次數等。
2.3 疫病預防方面
(1)定期驅蟲,殺滅或控制豬體內外的寄生蟲。
(2)根據國家規定和本地區疫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流程。
(3)藥物預防。飼料添加藥物對某些疫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收到顯著的預防效果。
2.4 疫病治療方面
引起豬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基本相同,一般為通過飛沫及塵埃經呼吸道感染,還有通過污染飼料和飲水經消化道感染。傳染源一般為病豬和隱形感染豬。發現有疫病發生時首先要將病豬隔離,然后對豬舍進行徹底消毒。再對疫病進行分析,確定產生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后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案,才能對疫病進行科學的控制。因此發病后分析病原就顯得尤為重要。
2.4.1 病毒性病原和細菌性病原分析 病毒性病原和細菌性病原的流行特點:①不分豬的日齡、品種和性別均易感(HPS除外,該菌一般只對2周齡至4月齡豬易感)。②對于小豬來講,一般日齡越小,易感性越強,發病越嚴重(APP以架子豬多發)。③四季均可發生,一般以寒冬時多發(HCV是以春秋季較嚴重)。
從臨床癥狀上看:①有些病原對仔豬表現呼吸系統癥狀,而對孕期豬則表現流產、死胎等癥狀。如HCV、PRRSV、PRV、HPS、S.C和S.S等。②一般感染后豬只體溫升高(M.Hyo和AR對豬的體溫無變化),其中HCV會引起豬較典型的稽留熱。③呼吸困難(AR病的病原體可誘發鼻炎引起鼻道狹小或阻塞,使豬吸氣困難,而下呼吸道無異常)。④呼吸方式異常。引起腹式呼吸的如SIV、M.Hyo、PRV;引發犬坐呼吸姿式的如P.M、APP。⑤引發咳嗽的如PRRSV、PRV、SIV、M.Hyo、APP、HPS、P.M、S.C。其中誘發痙攣性干咳的如M.Hyo、P.M。⑥引發鼻流黏性液體的如SIV、S.C。⑦兼有神經癥狀的如PRRSV、PRV、S.S、HPS。⑧皮膚發紺或有出血、敗血癥的如HCV、APP、P.M、HPS、PRRSV。而PCV可引起黃疸、貧血。
從呼吸系統的病理變化看,也各有特色。如APP、P.M、S.S可引發大葉性肺炎;感染AR的豬在肺部無異常病變;M.Hyo引發支氣管炎;PCV引發多灶性黏液膿性支氣管炎;PRRSV引發彌漫性間質性肺炎;PRV引發小葉性間質性肺炎;其他病原體也均會引發肺部炎癥。另外有些病原體會使其他系統的一些實質器官發生特征性病變。
根據上述的分析可做些初步診斷,要確診可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實驗(PCR)。而對HCV、PRRSV、SIV等RNA病毒,可采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進行診斷。
在規模化豬場中,涉及病毒、細菌的復雜感染要遠比簡單感染常見。可見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呼吸道病原體同時或先后作用于豬只,它們之間可產生致病的協同效果,使其比單一病原體所致疾病嚴重得多。由于是多病因引起的綜合征,要注意不能漏診。
有些免疫抑制性病原體尤其是PRRSV、PCV等會產生很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樣也會使呼吸道疾病變得更嚴重。
治療:病毒性疾病須以預防為主,治療只能以對癥療法為主,輔以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黃芪多糖類藥以增強其抗病能力,再用相應的血清或單抗注射可達到一定的療效。細菌性疾病在大型豬場可直接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最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
2.4.2 寄生蟲性病原分析 從臨床癥狀上看一般會有消瘦、貧血、可視黏膜蒼白等癥狀。蛔蟲、肺絲蟲、囊尾蚴是通過口腔經消化道后移行至呼吸系統,從而引發呼吸系統病變。弓形蟲屬原蟲寄生于血液或淋巴液中的有核細胞的胞漿里,除引發豬的呼吸困難外,對于孕豬易致其流產和死胎。附紅細胞體也屬血液原蟲類(也有學者將其歸為立克氏體),附著于紅細胞,破壞紅細胞后產生大量紅色素,引起黃疸,紅細胞大量減少,引發呼吸困難。
診斷:做組織涂片或血涂片即可確診。
預防:加強日常管理,如驅貓可防弓形蟲病(貓是其終末宿主),滅蚊可防附紅細胞體病,豬舍遠離廁所可防囊尾蚴,滅蚯蚓可防肺絲蟲病(蚯蚓是其第二宿主)。
治療:對于蛔蟲、肺絲蟲可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來治療;對于囊尾蚴用滅絳靈效果較好;弓形蟲可用磺胺類藥;附紅細胞體可用抗原蟲藥如阿卡普林、貝尼爾等。
2.4.3 中毒性疾病分析 對于大型豬場中毒性疾病是極少發生的,只要加強飼料管理和進出豬舍人員的管理是不太可能發生中毒性疾病的。
中毒性疾病發病突然,一般是群體發病,但也各有特點。如亞硝酸鹽中毒會出現流涎、皮膚黏膜發紺、肌肉震顫等癥狀;氫氰酸中毒會出現肌肉震顫、驚厥、組織中毒性缺氧等癥狀;黑斑病甘薯中毒會出現氣喘,并有神經癥狀。一般只要發現豬舍里與豬接觸的飼料或其他物品中所含毒物即可確診。
治療:禁止讓豬再接觸含毒物品,嚴重的需洗胃,出現癥狀的需緩解病癥,并用相應的解毒藥進行治療。如亞硝酸鹽中毒可以用美藍或甲苯胺藍來解,氫氰酸中毒可用亞硝酸鈉和硫代硫酸鈉來解,黑斑病甘薯中毒可用碳酸氫鈉和硫酸鎂進行灌服。
總之要想從根本上減少豬呼吸系統疾病帶來的損失,就必須從養豬管理的各個環節入手,從豬場選址到豬舍的日常管理,從引種到防疫都要高度重視、科學管理。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損失,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