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地鐵閱讀是紐約人的一個習慣。因為大多數地鐵還不能上網和接收手機信號,所以。人們利用這段時間讀書。
各行各業的閱讀者海爾斯頓在長老會醫院工作,她正用乘車時間閱讀商品目錄。“有時會找到我想買的東西,大多數時間只是隨便看看。我不想看新聞,生活中接觸得太多了。”
21歲的模特兒托馬斯小姐是典型的一心多用者,她說“我不管是被擠在門邊,還是自己有一個座位,總是邊聽音樂邊讀書,音樂讓我產生一種融入故事中的情緒,感覺自己像其中的一個角色。”地鐵過道里,女演員阿亞拉一邊對著劇本記臺詞,一邊努力練習各種姿勢。這位45歲的婦女對這樣做沒有不好意思,“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別人也許會看我,但我需要排練。”
21歲的瓦拉斯是愛荷華州格林耐爾學院的一名學生。她常用乘地鐵的時間讀寫:“乘地鐵的時間完全屬于自己,沒有緊迫任務,沒有妨礙。雖然你身邊都是人,但他們都很寬容。”
地鐵里的小讀者時代廣場站臺上,一群5歲-8歲,剛參加完夏令營的孩子們精疲力竭地在等車。地鐵駛進站,老師立即讓孩子們上車:“準備好自己的書。”教會規定,參加特瑞蒙特夏令營的孩子們如果在地鐵上找到座位,就必須讀書,訓練自己短時間內讀書的速度(20分鐘),并用日記記下他們閱讀的進步。
在地鐵車廂里,就是沒有座位的孩子也在站著看書。8歲男孩克里斯多夫用一只腳纏住靠著的支桿,雙手拿著《共度時光》讀得津津有味。他身旁的史蒂文一只手拉著老師,啪的一聲打開《孩子可以拯救地球的50件簡單的事》閱讀。8歲的拉倫達坐在兩個看報的男人中間,專心地閱讀著《瑪麗·安營救行動》。
高層次的認真閱讀乘客中的克拉克肩上挎著一個包,左手拿著一沓文件,好像在工作。其實,那沓文件是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前三章,是他從公司讀書俱樂部打印的。該俱樂部每周聚會一次,在聚會上像克拉克這樣50歲的讀者都快成了文學評論家。克拉克記不清以前他是否讀過這本書:“也許在上學時讀過,但現在讀著感覺不同。可以肯定的是,我以前乘地鐵時肯定沒有讀過。”
在奔向杰克森高地的擁擠地鐵上,潘尼瑪像和尚一樣靜心地閱讀著。兩年來,潘尼瑪利用乘地鐵的時間讀完了6卷佛學名著《法華經的智慧》。68歲的潘尼瑪是韓國人。1981年來到美國。她的讀書目的很簡單:“通過讀這些書,我學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我每天都在努力提高自己,我正努力學會像和尚一樣平靜地生活,我不想浪費任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