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是國際貿易專業和商務英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對目前高職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模式,旨在有效地改變過去傳統教學模式,提高高職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工作過程 外貿英語函電 項目教學模式 改革
一、引言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要求,高職教育要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將育人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力爭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因此,高職教學特別強調實用和實效原則,崗位英語的教學更要強調其實踐性和應用性?!锻赓Q英語函電》作為商務英語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但目前,該課程在實際的教學實施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筆者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英語語言教學與專業技能培養脫鉤的問題,提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并對此教學模式做出探討。
二、外貿英語函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方法單一和陳舊
長期以來,外貿英語函電教學一直是按照“粉筆+黑板+教材”的傳統教學方法?,F階段多數教師采用的是“翻譯型”教學方法,將教材中的每篇范文從頭至尾翻譯成英文,再讓學生做些英譯漢、漢譯英的練習,過于重視語言形式而忽略課程的交際功能,使得學生的翻譯水平有所提高,而實操技能沒有得到鍛煉。對于學生來說這就意味著課堂上要花大部分時間作大量筆記,理解信函意思,翻譯句子;課后花大量精力去消化課堂筆記,熟悉詞組句型。這種“填鴨式”拘泥于寫作訓練或翻譯閱讀訓練的單一教學方式降低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挫敗了學習興趣。
還有一些教師局限于教材,未能聯系實際,這樣“紙上談兵”教出來的學生,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就業時很難迅速地進入企業所要求的工作狀態。
2 實踐教學環節重視不夠
“重理論,輕實踐”是目前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外貿英語函電課堂教學大多還是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很難從課本的案例中體會外貿工作的真實環境。很多教師也只是照本宣科地介紹信函的寫作技巧和翻譯技巧,課本內的練習也都著重培養學生對信函的寫作能力。許多學生也都認為,學習外貿函電主要就是熟記一些商務英語慣用句型和短語,或掌握一定的外貿知識。教學中缺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專業技能。例如,讓學生學習了各種匯票的作用和具體構成,卻沒練習根據交易實際情況,如何靈活使用各種匯票,使學生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適應不了外貿業務的需要。實踐證明,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存在一定距離,不能滿足職業人才培養要求。
3 “雙師型”教師缺乏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而目前的狀況是大部份高校的外貿英語函電教師是英語專業出身,一方面,缺乏外貿實踐,與實際的外貿業務脫節。有時不能理解專業知識在實際崗位的功效,在教學中將普通英語的教學法照搬過來,對信函進行逐句翻譯,過分強調寫作訓練,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由于缺乏外貿知識,碰到術語解釋不清,對外貿流程的各個環節也無法準確介紹。有些教師則是外貿專業出身,長于外貿知識的講解,這樣又容易將函電當作是國際貿易導論課,缺乏語言知識的講練,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幫助不大。
為了滿足我國加入WTO后對外貿人才的更高要求,我們針對上述《外貿英語函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基于外貿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模式,對《外貿英語函電》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
二、基于工作過程項目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貿英語函電》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外貿函電的基本知識、專業詞匯、文體特點。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撰寫有關貿易磋商、簽訂合同、履行合同等外貿業務各環節的商務信函。目前,傳統的外貿英語函電教學仍以語言點如句型、介詞搭配等為主線,注重講解語言現象,雖然也補充相關的國際貿易知識和專業詞匯,但由于忽視了崗位任務對職業能力的要求。致使學生學習的大量語言知識無法應用到崗位實踐中。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是指“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來的課程體系?;诠ぷ鬟^程的項目教學,是一種以工作任務為核心,選擇、組織并學習工作知識的教學模式,是“任務導向法”的一種,也是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論基礎是職業教育課程的結構觀。運用項目教學法,改變了過去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講解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任務為中心,通過對教學目標項目的分解、實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其靈魂,是學習過程不再片面強調靜態知識的復制和再現,而是注重在工作任務完成過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動態融合。
《外貿英語函電》是一門綜合應用性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模式可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為此,在教學安排中,可根據項目化教學的思路,把課程根據國際貿易的典型環節,把完成一宗國際貿易作為一個項目來推進。采用項目教學可以有效地解決理論教學過于抽象,而技能訓練孤立于課堂教學的問題。通過融“教、學、做”為一體,項目導向模式的外貿英語函電教學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對國際貿易環節信函往來有了一個整體性的認識。在共同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真正體現出了高職教育的“能力本位”教學理念。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外貿英語函電》課程項目教學模式的實施
1 確定課程總體培養目標
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要有科學、明確的目標。《外貿英語函電》是一門讓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適應對外經貿業務活動的需要,幫助他們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外貿英語函電的格式、專業詞語、行文方法以及文體特點,提高學生在外貿業務活動中正確地使用英語的能力以及對外進行各項業務聯系和通訊活動能力的課程。因此,我們把《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為:以培養外貿業務信函及文書撰寫能力為主線,創建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相統一、學習情景和工作情景相統一的學習氛圍;采用職業能力定位、課程目標定位和學習情景定位進行項目化的教學設計;強化外貿業務英語信函及文書撰寫能力、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職業能力的培養。
2 項目的選擇
項目化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以真實的工作任務驅動教學過程,打破傳統基于知識點結構的課程架構,構建以項目為引導、任務為驅動的課程框架。項目作為明線,每個項目以真實的外貿企業業務背景為教學情景,下設具體的工作任務;能力培養為主線,在完成每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把外貿業務環節中涉及到的各種信函及文書的撰寫作為重點培養的能力;以英語知識和外貿英語知識為暗線,貫穿整個項目和每個工作任務之中。
筆者所在學校在進行該課程項目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多次到外貿企業進行調研,分析了外貿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基于外貿工作過程,最終選定《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三個項目:貿易磋商、簽訂合同與履行合同;各項目中又下設若干個任務,項目和任務均按照真實的外貿企業工作過程依次設立。具體設置如下:
(1)項目一:貿易磋商
建立業務關系-詢盤-發盤-還盤
(2)項目二:簽訂合同
接受一擬訂合同
(3)項目三:履行合同
催證、改證及展證—包裝-裝運-保險-付款-投訴與索賠
3 項目教學的實施
在教學過程中,以外貿企業一筆實際業務的磋商為信函寫作的情景,在工作環境中,由學生扮演角色來體驗工作過程、學習相關知識,提高外貿英語的語言運用能力。這種項目教學模式的程序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進而創設模擬情境,引入一個項目活動,介紹職業角色和工作過程,然后組織學生扮演職業角色,反思、總結工作過程、整理知識,最后加以鞏固。教師的工作是設置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務,教師是組織策劃者,評價者和激勵者,是參與者,學習者,是導演;而不應是在講臺上枯燥地講解著語法規則,解釋課文的唱獨角戲了,也不是下了課就整天沉浸在批改學生堆積如山的語法作業中。學生的角色是參與者,是課堂的主角,而不僅僅是傾聽者或旁觀者。
4 改革與項目教學模式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對教學活動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為實現本課程的培養目標,我們改革了原來的教學評價體系。傳統的課程考核是用一張試卷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屬于結果性考試;而項目教學模式的考核是以企業的標準來考核學生,以是否完成工作任務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項目教學模式評價體系要求對教學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從而使教學目標的每一項內容都能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學生只有完成了前一階段的任務,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內容。學生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是以達成該階段的交易任務為標志,每一交易的達成都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
項目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可以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控制作用。教師、學生可以根據教學目標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及時糾正教學活動中的偏差,使一切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進行。
四、結束語
教育為社會服務,必須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外貿英語函電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真正掌握外貿的功能性語言,用英語解決外貿業務的實際問題。外貿英語函電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如果仍然停留在簡單的知識傳授,將嚴重阻礙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改進外貿英語函電教學,才能幫助他們系統地掌握外貿英語函電的專業詞匯、行文方法與文體特點,提高學生在外貿業務活動中正確使用英語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培育高質量的應用型外貿人才。
在《外貿英語函電》教學中引入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模式,可以解決英語知識和外貿操作相脫節的問題,使學生能在外貿流程的背景下,盡可能仿真地完成外貿流程各環節信函的擬寫,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1年專項課題(高職類):基于工作過程的外貿函電教學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2011czzx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