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德國nensbur大學社會學專業研究生課程(Interkulture)的課程性質、課時數以及從課程的準備、實習和考核總結等各個階段的描述,指出大學教育要著眼于創新,要走國際化、社會化道路。同時要尊重、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發揮能力的空間。
【關鍵詞】課程 考察 討論 創新
一、前言
建設創新性社會,大學教育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大學教育理念的創新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國外特別是歐洲一些國家具有幾百年的大學辦學歷史。他們的大學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從課程設置到課程的實施以及課程的考核方式等有很多方面對于我們的教學改革和思路創新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筆者在德國Flensburg Uni,(福倫斯堡大學)留學時,學習了一門課程,這門課程給筆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對我們的教學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二、課程描述
1 課程簡介
課程名稱:Interkuhure
課程性質:本課程是社會學專業研究生的必修課。
課時數:本課程為4周學時,對于研究生來說是一門課時較大的課程,也就是一個月的課時。
2 課程的實施方法和步驟:本課程的實施由三個階段構成。即準備階段、實習階段和總結階段。
課程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對本課程的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并對所考察地區的文化、風土人情、歷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還要準備課堂文化交流等。
課程的實施階段:
首先,是課堂交流和討論,在本課程進行的第一周讓所有的學生就自己國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產品、文化現象進行課堂交流。包括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內容很豐富。就服飾而言,要求交流者必須著本民族的服裝,并講解它的文化內涵以及在不同場合下的著裝要求。食品從文化角度講,已經不是簡單的解決饑餓的實物,它對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經濟狀況,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具有不同的意義;在這方面要求學生講解本國食品的構成和特征,以及在日常禮俗,宗教活動中的作用。人是社會動物,少不了人際交往,而人際交往的禮節,男女在見面時的握手、擁抱等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民族之間差異很大。比如一個非洲學生就把自己國家人們在見面時的禮節進行了描述,本地禮節首先是見面握手,然后是大拇指相頂,并相互摩擦,接著是擁抱,在擁抱的時候,雙方互拍對方的背部,緊跟著是雙方互相按摩對方的胸部,最后是雙方的拳頭相頂。這就是見面禮的全過程。但男女有別,區別在于男女見面時,不可以互相按摩對方的胸部。像這樣的交流內容很豐富,在這里就不一一論述,總的是學生熱情高,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
其次,是文化現象考察。在課堂交流結束后緊跟著是實際考察,實際考察的第一站是荷蘭阿姆斯特丹,這里有全世界著名的紅燈區。課程實施時,就讓學生住在紅燈區,考察色情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這里的紅燈區的特點是:樓房不高,大多為五層,一二層為妓女營業的場所,以上各層是賓館,學生就住在這里親眼目睹各種色情交易活動;并且在妓女招攬生意時。也就是妓女空閑時可以和她們進行聊天,以便對她們的職業、愛好等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在此,有的學生還和妓女開玩笑說自己是學生,沒有錢,希望按學生待遇半價進行(因為在德國學生在乘車等方面是半價),惹得妓女捧腹大笑。對于來自中國的我很受啟發,覺得德國的這門課程的安排太開放、太大膽了,就不怕學生進行嫖娼活動。
第二站是去法國巴黎考察繪畫藝術。學生們去了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和凡爾賽宮、法國巴黎國家藝術博物館等地,還在香榭麗大街欣賞了街頭藝術家的演奏和創作,這對于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登上了艾菲爾鐵塔,參觀了法國國家圖書館,而且每個學生還可以免費得到一本自己想要的圖書,即使學生想要的圖書該圖書館沒有,那么學生把自己要的書名、作者等信息告訴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并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回到德國學校后很快就能收到索要的圖書,我為此感到不可思意,書是要錢的呀,他們買書的錢從哪里來,而且我們是外國學生,又不是法國學生,這樣的交流形式和圖書館的管理方式是否也適合于非歐盟學生,是否適合于所有的來圖書館看書的人。
第三站是去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里學生考察的主題是建筑,欣賞建筑藝術和風格,以及去歐盟總部參觀,看國際組織的辦公環境;在這里學生們沒有感到國際組織的嚴肅和高深,這里的辦公人員很和藹,也很容易和他們進行交流。
第四站是去維也納,在這個音樂之都、藝術之城,學生們去國家歌劇院聽音樂,以及看維也納的建筑藝術。接著去瑞士欣賞山地文化、山地湖泊文化和旅游文化,并游覽阿爾卑斯山;還去了聯合國在瑞士的辦公機構。回到德國后讓學生乘坐各種陸地交通工具,包括火車,汽車等,而且就火車一項,讓學生乘坐IC、ICE、IR、HR(這些是德國火車的分級標志,類似與中國的特快、和諧號、普快和城際火車)等,感受德國交通的發達和便利,并進一步理解其文化內涵。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帶隊老師只負責聯系住宿、交通、參觀等事項,而不進入具體實習場所,遇到問題學生自己解決,給學生極大的自由,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結階段:實際考察結束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所參觀地區的文化現象等,并寫出考察報告。部分學生還要就自己的報告進行(Presentation)。這樣不僅使學生親眼看到了,而且還通過總結使大家想到了。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升華。最后學校專業學科組對每個學生的報告進行評分給出課程成績。
三、思考
1 本課程設計宏大,計劃周密,考慮的很全面。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參與熱情高,而且對所學課程影響深。
2 組織很嚴密,各個機構、單位積極配合。體現了社會辦大學的理念。這是一門跨國實習,沒有嚴密的組織和好的配合是不行的。從國內到國外,交通、住宿、參觀等沒有空閑時間和扯皮的事發生。體現了教育國際化的基本模式。
在此,可以看到,我們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方法還很保守。我們的教學還是延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授課形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很難發揮出來。而且,我們在課程實習等方面內容單一、實習經費不足等也是制約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有創新的教學方法,要著眼全球,要大學教育社會辦。大學教育僅僅靠學校來辦是很難適用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的認知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