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采用個案訪談的方法收集第一手城鄉留守兒童的二語習得及其支持網現狀資料,從社會學的視角比較城鄉留守兒童二語習得及其支持網現狀存在哪些差異,并深入分析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對城鄉留守兒童二語習得的分別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城鄉留守兒童 二語習得現狀 支持網 分別教育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分層抽樣和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從分層樣本中隨機抽取對象,分別訪談了四名來自農村的留守兒童及其母親,同時抽取了來自城市的四名留守兒童及其母親,訪談人數共計16人,全面深入地了解安慶市山湖村和安慶市華中路留守兒童的二語習得及其支持網狀況。
二、分析單位和調查對象
為了全面、有效、真實地反映農村留守兒童的習得現狀,筆者對四名不同年級的留守兒童進行了深入的個案訪談。本次調查的分析單位是個人,以安慶市的山湖村村內的所有留守兒童為總體,按村內留守兒童的不同年級進行分層抽樣,再從分層的群體中隨機抽取四名調查對象,兩男兩女,以期全面了解不同年級結構的留守兒童的二語習得現狀。被訪者基本情況如下:
(一)農村留守兒童
何某,男,10歲。山湖小學三年級學生,初次接觸英語。其父在溫州打工,常年和母親在一起。其母,林某,初中畢業,知道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
程某,男,11歲。山湖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英語一年。其父外出打工,其母初中畢業,了解一點英語知識,現為鎮上一超市的售貨員。
曹某,女,12歲。山湖五年級學生。學習英語兩年。其父外出打工,其母在家做家務并照顧孩子。文盲。對英語一無所知。
葉某,女,13歲。山湖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習英語三年。其父外出打工,其母在家照顧孩子。初中文化。對英語略懂一點,但學習程度無法輔導孩子的英語。
(二)城市留守兒童
陳某,男,9歲,華中路第三小學三年級學生,幼兒園開始接觸英語。其父在廣州打工,母親初中畢業。對英語有所了解,但無法輔導孩子英語學習。
方某,男,10歲,華中路第三小學四年級學生,幼兒園開始接觸英語。其父外出打工,常年與母親生活。其母高中畢業,可以輔導孩子簡單的英語學習。
王某,女,11歲。與方某是鄰居。其母初中畢業,家境與方某相似。
吳某。女,12歲,華中路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幼兒園開始接觸英語,接觸英語六年時間,其父外出打工,其母初中畢業,當過幼師,后因幼兒園拆遷遂改行,現為一百貨公司員工。無法輔導孩子英語學習,但會給孩子購買相應的英語書籍。
三、資料收集和整理方法
本研究采用現場訪談和錄音相結合的資料收集方式。當日訪談結束后及時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轉錄和整理,采用連續接近法對資料進行分析。
個案訪談是針對特征鮮明的個體進行訪問,故筆者分別訪問了四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家庭,以期了解不同年級結構,不同教育水平的家庭環境對留守兒童二語習得狀況的影響。筆者于2011年7月23日至7月29日對安慶市山湖村四個典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進行訪問,于8月2日至8月10日對安慶市四個典型的城市留守兒童進行訪談并及時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轉錄和整理,于2011年8月底完成資料整理工作。
四、結果與分析
經過為期近一個月的走訪訪談以及后期的資料整理,影響城鄉留守兒童二語習得現狀的因素及其支持網的差異表現如下:
(一)城鄉留守兒童二語習得現狀的影響因素
1 學校及其任課教師的影響。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及學校資源配置情況都會對留守兒童的二語習得有很重要的影響。其中,啟蒙教師的自身素質及對兒童的關愛程度對留守兒童二語習得有直接深遠的影響。相比較而言,城市留守兒童因其接觸英語時間較早,所處學校資源配置較好,故英語成績及其素養普遍比農村留守兒童要高。
2 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是影響留守兒童二語習得結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家庭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經濟狀況。父母的教育水平能間接決定孩子的二語習得素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在英語習得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在與孩子英語學習方面的交流易受到阻礙。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對兒童的二語習得產生很大影響。調查發現,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其父母會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補救,比如請家教,購買各種英語類書籍,因此城市留守兒童在二語知識方面相對懂得較多,而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就很少有這種意識。
3 兒童自身的學習欲望。兒童自身的學習欲望會對二語習得產生重要影響。留守兒童的學習動機屬于工具性動機,內部動機還未完全激發出來。
(二)城市留守兒童城市二語習得支持網現狀及差異
城鄉留守兒童的二語習得支持網來自:
1 父母的支持。留守兒童的英語學習來自父母的經濟支持,情感支持。留守兒童因為情況特殊,無法獲得一般正常家庭的家庭教育,一般都是父親在外打工或者父母均在外打工,常年與母親或爺爺奶奶生活。因此母親的受教育水平和自身素養直接決定了留守兒童的英語學習狀況。
2 老師及其學校教育資源的支持。城市留守兒童的二語習得主要是來自學校資源及英語老師的直接傳授。因此英語啟蒙老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留守兒童對英語的興趣。
3 同伴的支持。同伴的支持是影響留守兒童二語習得的重要影響因素。同伴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留守兒童。
4 親戚鄰里的支持。調查發現,農村的留守兒童得到的親戚鄰里的支持要高于城市的留守兒童。城市留守兒童因鄰里關系淡薄,親戚聯系不緊密,很少在親戚鄰里那里得到學習上的支持。
5 國家和社會資源的支持。近些年由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國家和社會各方面都投入大量資金來配備資源。
格蘭諾維特認為,個人間關系的力量是不同的,按照互動所花的時間量、熟識程度(相互信任)、情感緊密性和互惠服務等概述關系特征的因素來衡量。關系可以是強的或弱的。在本研究中,筆者發現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網絡中同樣存在著強支持與弱支持,在給予留守兒童支持的力度上是不一樣的。
1 強支持。研究表明,在留守兒童二語習得的支持網絡中,有幾部分是屬于強支持的,這里概括為親屬支持,包括父母的支持,兄弟姐妹的支持,以及同伴朋友的支持。雖然親屬給他們的支持有限,但在父愛缺乏的狀態下,親人永遠是留守兒童最大的精神寄托。
2 弱支持。由于政府在保護留守兒童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并且這些政策在宣傳實施上有缺陷。這使得政府部門并不能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支持和幫助,所以它們屬于弱支持。同樣在城市留守兒童的支持網中,親戚朋友都不在自己身邊,與他們的聯系也不太緊密,從而親戚的支持也就成了留守兒童的二語習得支持網絡中的弱支持了。研究發現,不同的支持系統給予留守兒童的支持程度及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是不一樣的,而在留守兒童所擁有的社會支持中,又以工具性支持為主,情感性支持相對較少,而留守兒童的信息支持相當缺乏。這都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