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教結合的意識薄弱和能力不足,一直是學前教育大專生教育實踐的軟肋。在結合《學前衛生學》學科教學的保育實踐中,存在著重教輕保、缺乏基本保健技能等問題,這與學生的思想認識、學校課程設置、實踐活動安排等因素息息相關。為此,教師應在樹立學生保教一體觀、增加教材中的實訓內容、制定方便可行的觀察分析表以及有效指導學生實踐與反思等方面進行努力,以切實提高未來教師的保教能力。
【關鍵詞】保教實踐
學前衛生學
幼兒園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保教結合”是幼兒園工作的基本原則與靈魂。為了切實貫徹“保教結合”的教育原則,作為未來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大專生除了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需要掌握相關的動手實踐的能力。而《學前衛生學》要求學生的動手能力主要就是學習對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進行保育,這些技能的學習光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需要結合幼兒園保育見習,讓學生深入幼兒園班級,在觀察、實踐中反思、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保教結合的意識,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
縱觀目前我國大專層次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實踐,還沒有比較規范的保育見習計劃和內容可供我們參考,而我校自學前教育專業復辦以來,雖然每年都結合《學前衛生學》的教學組織學生下幼兒園進行保育見習,但以往見習的內容、要求都不夠全面具體,再加上一年級學生首次下幼兒園,各方面的實踐能力有限,所以大多數學生見習后都沒有實質性的收獲,只是看了些“熱鬧”回來。因此,保教結合的意識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們畢業生的軟肋。對此,筆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一、當前學前教育大專生保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學前教育大專生在教育實習或新上崗時,保育實踐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明確保育和教育的結合點在哪兒;保育和教育嚴重脫節,重教輕保;保育的技能技巧欠缺。如很多新老師只在乎“上課”,而忽略了許多生活環節的保育工作;不夠關注孩子一天身體的變化,對孩子的一些疾病跡象沒有預見性;大多數新老師不懂得如何為幼兒鋪床單、擦屁股、穿衣服;遇到意外傷害,不能進行簡單的處理;對孩子的心理問題沒有進行及時的調節,有的甚至還在有意無意中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二、當前學前教育大專生保育實踐問題的原因探究
1 思想認識偏差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幼兒園老師只要把幼兒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則是保育員的任務。所以在校期間他們比較重視對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知識的學習,而輕視了對衛生保育方面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
2 教材實訓內容欠缺
目前,各高校出版的學前教育專業《學前衛生學》大專教材,都缺少對學生保育方面的實訓內容,使學生對保育技能、技巧的學習缺乏統一的要求和依據。
3 師生數比例不夠合理
多年以來,我院《學前衛生學》的課程教學都是由筆者一人承擔。由于教學班級數多,無論是在校對學生實訓的指導還是下幼兒園對學生見習情況的了解,僅靠學科教師一人難以做到全面、深入、細致,這也使很多學生的保育實踐浮于表面。
4 保育實踐內容涵蓋不夠全面
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只能進行有限的保育技能訓練,如測體溫、數脈搏、呼吸道異物的急救、翻眼皮、流鼻血的處理、查看扁桃體、穿脫衣服方法的訓練等。而了解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只能通過兩天的幼兒園保育見習機會,如果觀察不認真細致,學生就會忽略很多細節。
5 操作層面上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
現在,學院還沒有配置可供學生進行保育技能操作的場所,這也給學生的實訓增添了很多困難。同時由于沒有專門的保育實習,學生一上崗就要保教并重,這對于新老師來說真是難上加難。
總之,造成目前學前教育大專生保育實踐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好它,需要多方的努力。筆者經過多年研究實踐,就大專院校《學前衛生學》的教學和如何在保育見習中提高學生保育實踐能力有一些初步的認識,愿與專家同仁共同探討。
三、提高學生保育實踐成效的對策探討
1 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學前衛生學》是學前教育大專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這門課學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其它專業課的學習。而很多學生剛開始接觸這門課時都流露出畏學情緒,認為學了這門課,將來就要為幼兒擦屁股、擦鼻涕。因此,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把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將許多學前衛生學的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并與他們將來要“為人母、為人父”結合起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兒童營養”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營養配膳的方法和制作“五谷豆漿”的方法以及不同身體狀態下兒童食譜的配置及制作方法等;結合“小兒生理特點”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各種身體保健的方法,如“常用鹽水漱口防感冒”“耳廓穴位按摩防凍瘡”“叩牙延年益壽”,等等。這些內容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學前衛生學》的學習興趣,也激發了他們參加保育實踐的熱情。
2 真正樹立保教一體觀,切實增強學生對保育實踐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對幼兒生理特點的學習,使學生明白加強對幼兒保育的重要性。通過教學學生認識到幼兒正處于迅速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雖然已經具有人體的基本結構,但各系統、器官、組織尚未發育完全,與成人之間的差異較大;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種疾病;神經、心理發育還很脆弱、很敏感,更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侵害,所以需要成人各方面悉心的照料。這些知識的掌握為學生樹立保教一體的觀念、增強對保育實踐重要性的認識奠定了理論基礎。
3 在教材中增加實訓內容,加深學生對幼兒園保育工作的了解
在《學前衛生學》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了“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保育和能力的培養”一章內容,重點向學生分析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保育要點和注意事項,以及應著重培養幼兒哪些方面生活的能力,以增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如:在進餐和睡眠環節,怎樣做才能切實保持孩子有愉快的情緒,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等,這些內容的加入,使學生在見、實習中的可操作性更強了,也加深了對保育工作的理解。
4 制定切實可行、方便學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內容觀察分析表
結合一年兩次各2天的幼兒園保育見習活動,筆者制定了切實可行、方便學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內容觀察分析表(見附表),并在學生下園前專門用兩節課時間向他們詳細解釋其內容及要求,使學生明確目的,知道應該看什么、怎么看,特別強調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保教結合點在哪、應怎么做,充分利用有限的保教見習時間,提高保育見習的質量。

5 加強學生實踐過程的指導
在學生下幼兒園保育見習期間,除專業課教師進行實地指導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兒園老師和保育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遇到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的解決。由于目前大多數大專生是獨身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強,到幼兒園后,對幼兒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件無從下手,這就更需要老師、保育員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
6 在反思中促進學生專業成長
經過近幾年的研究、實踐,學生保育實踐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強,實踐園所對我校學生的滿意度也在不斷地提升。但反思我們這幾年的工作,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由于學生還沒有開始其它專業課的學習,在保育見習中無法做到融匯貫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觀察、分析的層面上,真正動手操作的機會太少;結合衛生學課程到幼兒園實踐的機會有限,并且實踐操作的面太窄、內容不夠全面。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建議:學院創設相應的保育實訓室,讓學生在《學前衛生學》的學習過程中有充分實踐操作的機會;在學生畢業教育實習中要加強保育實習的份量,使配班的學生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虛設;學院能根據學前衛生學教學的需要,多安排學生下幼兒園實踐,做到學以致用,真正樹立保教一體的觀念,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結合,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