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世紀民族樂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本文主要分析了俄羅斯的格林卡、強力集團的交響樂的民族特點,并對他們的交響樂的民族特點做了簡要的對比和總結。
【關鍵詞】民族樂派 交響樂作品 民族特點
一、格林卡交響樂的民族特點
在格林卡(1804~1857)之前,俄國雖然已經產生了專業音樂,但是仍然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效仿西歐音樂,在內容上也是比較貧乏的,即使這樣,在這個時期的音樂里也有意識的融入了民間音樂題材,但是這種民間題材在音樂中只是起到了點綴音樂的作用,并沒有真正的形成具有獨立風格的俄羅斯民族音樂。直到格林卡的出現,才將西方優秀音樂技法與俄羅斯民族音樂題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真正的形成了俄羅斯本民族的專業音樂,并為日后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842年,格林卡最為著名的一部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上演,上演之初便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但是因歌劇題材內容的原因沙皇卻在歌劇未結束時離席而去。這兩部歌劇具有相同的藝術特點,都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先進人士的贊許,沙皇和貴族卻對之反應冷淡,甚至排斥。《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的序曲也是格林卡交響音樂中極為優異的作品,曲中盡顯了俄羅斯音樂風格,吸納了民間音樂的題材和民間音樂形式,用戲劇性的手法為歌劇中欲表達的內容提供了良好的烘托。序曲中用主題的對比與發展來描述魯斯蘭的勇敢堅定和冒險精神以及在冒險途中遇到魔法師的阻撓,并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結束了本曲,為歌劇內容發展上有了指導性的鋪墊。
格林卡開啟了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序幕,并為日后俄羅斯音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他之后的“強力集團”以及柴可夫斯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格林卡的影響,并將俄羅斯音樂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峰。
二、強力集團的交響樂的民族特點
強力集團:亦稱“五人團”主要成員有:巴拉基列夫、居伊、包羅丁、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穆索爾斯基。在格林卡之后俄羅斯的民族音樂得到了強力集團的繼承與發展,他們秉承格林卡的民族音樂思想,并在此之上進行了題材的拓展和技術上的突破。其中在交響樂領域里成就最大的是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和穆索爾斯基。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1908)是五人團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生于俄國貴族家庭,后考入海軍學校,畢業后曾隨軍遠航,開闊了視野、增長了閱歷,這段經歷也為他日后的創作積累了素材,但同時這段經歷也使他成為了五人團中最不民族化的一位,因為在他的音樂中,我們往往看不到他對俄國現實的反應,而常常是通過自己的遐想而產生的靈感,他之所以會成為五人團的一員,成為俄國民族樂派的代表,最大的原因是他音樂中所包含的俄國音樂的曲調和部分音樂蘊含的思想內容。
《舍赫拉查達》是里姆斯基最重要的交響音樂作品,曲中包含了多處俄國民間音樂曲調,和聲與配器也是極為出色的,但是音樂里沒能蘊含像穆索爾斯基的作品那樣具有濃厚的對俄國民間土壤的深情,更為可惜的是這個精彩的故事也不是來源于俄羅斯民族,而是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穆索爾斯基(1839~1881)是五人團中思想激進、音樂創新的一位,這位生在地主莊園家庭的作曲家,自幼對民間音樂有著強烈的興趣,多年的鄉村生活、農村大自然的哺育讓他對俄羅斯民間音樂極為熟知,在他的創作生涯中,民間音樂也成為了他音樂作品的根本,1856年從士官學校畢業到軍隊服役,1861年回到鄉間,將家族財產分發給解放了的農奴,潛心鉆研音樂,受到了同時期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革命思想的啟迪,形成了自己的音樂風格。
穆索爾斯基是俄國強力集團中最出色的一位,不止是因為其音樂的創新、大膽和激進,更是因為他的音樂極度的符合俄國民族音樂獨特的個性,他的音樂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而他的激進也是后世有目共睹的,多部音樂里都描述了俄國民眾的生活艱辛,反映了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就音樂本身來說,他在音樂藝術上的創新和探尋為后世的音樂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并用自己的作品論證了這種發展方向的可行性,同時影響到了德彪西等一代印象派大師和俄國后世的音樂家,尤其是肖斯塔科維奇,甚至有學者認為,在穆索爾斯基的音樂里,仿佛預示了后世表現主義音樂,而他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俄國歷史上最富才華的作曲家。
之所以稱他為強力集團中最出色的,是因為他的音樂不止是像其他四位一樣,將俄羅斯民族曲調編成好聽的音樂,更是融入了作者自身對俄羅斯民族的深邃情感,在他的音樂中,情感與音樂能夠巧妙的結合,而這種在當時不被理解的音樂儼然成為強力集團最具藝術價值的瑰寶。
俄國的強力集團是19世紀民族樂派的代表,它代表了格林卡之后的俄國民族音樂的最高水平,雖然成員多數不是專業的音樂家,但是他們用作品展示了俄國民族音樂的真正魅力,從而使俄國民族音樂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三、19世紀俄羅斯民族樂派交響樂的民族特點
俄羅斯是個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國家,他們沒有經歷巴洛克和古典主義音樂時期,而是在浪漫時期崛起,但是在這個國家也有著深厚的音樂文化傳統,并在俄羅斯人意識到祖國的音樂舞臺和劇場都被意大利人占領時爆發出極強的能量從而走上了發展自己民族音樂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格林卡無疑是走在最前面的,在他之后出現的強力集團也是秉承著他的音樂傳統繼續前行。在俄國,格林卡和穆索爾斯基無疑是最出色的,格林卡開創了俄國的民族音樂,是俄國民族音樂之父,而穆索爾斯基在發展格林卡音樂的同時也開創了另一個時代,盡管他的音樂聽起來有時似乎有些原始和混亂,但是其中蘊含的情感才真正是俄羅斯民族性最好的體現。其他強力集團的成員或許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還是在樂此不疲的將民間音樂曲調和形式編織成一曲曲動聽的音樂,但是其中所蘊含的俄羅斯精神似乎是很空洞的,如果去掉其中的民歌的藝術價值,甚至有些作品是蒼白無力的。綜合這些觀點,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特點應該從格林卡和穆索爾斯基的音樂中探尋,而這兩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交響化音樂中運用厚重的配器、民間音樂曲調、在音樂中透露出俄國的民風、對俄國苦難人的同情和對統治階級的不滿,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音樂里包含的不止是這些表面上聽的到和感官上感覺的到的東西,更是在其中融入深厚的俄羅斯民族情愫,讓人們聽到音樂時就能感受到這是來自東斯拉夫人對自己民族的詮釋。
四、結語
19世紀民族樂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與其他時期音樂不同,在這種音樂中,我們容易找出這些作品的淵源,可以識別作品出自的民族和地域,這些作品多數是先進的作曲技法與本民族音樂相結合。有些樂派在創作音樂時不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單純的以音色和其他一些音樂要素作為音樂的主要部分,而民族樂派顧名思義是以民族性作為音樂的最重要的條件,并由此為核心形成的音樂作品,這是民族樂派音樂所獨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