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女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因此,分析和研究女大學生的就業困難問題,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女大學生 就業問題 對策分析
一、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隨著社會總體就業形勢的改變,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變得更為突出。近幾年,各級各類媒體關于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報道屢見不鮮,性別歧視成了職場焦點之一。
1 就業率
我國2005年的高等院校畢業生達到338萬人,其中女大學生占到44%。超過100多萬人不能及時就業,女大學生占大多數。而2007年的就業率統計顯示,男生就業率為83.0%,女生就業率為79.5%。一項專題調查則顯示,大部分學生投入找工作的時間為正常學習時間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個百分點,但結果卻是男生就業率是女生的2倍。從部分地區的就業情況來看,也反映出女大學生就業率比男大學生明顯偏低。如杭州市婦聯針對去年應屆畢業的女大學本科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數據顯示,在同等條件下,女生就業的機會,只有男生的87.7%,女生的初次就業率也比男生低近9%。
2 就業渠道不完善
根據女大學生擇業的行為模式和男學生相比,女大學生很少會選擇直接去就業單位拜訪,更多會選擇家人、朋友介紹。在遭遇求職失敗后,大部分的女大學生在短期內會表現出消極心態,同時女大學生求職失敗的比例比男生多才多21%。從心理特點的角度分析,女性相對男性而言比較纖弱,心理上依賴思想較重、承受壓力的能力較差。在求職過程中,女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更易退縮焦慮、自卑自閉、不切實際,導致女大學生的就業變得更加艱難。另外,女大學生擇業選擇的面較窄,大多數女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受傳統就業思想的影響較大,更多關注的是一些輕松、穩定、壓力小的行業,如國家機關、醫院、學校、等就業單位。
3 遭受性別歧視嚴重
很多參加了求職的女大學生紛紛表示“求職過程中性別歧視太正常了,沒有辦法”,相當一部分女生一方面對此憤憤不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近日,國內大學生就業第三方獨立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項針對女大學生就業的專項調查,該調查顯示,2010屆女大學生就業簽約率為21%,明顯低于男大學生的29.5%。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崗位上明確表示“只招男生”或者是在最后錄取的時候拒簽女生。另外,在全國婦聯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中顯示,女大學生平均投出9份簡歷,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試或筆試機會;平均投出44份簡歷,才有可能得到一個意向協議;90%以上的女大學生感受到用人單位的性別偏見;56.7%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感到“女生機會更少”,特別是理工科女大學生“經常”感受歧視的比例最高。另外,在工資待遇方面,女大學生更是遭受到了不平等的對待,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生育期、哺乳期等會對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同等條件下在薪酬方面也只有男生的80%~90%左右。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女大學生晉升的機會也比男生也要小。
二、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分析
1 加強法律支持與保障,切實維護女性公平就業的合法權益
我國的《勞動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對就業性別歧視早已作出禁止性規定,但由于條文過于抽象,缺乏應有的可操作性規定以及制度化的配套措施,無法在現實操作中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因此,政府應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通過制定保障女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法律,以法律手段規定各行業或企業接受女大學生就業的比例,將女大學生就業弱勢限定在一定的程度內。在這一問題上,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即通過立法對女性從業者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在稅收上予以一定的優惠,從而鼓勵企業吸納女大學生就業,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就業權,有利于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
2 完善學校課程,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青年歌唱家譚晶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建議高校設立有利于女大學生就業的技能課程,盡早安排學生接觸社會”。大學生從學校走上社會,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針對女大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拓展訓練,組織培訓,積極參與實踐等多種方式提高她們的動手能力、科研能力、適應能力等。高校還應加強針對個別女大學生就業的輔導,幫助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同時通過開展就業技巧、求職心理健康、求職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的講座,增強女大學生的求職信心。
3 女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加強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
女大學生要努力提高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加強競爭意識、市場意識和主動就業意識,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文理兼通、視野開闊、富有創造力的人才。同時又要樹立自主創業的擇業觀,化消極被動地等待用人單位的招聘為積極主動地自我創造就業機會。在自主就業方面起到示范和先導的作用。所在學校、各級政府和整個社會都應該對女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給予鼓勵和扶持。
4 就業政策上,加強扶持力度,創造對女大學生就業有利的社會環境
在社會和諧發展的大前提下,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女大學生的就業的情況,應制訂與市場經濟相協調的女大學生就業干預機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完善保障平等就業的法律體系;深入開展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形成支持女大學生創業的輿論環境,為女大學生提供有效的職業指導、創業咨詢,增強女大學生自我就業、創業的能力。
三、結語
總之,解決女大學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