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培養這種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求異性、創新性。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發散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 轉化思想 解題思路 思維方式 多樣性 變通性
發散性思維,又稱擴散性思維、輻射性思維、求異思維。它是指考慮問題時,沒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和途徑,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認識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從而產生出大量的獨特的新思想,并提出多種多樣的想法,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我們講一種思維模式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有量的積累。那么怎么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呢?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并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答案或方法
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維?!北热缥覀兛梢詥枌W生“磚頭有多少種用途?”他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墻、鋪路、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斗的武器,等等。從發散性思維的角度來看,能想到把磚頭當做搏斗的武器的這位同學的回答應該得高分,因為他把磚和武器聯系在一起了。
我們要善于從教學中捕捉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并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二、淡化標準答案,鼓勵多向思維
在尋求標準答案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象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同時鼓勵學生求新,訓練學生沿著新方向、新途徑去思考新問題,尋求首創性的思維,對問題進行再創造。
例如,一道數學問題:有一條水渠,甲單獨修要8天完成,乙單獨修要6天完成,現在甲先修了4天,剩下的讓乙修,問乙還要幾天可以完成?學生都能按照常規思路做出(1-1/8 x4)÷1/6解答。若教師要求用別的方法解答,可能學生會一時想不出,這時就應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得出了:6×(1-1/8 x4),6-1/8×4÷1/6。這就是教師在鼓勵學生們多向思維。通過教師的潛心誘導,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他們在對于問題的多解的過程中艱苦追求并且獲得成功時,備享思維發散這一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樂趣,使學生漸漸生成自覺的求異意識,并日漸發展為穩定的心理傾向,在面臨具體問題時,就會做出“還有另解嗎?”“試試看,再從×x角度分析一下!”的多向思維。
三、讓學生學會反向思維
反向思維也叫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思維品質,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必備的一種思維品質。它是朝著與認識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不同凡響的超常見解的思維方式。
例如,在“互為余角”的定義教學中,可采用以下形式:∵∠A+∠B=90°,∴∠A、∠B互為余角(正向思維)?!摺螦、∠B互為余角?!唷螦+∠B=90°(逆向思維)。
四、在變通中培養發散思維
變通,是發散思維的顯著標志。只有在擺脫習慣性思考方式的束縛。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約以后才能實現變通,因此,在學生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誘導學生離開原有思維軌道,從多方面考慮問題,實行變通。而當學生思路閉塞時,教師要善于調度原型幫助學生找出與有關舊知識和解題經驗的聯系,做出轉換、假設、逆反等變通,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設想。
五、轉化思想,訓練思維的聯想性
聯想思維是一種表現想象力的思維,過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過廣闊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廣度,而通過聯想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題目,從敘述上看,不是工程問題,但題目特點確與工程問題相同,因此可用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去分析、解答。讓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思路的討論時,有的解法需要學生用數學轉化思想,才能解決問題,這樣既達到一題多解的效果,又訓練了轉化思路的思想。轉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應用題解題中,用轉化方法,遷移深化,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
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路,從而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了培養能力、智力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一項宏偉的工程,任重而道遠。教師通過充分地挖掘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來源,然后指導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總結出新的規律、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動腦搜集、加工知識,學會自我增長知識,并轉化為基本素養和實踐能力。